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剛 陳 斌 呂志華 楊艷妮
1.湖北省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湖北 荊門 448000;2.荊楚理工學院醫學院,湖北 荊門 448000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作為一種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病,為動脈系統缺血,包括頸內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局灶性腦缺血引致功能障礙,表現出突發性特點[1]。筆者自2010年12月~2011年5月對66例頻發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給予眩暈寧片合用阿司匹林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選擇自2010年12月~2011年5月我科門診或住院患者,入選病例均符合:①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訂的診斷標準[2];②近期發病,起病2周之內,有眩暈、惡心、嘔吐表現,突發的眩暈,在不定時長下緩解后,復發多次,表現出的眩暈為外環境或自我旋轉、搖擺不定,感覺一側傾倒現象,發作過程中,出現頭部及身體眩暈變動情況;③頭顱CT或MRI排除出血;④沒有嚴重并發癥。排除標準:①80歲以上高齡者;②腦囊腫、腫瘤等其他腦部器質性疾??;③有意識障礙;④近期有出血病史;⑤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疾?。虎抟缽男圆?。通過依循就診先后進行分組,治療組38例,對照組28例。治療組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41~72歲,平均 49歲;日平均發作次數(4.2±1.9)次;平均病程(32.1±14.1)h;既往有高血壓病 24 例,高脂血癥 32 例,糖尿病15例,頸椎病7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40~74 歲,平均 51 歲;日平均發作次數(4.3±1.8)次,平均病程(32.3±15.9)h;既往有高血壓病史 15例,高脂血癥25例,糖尿病9例,頸椎病6例。經過統計學分析,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病史、合并癥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應用眩暈寧片(三金集團桂林三金生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 Z45020605),3 片/次,3 次/d,結合使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持續15 d作為1個療程。在治療期間,禁用其他有關擴血管藥物、抗凝劑等。給予對照組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片100 mg,1次/d。
觀察和記錄TIA在治療后的發作停止時間和例數。對比分析,治療前后通過一次檢測得出的血液黏度及纖維蛋白原的結果。
療效評定參照文獻[3]。①速控或基本痊愈:患者治療前平均每日發作次數在1次以上,發作經治療后3 d內得到控制;②有效:治療后3~15 d發作得到控制;③無效:在15 d內發作未得到控制;④惡化:轉變為腦梗死??傆行蕿樗倏鼗蚧救由嫌行抵嫡妓胁±谋戎囟玫?。
通過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速控或基本痊愈方面,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分別為68.4%、28.6%;而治療期間無效方面,治療組患者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分別為1例、7例,同時對照組有1例惡化。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眩暈寧片合用阿司匹林可明顯改善全血黏度及降低纖維蛋白原,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治療效果明顯更優,腦梗死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據此在治療TIA中,及早使用眩暈寧片合用阿司匹林,在控制病癥和預防腦梗死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見表2。
TIA作為一種常見腦血管病,其發病機制與微栓塞、血管痙攣及血流動力學改變有關[4]。約1/3的TIA患者最終發展為腦梗死,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脂血癥等。當前,治療TIA中,多以抗血小板聚集、促進微循環、抗凝及腦保護治療方法,防止腦梗死,甚至猝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椎-基底動脈系統的血管管徑小于正常,順應性功能下降,血流量不足,血黏度增高,內聽動脈血液循環障礙時可出現眩暈癥狀。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黏度、纖維蛋白原比較(,mPa·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黏度、纖維蛋白原比較(,mPa·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1
組別 例數 時間 血漿黏度 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纖維蛋白原(g/L)治療組38對照組28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93±0.351.42±0.19*△△1.92±0.341.86±0.215.90±0.334.12±0.25*△△5.76±0.405.64±0.3227.62±1.1018.50±1.32*△27.35±1.2724.87±1.134.41±0.143.17±0.32*△△4.41±0.224.33±1.25
眩暈寧由白術、茯苓、澤瀉、半夏、陳皮、女貞子、菊花等組成,主用于痰濕中阻、肝腎不足證的眩暈?,F代藥理研究發現,眩暈寧可改善左側內耳動脈供血不足,增加內耳血流量,并通過增強內耳微循環局部調節改善內耳供血,恢復前庭功能。眩暈寧可明顯增加迷路神經末梢突觸,增加突觸小泡,促進神經修復;可顯著增加左、右側椎動脈及基底動脈血流量;眩暈寧單次給藥可有效降低SHR大鼠血壓,多次給藥后可持續顯著降低SHR大鼠血壓。臨床研究表明,還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動脈血流,改善腦循環,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環。因此,眩暈寧能在治療TIA中,針對其發病機制,有利于抑制TIA轉變為腦梗死。在速控或基本痊愈方面,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分別為68.4%、28.6%。在總有效率方面,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7.4%、71.4%,阿司匹林作為抗血小板聚集中的基本藥物之一[5],胃腸道反應和阿司匹林抵抗是作為不利于其臨床應用的主要因素[6-7]。當前的研究熱點是考慮尋找新型抗血小板藥或中西藥的聯合應用來實現更好的療效。而本次治療中無明顯不良反應,僅1例發生輕度的惡心狀況,癥狀1 d后消失,說明眩暈寧片合用阿司匹林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龔浠平.尤瑞克林改善腦血管儲備能力的研究[J].中國卒中雜志,2007,2(6):545-548.
[2]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3]匡培根,彭超英,陶沂,等.巴曲酶速控頻發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1996,4(2):65.
[4]王維治.神經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
[5]Antithrombotic Trialists'Collaboration.Collaborative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 [J].BMJ,2002,324:71-86.
[6]Sorensen HT,Mellemkjaer L,Blot WJ,et al.Risk of uppergastroin testinal bleeding associated with use of low dose aspirin[J].Am J Gastroenterol,2000,95:2218-2224.
[7]Hankey GJ,Eikelboom JW.Aspirin resistance[J].Lancet,2006,367:60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