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莉華 莊鵷 徐鑫娣 吳晞*
(1.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分泌科 上海 200040;2. 上海市寶山區大場鎮第三社區衛生中心 上海 200436)
Yang 等[1]的調查發現,目前中國社區糖尿病的標化患病率已達9.7%。在上海市社區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平均控制水平為7.3%[2]。胰島素注射作為控制血糖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其存在操作較復雜、劑量滴定較繁瑣和需密切配合血糖水平監測等缺陷,需要比較詳細的宣教和隨訪配合,而社區患者使用常常不能達到預期的控制血糖水平的效果。有研究顯示,采用基于手機平臺的遠程監測系統能夠提高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達標率[3]。本研究探討在上海市社區糖尿病患者中采用手機飛信管理對胰島素注射效果的作用。
選取2010 年1-7 月間在上海市寶山區大場鎮第三社區衛生中心門診隨訪的采用胰島素注射治療的2 型糖尿病患者共67 例(男32 例、女35 例)。入選患者均符合1999 年世界衛生組織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均已采用胰島素注射治療;胰島素自身抗體、谷氨酸脫羧酶抗體和胰島細胞抗體均為陰性;無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和嚴重的心、肝、腎疾病。
1.2.1 研究設計
符合入選條件的2 型糖尿病患者在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填寫調查問卷、留下基線資料;抽取他們的空腹血以測定血糖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和HbA1C(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告知使用手機飛信的方法。
將受試患者隨機分為飛信管理組(F 組)和常規管理組(C 組)。對F 組患者,采用中國移動公司的飛信軟件2010 版每天發送1 條糖尿病宣教短信并每周進行電話隨訪,宣教短信內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識、胰島素注射知識、低血糖知識和按時用藥提醒等;C 組則進行常規門診糖尿病知識宣教(與短信內容相同)并同樣每周進行電話隨訪。隨訪期為4 個月。隨訪期滿后收集患者的空腹血漿血糖水平、HbA1C以及自我記錄的低血糖事件并進行滿意度調查,以作統計分析。兩組均采用強生公司的穩步型血糖儀進行居家自我血糖水平監測,告知患者自我血糖水平監測結果≤3.9 mmol/L 為低血糖,應及時記錄并進行處理;血糖水平控制目標定為空腹血糖水平4.0 ~6.5 mmol/L、餐后血糖水平4.0 ~10.0 mmol/L。
1.2.2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比較采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經自然對數正態化后進入統計分析。所有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 13.0 軟件處理。
對67 例患者均按試驗方案要求完成了隨訪,無1 例脫落。兩組患者在入組時的基線情況,包括人數、年齡、男女比例、糖尿病病程、胰島素劑量、合并使用的口服降糖藥物和HbA1C均沒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表1)。
經過為期4 個月的干預隨訪發現,兩組患者的胰島素用量沒有顯著差異(F 組為42.1±12.5 U/d、C 組為45.5±18.3 U/d)。F 組患者的 HbA1C下降0.8%±0.35%,比C 組下降(0.4%±0.57%,P <0.001)更多(圖1)。低血糖事件方面(圖2),F 組患者的每月發生次數也更少(分別為 0.3±0.16 和0.5±0.31 次/患者,P < 0.01)。兩組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均為輕度低血糖,通過進食即可緩解,沒有1 例發生需要醫療救護的嚴重低血糖事件。
4 個月隨訪結束后,給兩組患者分別發放《門診滿意度調查問卷》(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質量控制辦公室設計制作),進行滿意度調查。結果發現,F 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96±3.8 分)較C 組(92±5.2 分,P <0.05)明顯更高(圖3)。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情況(P 均>0.05)

圖1 兩組患者的HbA1C 變化(%,P <0.001)

圖2 兩組患者的低血糖事件每月發生次數(次/患者,P <0.01)

圖3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評分(分,P <0.05)
作為一種影響人群身體健康的慢性病,糖尿病現在中國社區居民中已呈現患病率逐漸升高的態勢。糖尿病的控制和管理一般包括5 種有效手段:飲食控制、運動鍛煉、藥物治療、病情監測和健康宣教。對上海中心城區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上海社區居民糖尿病的HbA1C控制狀況并不理想。根據2007 年中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的標準(HbA1C<6.5%)來衡量,達標率僅為38.1%[4]。在糖尿病治療中,胰島素作為一種控制血糖水平的有效手段已得到廣泛應用。但因胰島素治療需要有一定的熟練操作技巧和緊密配合自我血糖水平監測以及時調整劑量等要求[5],故在廣大社區居民中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控制血糖水平效果。對北京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調查發現,采用胰島素注射控制血糖水平患者的平均HbA1C控制水平為7.9%[6],遠未達到建議標準。
對國外多項研究的Cochrane 系統評價發現,多種提醒系統(電話、短信、提醒卡等)都有提高患者使用1 種治療手段的依從性、準確性和就診率的良好促進作用[7]。另有研究顯示,采用基于手機平臺的遠程監測系統能夠提高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達標率[3]。本研究采用中國移動公司開發的飛信軟件對上海社區使用胰島素注射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定時提醒,結果看到能較以往常規的門診宣教模式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HbA1C控制水平,且還能有效減少低血糖發生次數。此外,由于短信接收的私密性和靈活性,患者對治療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也提高。
但是,由于本研究僅為較初步的隨訪研究,研究樣本量較小、觀察隨訪時間較短,另外也未涉及對短信使用的實際效果和目標人群的分析評價,所以今后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以評價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機短信平臺進行管理后的慢性并發癥的控制效能,同時也需要對使用手機短信平臺的目標人群進行進一步細分和更深入的效能評估。
[1] 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 N Engl J Med, 2010,362(12): 1090-1101.
[2] 徐雯, 金靜君, 龔伶伶, 等. 上海市江寧路街道所轄社區確診2 型糖尿病患者治療達標率分析[J].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08, 7(9): 596-598.
[3] Cafazzo JA., McIsaac W, Tisler A, et al. mHealth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improves hypertension in diabetes: a 1-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B/OL]. [2011-10-11]. http://www.abstractsonline.com/plan/ViewAbstract.aspx?mID=2714&sKey=0c6475f8-a005-41d5-9940-41f95c2b26a7&cKey=c0d6042b-78cd-471d-8046-8722712662d0&mKey={9CCC223E-DE34-48D0-98E2-D80880958213}.
[4] 鹿斌, 楊葉虹, 宋曉艷, 等. 上海市中心城區已診斷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達標現況分析[J]. 臨床內科雜志, 2008,25(7): 466-468.
[5] Cheung BM, Ong KL, Cherny SS, et al. Diabetes prevalence and therapeutic target achie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9 to 2006 [J]. Am J Med, 2009, 122(5): 44 3-453.
[6] 張京, 董忠, 李剛, 等. 北京市居民2 型糖尿病現況調查和危險因素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1, 32(4): 357-360.
[7] Liu Q, Abba K, Mejandria MM, et al. Reminder systems and late patient tracer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uberculosis [J/O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8,(4): CD006594 [2011-10-11].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14651858.CD006594.pub2/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