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云麗
河北省唐山豐南區醫院護理部,河北 唐山 063000
罹患癌癥后患者常有憤怒、抑郁、絕望等情緒,患者家屬往往擔憂患者知道病情后會加重疾病,因此常對患者保密[1]?,F有不少癌癥經過積極治療,生存期明顯延長,其知情后,可能更能積極配合治療。有研究顯示,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影響癌癥患者的療效與轉歸[2]。筆者對癌癥患者的知情程度與治療依從性間的關系進行了調查,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癌癥患者80例,其中,男 46 例,女 34 例;年齡 24~82 歲,平均(52.3±15.7)歲。臨床診斷:胃癌18例,肝癌14例,結腸癌11例,食管癌9例,乳腺癌8例,胰腺癌7例,宮頸癌6例,膀胱癌4例,前列腺癌3例。將所有患者分為完全知情組(20例)、部分知情組(30例)和不知情組(30例),三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采取自行設計的患者疾病知情程度調查表進行調查,調查表內容包括患者一般資料、臨床診斷、對疾病了解程度?;颊邔膊×私獬潭确譃槿齻€等級:①完全知情:患者清楚自己的癌癥診斷、治療方案及預后知識;②部分知情:患者知道自己癌癥診斷名稱,對其治療方案及預后不了解;③不知情:患者不知道自己罹患癌癥。
由經管醫生、責任護士及家屬根據患者對治療方案的配合程度進行治療依從性的評價。標準為[2]:①優:積極配合治療方案與護理措施的實施,順利完成治療;②良:部分接受治療方案,對護理措施與治療有抵觸情緒,但勉強配合,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治療;③差:不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
將所有數據錄入SPSS 12.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完全知情20例,占25.0%,其中治療依從性優15例(75.0%),良 4例(20.0%),差 1例(5.0%);部分知情 30例,占37.5%,其中治療依從性優 15例(50.0%),良 9例(30.0%),差6例(20.0%);不知情30例,占37.5%,其中治療依從性優10例(33.3%),良 7例(23.3%),差 13 例(43.3%),完全知情組患者的優良率高于其他兩組,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P < 0.01)。 見表 1。
治療依從性主要是指患者能夠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措施的實施,保持與醫囑的一致性[3],患者依從性的影響患者治療與預后。
表1 不同知情程度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
有研究顯示,癌癥患者在疾病的各個階段均存在著不同的心理障礙[4-5],表現為焦慮、憤怒、恐懼、抑郁與絕望等情緒,家屬擔心在患者對患有癌癥知情后加重病情,故而對患者隱瞞病情,或謊稱患其他不太嚴重的疾病,認為這能保護患者免受傷害,其實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的嚴重性不知情時,對治療與護理配合性差,可能耽誤治療。研究發現在患者對自己罹患癌癥知情時,及時進行心理干預,讓患者順利度過應激階段,就能更客觀地認識事實,積極配合治療,理性地對待現實,反而更有利于治療。心理干預可以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降低術前焦慮水平,提高生活質量[6-7],Aziz等[8]認為患者對疾病治療、預后等知識非常正確地了解,是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因素,黃雪薇等[9]的調查結果顯示,73.0%的癌癥患者認為應該詳細告之癌癥診斷及其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完全知情組患者的優良率高于其他兩組,三組間整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說明患者完全知情的情況下,患者治療依從性最高,有利于康復。筆者認為,當患者對自己的疾病知情時,會出現不接受的心態,但這只是其不愿面對的表現,也正體現著患者對生存的強烈期望,若患者清楚自己所患癌癥的治療方案、預后等,對未來的信心就會加大,覺得那怕是只有一點希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時患者往往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療,即使會在語言上表現對立,但行為上卻配合較好。部分知情的患者,往往只知道自己患有癌癥,卻不知道治療方案與預后,認為患了癌癥,就只有“死”這一條出路,認識治療與不治療結果反正是一樣的,反而不配合治療。不知情的患者,認為自己患的只是輕微的疾病,無關緊要,所以對治療不配合,也不進行復查,不糾正錯誤的生活方式,即使治療好了,復發率也較高。當然,對不同的患者,告之患有癌癥時,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一要注意告之的時機,在患者心理情緒比較穩定的時候告之比較合適;二是要有家屬在場進行告之;三是可以循序漸進地告之,不要一下把癌癥及預后完全告之,尤其是對晚期患者,只能進行姑息治療時,不要立即告之[10]??傊趯Π┌Y患者進行知情告之時,以保護患者利益為優先考慮。
[1]朱小莉.是否告知重癥患者病情的調查[J].醫學與哲學,2005,26(8):73-74.
[2]馮素文,裘葉琴,吳偉.婦科癌癥患者化療期治療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8):630-631.
[3]周達生,姚華建.醫學系統與遵醫行為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1995,15(2):37-39.
[4]唐莉,陳顯春.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調查及護理對策[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4,26(21):1923-1927.
[5]Ziebland S,Chapple A,Dumblow C,et al.How the internet affects patients'experience of cancer:a qualitative study [J].BMJ,2004,328(7439):564.
[6]王敏.術前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焦慮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20):93-94.
[7]趙輝.心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者情緒與生存質量的影響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5):1413-1415.
[8]Aziz AM,Ibrahim MA.Medication noncompliancea thriving problem[J].Med J Malaysia,1999,54(2):192-199.
[9]黃雪薇,王秀麗,張瑛.癌癥患者的信息需求-應否與如何告知癌癥診斷[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4):265-266.
[10]甘宜芹.癌癥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調查分析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