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日本防衛白皮書中配發的中國艦船在日本近海活動情況的圖表。
●本報駐日本、韓國、法國特約記者孫秀萍王剛楊明
●本報記者劉洋魏萊●甄翔
“中國國防費用持續增加,軍事力量廣泛且急速現代化,與此同時,在我國近海的活動不斷擴大并日益活躍。”日本防衛大臣森本敏這段充滿“緊迫感”的話,寫在該國2012年度防衛白皮書的卷首語上。這份白皮書將在今天向外界發布。提前拿到該報告的《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關于各國形勢的敘述中,日本為中國用了最多筆墨,寫下的“罪狀”包括中國軍費24年增加30倍、海軍艦艇“常態化”進出太平洋,以及中國軍事不透明讓整個國際社會不安等。“日本在渲染中國威脅方面沒有大的變化,仍想將國際輿論卷入自己臆想的亞洲渾水中。”中國日本問題專家高洪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但一些媒體開始擔心,在關于領土爭端一聲高過一聲的嘶喊中,日本的強硬正在起變化。韓國《世界日報》稱,二戰后被連根拔起的日本軍國主義亡靈最近似乎行將復活。《韓民族新聞》說,我們必須警告的不只是日本,還有國際社會,因為“打開潘多拉魔盒”,粉碎的將是整個東北亞的和平。
用最多筆墨評論中國
昨日上午10時,日本外國記者中心的會見廳內擠滿了人。這里就是日本防衛省為公布最新防衛白皮書吹風的現場。《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這份482頁的報告中,從第26頁到第46頁都是關于中國的內容。雖然這個比例看起來一點都不高,但在關于各國形勢的敘述中,中國占了最大篇幅——關于美國的內容有7頁,而對于近鄰朝鮮和韓國的描述,一共是10頁。2006年,當日本首次在防衛白皮書中詳細論述中國國防費用遞增、軍事力量現代化等問題時,用在中國身上的筆墨也只有10頁。
白皮書將中國軍備和軍事不透明定義為“令地區和國際社會不安的事”。該報告稱,在過去24年間,中國國防費用增加了約30倍。中國迅速膨脹的軍費被用來開發航母,而海軍艦艇進出太平洋的常態化說明,中國在東海及南海等海域活動頻繁,中國正在試圖提高遠洋能力。為了將“中國威脅”更形象地公之于眾,記者看到,白皮書用圖表標示出中國軍隊的配置和戰斗力。在一張以北京為中心的中國彈道導彈射程圖里,被覆蓋的地區包括美國華盛頓、舊金山、關島,英國倫敦以及印度新德里。
“該報告的執筆者難道不明白,過去20年,中國為世界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遠超過30倍嗎?”中國社科院日本問題專家高洪30日對《環球時報》說,日本仍用渲染中國國防費用數字來杜撰“中國威脅”,想將國際輿論卷入自己臆想的“亞洲渾水”中。
如果說這都是些老生常談的論調,那么對中國黨與軍隊關系的猜測是該白皮書的最新變化。該報告稱,近年來有觀點認為,“中國共產黨與人民解放軍的關系趨向復雜化”,也有人認為,“軍方在中國對外決策上的影響力發生了變化”。被日本白皮書首次當做危機課題的這個問題,在記者會現場引發了歐美記者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追問這種影響力是增強還是減弱。日本方面稱只是指出現象,并不下結論。
正在中日間掀起風波的釣魚島問題,毫無意外地也被日本寫進白皮書。該報告刊登了中國“海監50”與“海監66”在中日間海域航行的照片,并羅列中國漁船出現在釣魚島海域的紀錄。報告稱,對于周邊海域海軍艦艇的活動,修建設施占據據點的情況等“日本有必要注視”。但對于上周日本首相野田佳彥首次表示,將動用自衛隊應對釣魚島爭端一事,白皮書并未提及。高洪說,日方在這個官方文件中沒有像一些政客那樣“張狂”,是在為外交斡旋保留空間。
幾天前,日本剛用在美國媒體上打廣告的方式拉攏美國。在最新的白皮書中,日本將拉攏的國家擴展到澳大利亞以及東盟。該報告稱,日本自衛隊將與它們進行防衛協作和交流。當《環球時報》記者問及合作國中為什么沒有中國時,日本方面否認這是對抗中國,并稱他們也希望進行日中防衛交流,甚至情報互換。
“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距今已40年,40年后的中日關系非但未能步入‘不惑’,反而隨現實利益沖突的加劇變得更為棘手。”英國《金融時報》曾如此感慨中日間的困局。法國歐洲新聞電視臺30日評論說,日本防衛白皮書著重強調中國軍事威脅,并試圖以此為日本在主權糾紛中動用自衛隊找借口。這很大程度上是緣于民主黨內閣希望借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穩住自己搖搖欲墜的支持率。不過令人擔心的是,這種情緒一旦爆發,恐怕很難按政治家設計的那樣運行。
日本軍國主義亡靈復活?
在法新社看來,雖然本年度日本防務白皮書的主基調仍是強調“中國軍事威脅”,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日本動用武力進行防衛”的苗頭。《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
日本今年白皮書的又一變化是,在第二部分增加了名為“動態防御力”的部分。該報告稱,日本2012年防衛力量整備重點是構筑動態的防御力量,要特別重視包括西南地區在內的警備監視、海上巡邏、防空、彈道導彈應對等。在日本軍費總額減少的情況下,自衛隊的活動經費比去年增加了49億日元。
“人們總是感慨人生或歷史重復上演,但二戰后被連根拔起的日本軍國主義亡靈最近似乎正在復活。”韓國《世界日報》的話道出了一些人眼下的擔心。《韓民族新聞》在社論中為此論斷提供佐證稱,讓我們看看日本最近都干了什么:執政的民主黨放松無核三原則,通過修改核能源法為擁有核武器鋪路;最大反對黨自民黨呼吁制定國家安全法,連和平憲法都懶得改就想讓日本有權行使集體自衛權;大阪市長橋下徹則呼吁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文章說,上述舉動讓人聯想到日本法西斯組織大政翼贊會。當年,就是這個組織發動公眾,把日本推入太平洋戰爭。
“日本正以一種越來越具侵略性的方式把自己變成可以全面武裝的‘正常國家’,這些舉動激起鄰國抗議,但對美國來說卻是積極進展,”《韓國先驅報》認為,日本軍力擴張是美國對抗中國的重要棋子,華盛頓希望中國的鄰居能構成一個遏制中國的平衡聯盟,以阻止中國用美國人統治西半球的方式統治亞洲。
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所的文章將美日稱為“最奇怪的朋友”。文章說,雖然許多人還記得珍珠港燃燒的軍艦,或是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但沒有任何其他兩國能像美日一樣,從仇敵到盟友。現在,美國正邀請日本加入一種跟一個世紀以前非常不同的權力平衡體系。可以預見,關島將上升為兩國新的太平洋軍事樞紐。不過在日本新聞網看來,雖然美國承認“日美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對日本來說等于拿到了一柄“尚方寶劍”,多少可以深夜酣睡,但事實上一覺醒來,日本對美國還是不放心。因為日本人清楚,美國人替它們扛槍打中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日本應當成為亞洲瑞士。”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教授矢吹晉的這一建議似乎與現實相去甚遠。但他說,這一理念二戰后在日本很快得到認同,只是在如今東亞逐漸陷入軍備競賽的時刻少有人提起。他在印尼《雅加達環球報》撰文稱,不要指望美國的軍事實力用來對付中國銀行家,這就是“中美國”的內涵。而對于日本來說,沒有面包,強大的安全體系純屬荒唐。現實是,每天中國經濟展望略有變化,日本股市就會受到影響。
日本新挑釁或遭強硬應對
對于日本發布最新防衛白皮書,韓國也給予高度關注。韓國《亞洲經濟》29日報道稱,韓日關系最近圍繞東海(日本稱“日本海”)劃界、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等矛盾不斷。隨著日本防衛白皮書中關于重申獨島(日本稱竹島)是日本領土的記述出爐,韓國對此可能采取強硬應對的斷然舉措。報道稱,在對日本軍事大國化憂慮日漸濃厚的情況下,韓政府又因秘密處理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備受國民撻伐,因此對于日本此次挑釁,韓國政府不可能輕易放過。
“在漫畫家筆下,韓日關于軍事情報協定一事的波折被描繪成一場婚禮,一方突然逃婚(指最后關頭拒絕簽字的韓國),另一方還在儀式上苦等(指日本),”韓國《朝鮮時報》說,從這件事中很容易理解亞洲國家對日本的擔憂,雖然舊時代早已過去,但記憶猶存。東北亞的和平與實力之爭是一場平衡大戲,舞池中的參與者不斷面臨摔跤的風險。
法新社稱,日本防衛白皮書關于中國威脅的主基調,和日本防衛大臣森本敏27日警告“如(釣魚島爭端)升級將動用自衛隊”,以及更早時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國會宣稱,將對鄰國“非法侵入”采取嚴厲行動的基調如出一轍,而這一連串針對中國的刺激行動正引發中方更憤怒反應。《金融時報》評論說,一旦進入對決局面,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將看見民族主義再度燃起憎恨,在付出慘重代價卻又毫無所得的敗局到來之前,中日將為了互相指責而嘶喊。
環球時報2012-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