自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后,世界各國經濟都受到影響。在這一背景下,中小企業作為我國企業的主力軍,如何走出企業發展的陰影,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中小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受到很大沖擊。很多中小企業紛紛倒閉破產,做出科學合理的國際貿易發展策略,是我國中小企業生存發展下去的前提條件。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發展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但是由于很多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沒有深入了解企業的外部環境,忽視了國際市場供求的變化,沒有做好國際市場預測和調查,造成中小企業發展陷入困境。當前,面臨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出口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我國企業對外貿易順差的主要國家是美國,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經濟受到了巨大打擊,而美國的經濟萎靡就影響了中國企業的對外出口,造成增長速度的迅速下滑,中國的貿易順差程度也隨之降低。實際上,除了中國以外,日本、歐洲及許多新興的經濟體的經濟增速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減少了進口的需求量。從國內已經倒閉的中小企業來看,占絕大多數的是玩具行業的企業和服裝紡織出口類的企業。經過系統分析我們得知,加工貿易的中小企業容易陷入倒閉破產狀態。但是,出口增速下滑以及中小出口企業紛紛倒閉的原因不僅僅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人民幣不斷的升值、生產成本的增加、生產技術的落后、經濟結構搭建的不合理也可以作為影響增速下滑以及中小出口企業紛紛倒閉的原因。倒閉的出口中小企業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私營企業。對其他企業來講,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小。
由于境外企業所在環境經濟增長緩慢,境外企業業績也不理想。所在環境信貸關系緊張,導致了企業經營流動的資金量減少,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就會相應增加;所在國實施一些資本項目管制政策,境外企業和境內企業之間的資金交流就會中斷,中小企業就會受到對外資金流的限制。
面臨的國際貿易安全性降低,主要是國際金融風險,國際貿易受國內外利率變動和匯率變動影響,若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用外幣計價的話,匯率變動就會引起交易價格的上升或下降,這就是可能的匯率風險。在國際信用方面,主要指國外需要進口的客戶信用風險,目前國際上還沒有設置相關的法律保護機制來抵抗國際信用風險對企業帶來的危害。如果國內中小企業在調查國外的客戶資信工作時不夠仔細,而選擇了一些資信并不好的客戶進行合作,在出現客戶違約情況時,就會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損失。
中小企業若想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意識到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際發展趨勢,在應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時做到取長補短,積極開拓思路,提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向前發展。
中小企業要牢牢抓住有利于結構調整的時機,不斷地吸收并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創新型人才,使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得到提高,為企業的產業升級開拓道路,使自己的產品具有高的附加值,在已有出口產品數量的基礎上,在實施技術上開發新的品種,努力使產品變的有特色,有高競爭力,提高出口中高端產品的比例,依靠可以大力發展出口產品。金融危機讓歐洲國家受到了比美國更為嚴重的打擊,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得出美國的制造業規模遠遠大于歐洲國家。這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就是:一定規模的制造業可以成為一個國際經濟穩定的有力保障。不管服務業怎樣發展,都不能取代制造業在國民經濟體制中的作用。所以我們需要在發展服務業的同時,切不可丟棄制造業,要牢牢抓住制造業的規模效益。在中小企業中發展以制造業為主的貿易模式。
在知識經濟發展時代,品牌戰略占據著重要地位,中小企業家要有強烈的品牌意識,根據國內外消費者目前的需求情況和背景文化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客觀地分析出自己產品的優勢和劣勢。發揚自己產品的長處,改進自己產品的短處,客觀地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品牌戰略,注重運用先進技術和傳統技術的結合,使自己的品牌有一定的特色。對自己的品牌不斷進行創新,從不斷創新中不斷發展完善,達到延長品牌在整個競爭過程中生命周期的目的。國際市場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如果一個企業有個很好的品牌,就可以憑借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的影響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個有力地位,這就直接帶動了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的檔次和價格。而網絡品牌可以引導客戶進入自己企業相關網站,使自己的影響力在網絡上大大提升。網絡品牌就成了一個中小企業重要的宣傳武器。由于網絡上所有商務信息過于廣泛,所以對于國外商家來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網絡品牌進行選擇。對外貿易企業中能否樹立起一個好的網絡品牌就成了出口產品關鍵的一步。
在計算機與網絡時代,社會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幾乎所有人的生活、工作都涉及網絡。對于企業發展來說,網絡傳輸信息帶來極大便利。隨著各種網上貿易形式的開展,很多企業正在尋求全新開拓市場的方式,以此提升核心競爭力。因此,更多的企業優先考慮利用網絡尋求合作伙伴,以網絡營銷路徑占有市場份額。對于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說,一方面,以適合的方式選擇客戶與合作伙伴,定期觀察對方發展狀況、信譽水平等;另一方面,加快自身網站建設,加大公司產品、品牌、信息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企業及時了解本企業的發展狀況,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
在中小企業尋求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意識到自身發展的不足,對已有的落后設備進行改造,來實現更好效率的企業發展。因此,中小企業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有力支持,尤其在資金方面。但是以當前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金融部門害怕承擔金融風險,對于中小企業提出的資金要求都不敢應對,政府和其他的部門在協調力度方面做得還有所欠缺,造成中小企業在資金融資方面舉步維艱。為了更好地應對國際貿易發展,國際需要盡快建立一個由各地地方政府和中介部門組成的對中小企業經營起支持作用的合理體系。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制定更改了與國貿規則不一致的各項法律法規和紅頭文件,它使國內的法律法規和國際上的法律法規有效地進行了配套,但是法律法規的修正還需要進一步地完善。
隨著中小企業發展步伐的加快,若想推進技術發展,應不斷投入科研項目,通過提升產品優勢,推進產品深加工,增加科技含量,將中小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整合優勢產品,將低級產品淘汰,實現利益最大化,最終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有先機。同時認識到,知識水平的提升離不開科研技術人員的智力支持,中小企業應加強對人才的重視,給科研人員提供更多培訓機會,在企業范圍內營造學習型、知識共享的濃郁文化氛圍,以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力。
所謂市場盲點,就是市場中的空白點,還沒有被別人占據的地點。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市場中存在的需求量大于供應量的產品。消費者的信心指數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斷下降,許多市場上的商品都是供應量大于需求量,許多的企業都在尋找市場上沒有被開發的商機。中小企業應該在挖掘市場盲點后,重新整合市場資源,來提高自己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這一點上做強中小企業。總體要求就是堅持細分化、簡單化以及體系化。細分化指中小企業先根據市場消費者不同的需求,對全部的市場產品進行不同消費群體的細致劃分,它有利于中小企業發現新的機會,制定出最優的營銷方案和戰略,也成為了中小企業在市場激烈競爭追逐中的有力武器。比如生產對外服裝的中小企業,在受到金融危機的強烈影響后,需求量大大減少,在這種情況下還去加大生產產量就是走向破產的道路。正確的做法是先嘗試細分市場,對市場上新的商機進行把握。
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大背景下,雖然整個世界經濟陷入了低潮,但世界經濟不會因此而停滯不前。世界經濟的發展模式是周期性的,在危機過后必然會慢慢復蘇、走向繁榮。金融危機的發生,對經濟環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這對于中小企業國際貿易來講,是個很大的沖擊,但同時也具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因此,中小企業在發展國際貿易過程中,應以市場潮流為出發點,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意識到由金融危機帶來的機會,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堅定信心、創新發展,建立合適的國際貿易發展模式。只有這樣,我國中小企業才能在危機的不利因素下生存發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1] 鐘永生.企業發展的途徑[N].新財經,2008.
[2] 陳乃醒,傅賢治.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報告[M].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2007.
[3] 高永富.國際金融危機與“買美國貨”款[J].國際商務研究,2009.
[4] 劉辛元.解析中小企業新的發展契機與路徑依賴[J].生產力研究,2008.
[5] 曹一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J].經濟縱橫,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