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 州財經大學 朱 晶
經濟和競爭是一個整體,所以在經濟管理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運用博弈論。當今經濟學乃至整個社會中重要的一門學科就是博弈論,它的研究方法就是利用數學工具對經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也就是說博弈有著獨立的存在價值,在經濟管理中有著很重要的應用。而博弈論研究的是經濟管理中,人與人之間在利益的驅使下,而發生的理性行為。主要關注的焦點就是把經濟活動和經濟分配兩個問題進行區分。而最后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將獲得的利益進行均勻分配[1]。
由于全球經濟在朝著全球化方向發展,在許多方面存在著不合理的情況,例如國際分工、貨幣體制以及貿易體制等等。這就導致各國的政府面臨著巨大的經濟調控的壓力。如果沒有很強的宏觀調控的穩定性,就會使經濟受到嚴重的沖擊,所以這時就要求政府能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經濟的崩潰。但是往往在這種情況下,容易發生經濟危機和金融風暴[2]。就要思考經濟管理中的博弈和控制方法的應用,所以說這個研究還是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所謂的博弈論就是研究決策主體中的行為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和決策之間的均衡問題,它是運籌學中的一個分支。而在經濟管理中也有很重要的應用。也就是說在面對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根據一定的經濟規則,從不同的決策中挑選合適的策略和行為,為經濟管理提供理論支持,從而取得結果的過程。而在經濟管理中,信息的作用是巨大的,就是要在參與的經濟活動中,了解參與人在博弈中的行為和策略,通過已知的消息而確定自己的決策方法。而均衡就是指在經濟管理中,所有參與人能夠確定最優策略或是行動的組合,根據博弈者的綜合因素進行判斷,從而得到有效的經濟效益[3]。
博弈論在經濟管理中有著很長久的發展史,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有很多杰出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才使經濟管理有著存在意義。最早的博弈論是根據學者們在社會經濟理論中的思考,雖然當時他們的想法跟現在的博弈論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是還是在一些程度上推動了博弈論的發展和進步。在20世紀初,有許多數學家開始研究博弈問題,但是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得”意味著“失”。在20世紀中期,博弈論的體系基本被建立起來,而《博弈論和經濟行為》的出版,就代表著經濟管理中確實存在博弈論。直到上世紀60至80年代,博弈論體系在不斷的發展和壯大,經濟管理中的許多問題都與博弈論有效的聯系在一起,而博弈論研究和應用的主體也是博弈論[4]。除此之外,東歐的一些專家也在研究博弈論與經濟學的關系。可見博弈論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5]。
對許多經濟管理中的問題而言,納什均衡的唯一性、存在性和求解納什均衡都是復雜的過程。雖然求解過程是解n元方程組,也就是把得失函數中的決策因素變為零,從而求解偏導數。但對于實際的經濟管理中的對策問題,方程組不是線性的,那么就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對于專家而言,這種算法具有的有點就是它能夠簡化問題,能夠把過程進行模擬,也就是建立一個模型,從而求解經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6]。
21世紀最重要的一個關注焦點就是環保,而在環保問題中企業的污水排放是具有實際意義的。河流一般都會受到工業污染而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壞。而只要河流的上游有污染的企業,就很難治理污水。而政府就很關注污水排放的問題。雖然治理污水的排放是合理的,但是對于企業而言,在治理的過程中會增加一定的成本,所以他們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在達到最大利潤的前提下,治理污水。而政府就是要治理污水的排放,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而政府與企業兩者之間的關系就能夠運用經濟管理中的監督博弈進行處理。
參與到這個博弈中的有政府和企業,政府是要在檢查和不檢查之間進行選擇,企業所要選擇的就是排污或不排污。在表1中,就是企業和政府能夠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其中A1代表企業治理污水而增加的成本,如果不治理污水,那么A1就是收益;A2是政府要付出的成本;W代表政府對企業的罰款金額;G表示企業產生的污染給社會的損害。如果W>A1并且W>A2+G,那么政府就要重罰排污企業。
表1 政府和企業的得益矩陣
如果做出上述假設,那么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都不存在純戰略的納什均衡。所以只有求解混合戰略的納什均衡才能使問題得以解決。政府的目的就是要降低企業的排污概率,從而保護環境;而企業的成本會因排污而降低,難以達到利潤的最大化。這就會牽涉到一個企業經營中的控制權收益的問題。
博弈論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范圍很廣,不僅僅是在均衡問題方面,在不完全信息的靜態博弈等問題中也有很重要的應用。但是都是由于博弈論的推廣,才使得一些問題得以解決。但是在經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穩定性,它在經濟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通過對經濟系統進行控制,政府能夠制定有效的經濟方案,能夠保證宏觀經濟穩定發展,能夠保證經濟系統中的抗擠壓能力。而從解決經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角度出發,就可以將經濟問題轉變成為一個控制問題進行調研。從而給經濟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取得更優的成績。
[1]謝識予編著.經濟博弈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2]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全賢唐,張健.經濟博弈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4]李保明.效用理論與納什均衡選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5]陳學彬.博弈學習理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6]韓唐.中國歷史現象的博弈論解讀[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