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終于上樓了,生活越來越像這座新樓房,亮亮堂堂!”看著自家的新房,阜新市海州區平安中部惠南棚改新區居民陳淑枝喜氣洋洋地談論著住房的變化。
阜新,是一個“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的城市,是新中國最早建立起來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幾十年來,在為共和國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為這座“百里礦山百里城”的資源型城市留下了“百里棚戶區”。自省委、省政府作出實施棚戶區改造的戰略決策以來,阜新市把棚戶區改造工程列為“一號民生工程”,當年拆遷、當年建設、當年竣工、當年回遷,使廣大棚戶區居民的住房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2011年底,阜新共完成棚戶區改造拆遷60片、住宅面積551.5萬平方米,新建棚改回遷小區44片、回遷樓總面積710萬平方米、157060戶,約占城區人口一半的40多萬棚戶區居民徹底告別低矮、破舊、簡陋的棚戶房,住進了寬敞、明亮、舒適的新樓房。
陽光透明,保證質量。為確保把棚戶區改造這一惠及百姓的好事辦好、實事做實,阜新市在棚改中狠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提前印發防范手冊預控工程質量問題,實行大宗建材政府統一采購,保證建材質量并降低造價,積極組織質量檢查和創優競賽,組織建設、監理、施工單位和居民代表共同逐戶檢查驗收,聘請70多名群眾質量監督員參與工程質量監督,努力使棚改新區成為質優價廉、人民滿意的“放心工程”。二是堅持公開透明陽光操作。實行“六公開”制度,全面公開拆遷政策、搬遷順序、安置方案、分房流程、選房時間和分房結果。三是確保按時搬遷和順利回遷。采取市領導包區、區領導包片、黨員干部包戶和先簽協議后拆遷、先行安置再拆遷、只簽協議待回遷等多種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拆遷工作中的各類問題;制定回遷居民《低保戶和低保特困戶優惠政策》和《特殊情況優惠照顧辦法》等政策,通過減收費用、分期付款和緩交房款等措施,保證每戶動遷居民都能回遷上樓。

阜新市新邱區棚改新區和諧廣場一角
棚改工程的實施,根本改善了棚戶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棚改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由原來的10.7平方米提高到18.76平方米,增加了75.3%。城市的面貌也發生了變化,昔日破舊不堪的棚戶區變成了今天高樓林立的新型社區,城市品位大幅提升、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棚戶區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縮小了群體間的生活差距,廣大群眾在盡享轉型發展成果的同時進一步堅定了加快創建轉型示范市、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