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湖北日報傳媒集團
4月22日,由中國記協國內部、湖北省記協、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共同主辦的《湖北日報》改版和主題宣傳創新研討會在武漢召開。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高善罡,《人民日報》副總編輯陳俊宏,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尹漢寧,新華社湖北分社和總社有關部門負責人等與會講話或交流發言。業界、學界和湖北省各界代表近百人參加研討會。“一般不出手,出手不一般。”《湖北日報》改擴版和主題宣傳創新的“大動作”,有怎樣的思路和實施舉措呢?

□ 2012年4月22日,《湖北日報》改版和主題宣傳創新研討會在武漢舉行。
隨著新媒體形態不斷涌起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特點,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新聞傳媒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為了更好地宣傳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牢牢占領主流輿論陣地,更好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引導社會輿論,更好地為黨執政治國服務,《湖北日報》需要改擴版。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傳部對《湖北日報》改擴版工作高度重視,給予了悉心指導,大力支持。省委書記李鴻忠同志要求《湖北日報》要瞄準一流,實現跨越,改擴版工作做到“一般不出手,出手不一般”。2011年11月,李鴻忠書記主持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湖北日報》宣傳報道工作,要求把《湖北日報》辦成全國一流黨報。幾位省領導也分別對改擴版工作進行指導。《湖北日報》按照省領導的重要指示精神,確定了“黨報品質、時代氣息、湖北特色、大報風范”的改擴版方針,明確了“黨性為魂、讀者為本、新聞為柱、服務為要”的辦報理念,堅持“黨性立報,新聞強報,文化活報,服務興報,開門辦報”,組織人員多方學習,廣泛征求意見,反復研究設計方案,實現改版擴容。
1.積極向全國同行學習取經。為充分借鑒吸收優秀報社經驗,在兩個月時間里,集團領導帶領業務部門負責人和骨干采編人員,赴《人民日報》《南方日報》《深圳特區報》《新華日報》《大眾日報》《浙江日報》等單位學習,其中26名同志參加了人民日報社舉辦的“打造國際一流媒體”培訓班,64名同志在《南方日報》跟班學習。
2.廣泛傾聽各方意見。在《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和荊楚網、大楚網上刊登《開門辦報,請您賜教》,收集讀者反饋意見近20萬條。上門征求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和部分省直部門負責同志的意見。專門聽取了高校師生和部分閱讀《湖北日報》10年以上老讀者的意見。召開有關座談會等,請集團老領導和行風監督員獻計獻策。在改擴版中充分吸收,增強了改擴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設計了100多份改擴版報樣,又廣泛征求編輯、記者和讀者意見,反復打磨、精益求精,對報樣進行修改和完善。
3.專題培訓提升能力。以培養名記者、名編輯,打造名欄目、名專版為目標,邀請高校教授、中外學者對部門主任和主編、責任編輯、版面編輯進行集中培訓;開辦“楚天傳媒大講堂”,開展“讀書評書薦書”活動,加強新聞理論、新媒體新技術等業務學習,不斷提升隊伍整體素質。
4.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釋放新聞生產力。一是實行“兩分開”。即采編與經營分開,采寫與編輯分開,使各自更加專注自身崗位職責。二是實行欄目主編負責制。改擴版后,報紙由窄幅變寬幅,每周由80個版增加到96個版,版面容量增加20%,全部彩色印刷。采寫與編輯分開后,各個欄目主編負責版面的新聞策劃創意和稿源組織編輯工作,對欄目負責。各新聞部門根據工作實際,結合主編意見,策劃和組織采訪寫作。健全了采前會、編務會、編前會、白班總值班、夜班總值班和多重策劃制度。現在,每一重大報道的背后,都凝聚著多個策劃團隊的心血和智慧。三是競爭用稿。主編用稿以質量為標準,可以用本集團稿,也可以用外部稿。多渠道拓展稿源,既有新聞中心供稿,也有向專家學者的約稿,還可選用讀者來稿。編委會在確定頭版頭條時,在確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報道的同時,其他頭條稿件投票擇優選取。四是嚴格審稿。報社領導每天對版式、內容等進行嚴格審核,確保質量。每天進行質量評價,對比同城及外地媒體,評述當天報紙版式和內容,及時總結分析,改進辦報質量。五是動態考核。對欄目版面質量、新聞部門供稿質量進行日評月評相結合,工作成果與崗位安排和薪酬相結合,促使人人提高責任感、個個增強進取心,完善了質量保障機制。
一是組織精兵強將,做好重大戰略和活動的報道。圍繞全國和全省兩會、建黨九十周年、“第六屆京劇節”、辛亥首義百年、十七屆六中全會、文化體制改革、一元多層次的支點建設戰略體系、大別山和武陵山試驗區建設、“三萬”活動、治庸問責、“喜迎十八大、爭創新業績”、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設、學雷鋒活動等重大宣傳報道主題,提前策劃,推出系列專欄專刊專題報道,產生較大社會反響。其中,為宣傳構建“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戰略抽調20多名骨干記者,組成中三角報道組,分赴北京采訪國家級專家,輾轉湘贛兩省實地采訪,跟蹤報道長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各項活動,為推動“中三角”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是深入開展“走轉改”,采編工作進一步貼近實際,貼近基層。以“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為抓手,以新聞“三貼近”為著眼點和落腳點,著力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激活各種積極因子,努力使報紙煥發出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編輯部公開承諾,原則上不登3000字以上長稿,狠剎長稿風。通過“走轉改”做到“新生活”,即新鮮、清新、生動、深刻、鮮活、活力。采取專班走與全員走相結合的辦法,實現了新春走基層的全覆蓋。《湖北日報》每名編輯記者建立一到兩個基層聯系點,從社長總編到編輯記者,共建立210多個點。龍年春節開展“新春走基層”,集團主要領導和100多名編輯、記者深入基層發文字稿60多篇、照片50多幅、言論10則。“記者新春走基層”專欄每天都安排在最好的版面、最醒目的位置,在一版占到近三分之二的版面,在二版接近整版,使荊楚兒女歡度春節、謀劃發展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讀者評價說,來自基層的鮮活新聞,耐讀、好看、來勁。通過聯系基層,對各縣市實現了全覆蓋,既增進了感情,又拓寬了新聞來源。
堅持開門辦報。多年來,堅持每年都開辦一至二期通訊員培訓班,辦“通訊員作品專刊”,使更多的基層通訊員圓了上省報之夢。
三是堅持創意策劃為先,精心打造精品專欄。創辦“東湖放評”專欄,針對熱點難點進行微評論,得到讀者廣泛認同。與省作協聯合開設“作家寫作家”專欄,通過作家視角描繪全省近300位作家,塑造文學鄂軍的群體形象。與團省委合作,組建大學生記者團。請大學生為進一步營造湖北發展產業的濃厚氛圍,成立有近20人的班子,精心策劃,撰寫“凝鑄發展文化”系列評論12篇,經過近20個回合的打磨才刊發。并在經濟縱橫板塊推出了多個專欄,包括“卓越企業”“天下楚商”“先鋒企業”等,從不同角度報道全省經濟主戰場的成就和歷史。“喜迎十八大、爭創新業績”是貫穿《湖北日報》今年的重大主題宣傳報道,根據省委和省委宣傳部的要求,提前策劃,設計了眾多主題報道,包括“黨史新知”“我為黨代會建言獻策”“基層黨建紅旗”“春天使者”“湖北英雄”“湖北好人”“以硬措施解決軟環境”“重大項目建設”“激情跨越·璀璨荊楚”等大型主題宣傳。這些專欄展示了湖北發展成就和荊楚人物風貌。
一是發行量翻番。《湖北日報》發行量由改擴版前的不到22萬份增加到現在的43萬多份,在全國省級黨報中位列第三。目前,《湖北日報》每天報攤零售居民自費訂閱和企業集訂分送訂閱量達7萬多份,其中自費訂閱有1萬多份。航空、鐵路加大訂量供旅客閱讀。一些民營企業紛紛訂閱,如周黑鴨每天訂購5000多份,用于贈送購買其產品28元以上的客戶。

二是影響力擴大。改擴版后,一些讀者收藏、剪貼自己喜愛的報紙、文章。閱讀時間變長,傳閱頻次增加。《湖北日報》報欄前的人多了,投稿的人也多了。
三是員工士氣進一步提高。改擴版后的新機制激發了集團員工進一步干事創業的熱情,集團內部比學趕超氛圍濃厚,創業發展態勢良好。一批資深編輯記者煥發青春,主動策劃、帶隊采寫、堅守夜班、精心改稿。一批年輕同志勇挑重擔,顯露身手。
四是多方予以鼓勵。中宣部和相關部門領導對改擴版給予肯定,新華社刊發了有關報道,許多專家學者和讀者來信給予熱情鼓勵,稱《湖北日報》改擴版是媒體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次成功探索。
改擴版和主題宣傳創新是一個動態優化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克服不足,不斷完善是長期任務。我們要緊緊瞄準一流,進一步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努力建設全國一流傳媒集團,為建設文化強省文化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