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種說法:腐敗是市場經濟的潤滑劑。真的如此嗎?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是等價交換、公平競爭,其前提是尊重公民個人的財產權利。腐敗是某些執掌公共權力的人對個人財產權利和公共財產權利(最終是個人財產權利)的侵害,也是對市場上等價交換和公平競爭環境的破壞。所以腐敗絕對不是市場經濟的潤滑劑,而對于市場經濟的機體來說,它是致病甚至致命的毒藥。
腐敗可以和市場經濟發展長期并行不悖嗎?不可能。腐敗是在經濟運行中,一些資金不斷流入掌握公共權力人的腰包,而非進入對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勞動者、經營管理者的口袋,并且它的存在對后者是權利侵害,是負擔。腐敗導致部分資金不斷流出到正常的經濟運行之外,這些資金不是激勵常規的生產經營,而是轉向奢侈品、收藏品消費,甚至流失到海外。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如果存在較嚴重腐敗,是否同時可以有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沒有可能!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存在較嚴重腐敗,又同時靠市場經濟成為一流強國的先例。腐敗毀壞的是市場經濟的根本規則和基礎,一個國家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期,確實可以有較嚴重腐敗與經濟高速發展同時出現的現象,但這種情況只能維持一個階段。隨著勞動力、土地、礦產資源的廉價成為過去時,企業利潤空間縮小,經濟進入微利運行階段,那么企業和社會就再也無法承受腐敗之重,經濟發展也就必然低迷和停滯,社會出現焦躁情緒甚至動蕩。
有人說,市場經濟未必是個好東西,長期搞市場經濟的國家不是也有經濟不發達、社會混亂的嗎?其實,這并不是因為市場經濟不好,而是腐敗這個東西太壞。縱觀世界,這樣的國家和地區,哪個不是腐敗橫行呢?市場經濟加上廉政,就會帶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反之,市場經濟如果加上嚴重腐敗,最后必然經濟停滯,社會兩極分化甚至不斷動蕩。世界上的任何國家,從沒逃出這個基本的邏輯。
還有人說,兩極分化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確實,市場經濟會產生收入差異,但正常的差異會刺激人們勞動、投資和經營管理,是社會發展所必需的。而腐敗卻不是這樣,它刺激的是不勞而獲,從而產生對于社會絕對有害的收入差異,加劇社會財富擁有的嚴重分化。而且,市場經濟運行本身產生的收入差異如果較大,是完全可以通過稅收等手段調節的,而因腐敗獲得的隱蔽收入卻難以納入稅收的軌道,無法進行調節。因此,嚴重的腐敗必然會最終導致惡性的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