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在北京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由故宮博物院專家出具鑒定證書的“漢代青黃玉龍鳳紋梳妝臺及坐凳”,以2.2億元成交,創下新的玉器拍賣世界紀錄。近日,有網民在江蘇邳州的“拉呱論壇”發帖稱,這個所謂的“漢代玉凳”,其實是邳州“一個叫趙某某的人從2010年開始,歷時3個月在李口古玩玉器城加工而成的,當時成本為50多萬元”。
記者在邳州玉器加工作坊比較集中的向陽村,找到了網帖所說的制作“漢代玉凳”的“老虎玉器店”,從知情人手中獲得了“漢代玉凳”制作者趙老板與一位買玉人的電話錄音。在錄音里,趙老板明確承認,“漢代玉凳”是“我做的,用了1年多時間”?!岸际欠植考a好,然后再進行組裝的?!壁w老板還表示,“漢代玉凳”事件出了之后,大件的東西不太好賣,如果要貨的話還要再等等。一再追問之下,他透露:“我還有個更漂亮的貴妃榻,大概還有半個月就能出貨。另外有張桌子,里面框架是紫檀木的,外面90%都是玉,重得很,四個人都抬不動。還有6張黃玉的凳子。”趙老板表示:“我現在出的都是大東西,都是‘殺傷性武器’。”

拍出“天價”的“漢代玉凳”
邳州市寶玉石行業協會會長汪如棉告訴記者,當地有數萬名玉器加工從業者,將加工后的玉器作為工藝品出售。從拍賣了2.2億元的“漢代玉凳”的照片來看,當地有數百人有能力加工制作類似的玉器。據業內人士透露,邳州的高仿玉器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基本上都是根據真品的照片進行仿造,主要還是作為工藝品制作和銷售的。后來,逐漸有人開始“跑老件”(將現代工藝品“忽悠”成古董),把仿制品當成真品出售,以獲取暴利。
業內人士認為,一件贗品賣出古董價,絕非莊家單方面能夠操作成功的。首先要與拍賣行配合,因為拍品先要通過拍賣行的鑒定和評估,給出一個非常高的估價,才能給后期拍出高價打好基礎。其次,只有職業“跑老件”的人、鑒定專家、拍賣公司聯手,才能形成一條穩定的利益鏈條。
有關專家建議,能夠出具鑒定結果和證書的機構、個人,必須具備從業資格,同時,如果有證據證實鑒定結果有誤,就必須追責。否則,鑒定亂象不會落幕,而“漢代玉凳”必有后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