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超 譚宇順 唐榮德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中醫院,廣東 江門 529100
髕下脂肪墊損傷又稱髕下脂肪墊炎、脂肪墊肥厚,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老年疾病,是某些因素刺激所造成的急、慢性髕下脂肪墊的無菌性炎癥。此病多見于中青年女性,膝關節有外傷史或經常下蹲、步行者、登山運動員居多[1]。髕下脂肪墊的檢查缺乏特殊的方法,以往尚沒有一種直觀、簡便的方法對髕下脂肪墊損傷進行診斷,隨著高頻超聲對骨骼肌肉系統疾病診斷的應用,使髕下脂肪墊損傷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而有關這方面的超聲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對108例髕下脂肪墊損傷進行了超聲診斷,旨在探討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髕下脂肪墊損傷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自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了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并經臨床確診的髕下脂肪墊損傷108例。其中,男31例,女77例;年齡34~66歲,平均43.6歲;體力勞動者27例,非體力勞動者81例;有外傷史者49例;左膝31例,右膝65例,雙膝12例,共120個膝關節。
①疼痛。始動痛,負重痛,上下樓、上下坡時疼痛加劇,由坐位或蹲位站起時痛或提重物時痛;主動活動痛;當膝關節過伸時,髕腱深面及兩側疼痛加劇。②腫脹。③功能障礙。運動節律異常,關節活動協調性改變,打軟,滑落感,跌倒感;關節活動屈伸范圍減小。當脂肪墊嵌入股脛關節面之間時,則產生交鎖,疼痛加劇,休息后可緩解。查體:髕下脂肪墊及兩側近股關節間隙壓痛陽性,伸膝時更著。
使用ATL-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10 MHz、ALOKA-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10 MHz。采用兩側對比檢查,并分別采用膝關節伸直位和膝關節屈曲90°角檢查,充分暴露膝關節,對受檢部位采用直接掃查法作縱、橫、斜等多個切面連續掃查,檢查髕下脂肪墊時,高頻探頭應輕置于髕韌帶縱斷面上,二維超聲觀察患膝髕下脂肪墊有無腫脹、增厚,內部回聲有無液暗區或低回聲區、鈣化或骨化強回聲等改變。膝關節腔有無積液,滑膜有無毛糙、增厚,膝關節軟骨面有無毛糙、缺損等。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觀察患膝髕下脂肪墊內部及周邊有無血流信號。
108例髕下脂肪墊損傷患者聲像圖表現為患側髕韌帶深面的脂肪墊腫脹、增厚,內部回聲減低(圖1)。其中4例因急性損傷出血脂肪墊內可見局限性無或低回聲區。1例因病程較長,脂肪墊內可見鈣化或骨化強回聲并有聲影。CDFI聲像圖示患膝髕下脂肪墊內部及周邊無明顯血流信號(圖2)。
圖1 髕下脂肪墊損傷聲像圖
圖2 髕下脂肪墊損傷CDFI聲像圖
108例髕下脂肪墊損傷患者中,96例表現為單膝髕下脂肪墊損傷,12例為雙膝髕下脂肪墊損傷。合并膝關節滑膜炎63例(占58.3%),聲像圖表現為患膝關節腔積液,滑膜毛糙、增厚;膝關節骨性關節炎21例(占19.4%),聲像圖表現為患膝關節軟骨面弱回聲帶變窄、厚薄不均、毛糙、部分缺損等。
髕下脂肪墊位于膝前區髕骨、股骨和脛骨的縫隙之間,附于髕骨下1/2后方與髕韌帶的深面。髕下脂肪墊正常聲像圖表現為髕韌帶深面的脂肪墊未見腫脹、增厚,內部回聲均勻,呈中等回聲。髕下脂肪墊成三角形,有滑膜覆蓋,隨關節屈伸運動,有向關節沖入的動態改變,脂肪墊內有血管神經叢。髕下脂肪墊具有襯墊和潤滑關節的作用,防止關節面的摩擦,當脂肪墊因外傷、積累性勞損等各種原因形成無菌性炎癥后,失去屈伸運動的功能,其豐富的神經末梢受到炎癥的化學刺激會引起膝前下方痛,伸屈膝痛,下蹲痛,上下樓或走路疼痛。此外,還引起下肢酸軟乏力,關節不穩。病程久者,脂肪墊內發生鈣化或骨化等改變。有關文獻報道,髕下脂肪墊損傷與膝關節滑膜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病變有密切的相關性[1-3],而本文研究病例中,合并膝關節滑膜炎63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21例。因此,在對髕下脂肪墊損傷檢查的同時還要觀察膝關節腔有無積液,滑膜有無毛糙、增厚,膝關節軟骨面弱回聲帶有無變窄、毛糙、缺損等聲像圖改變。
診斷該病主要需要與下列疾病相鑒別[4],①半月板損傷:多由間接暴力引起,如膝伸屈小腿內外旋或內外翻,膝強力過伸或過屈等運動。聲像圖表現為半月板完全斷裂,間隙較寬時,可見兩個較強回聲界面,其間并有一低回聲帶,楔尖消失,或呈不均勻高回聲,小的及不完全分離的裂傷,多顯示為線狀強回聲。②膝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聲像圖表現為關節滑膜增生,呈不均勻性增厚,關節軟骨變薄,斷裂、缺損,表面回聲凹凸不平,關節及其鄰近的軟組織腫脹,髕上滑囊積液,關節腔間隙增寬。③膝關節滑膜皺襞綜合征:亦稱滑膜皺襞嵌頓癥,是由于滑膜皺襞發炎腫脹、外傷出血、慢性增生,滑膜皺襞嵌入髕股關節間隙所產生的癥狀群。常是單側發病,以髕內側皺襞多見。聲像圖表現為在髕骨內上方或下方,關節囊內面、股骨髁前,可見到腫脹的類三角形或索帶狀隆起物,呈較高或中等回聲,探頭加壓可有疼痛,有時關節在適當位置,可見腫大的皺襞突入髕骨與股骨髁之間,并有劇烈疼痛。多有少量關節及髕上滑囊積液。但軟骨、軟骨下骨皮質、半月板無異常。
髕下脂肪墊損傷的診斷,以往一般靠X線片造影或CT、MRI診斷,但檢查復雜,費用昂貴,難以對髕下脂肪墊損傷患者進行常規檢查、隨訪。而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髕下脂肪墊損傷的診斷中,可以對脂肪墊的上下徑、前后徑、脂肪墊內部回聲、血流情況及其相關性病變等作出客觀的判斷。因此,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這種無創無痛、直觀準確、價廉、無輻射和可復性的方法可作為髕下脂肪墊損傷及其相關性病變的首選影像檢查方法,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準確依據,也方便日后隨訪及療效的評價。
[1]杜杰,張福金.髕下脂肪墊勞損的診斷與治療現況[J].臨床軍醫雜志,2008,36(6):987-989.
[2]周奉皋,唐小波,曾勇.髕下脂肪墊損傷與全膝痛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醫正骨,2005,17(10):26-27.
[3]沈曙晶,劉厚寧,蔣佑升.髕上滑囊炎與髕下脂肪墊炎的治療及兩者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實用疼痛學雜志,2008,4(3):194-196.
[4]張縉熙,姜玉新.淺表器官及組織超聲診斷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