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蘭 王曉媛 王自輝 段旭東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中醫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壓力性潰瘍是長期臥床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重癥壓力性潰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壓力性潰瘍局部創面的臨床處理是影響壓力性潰瘍臨床轉歸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中藥外用治療壓力性潰瘍具有消除創面感染、炎癥反應,清除壞死組織,加速創面愈合的作用,其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是人體體內最強的一種血管生長因子,在刺激血管的發生與生長及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方面均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擬觀察壓力性潰瘍患者局部組織的VEGF等的變化及其形成機制,并觀察中藥對壓力性潰瘍患者局部組織的VEGF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1月至2009年4月我院門診及住院的壓力性潰瘍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方法將其分成兩組:治療組57例,男30例,女27例,平均(66.5±9.0)歲,其中腦血管病24例;截癱5例,外傷及手術相關性疾病20例,肝臟疾病1例,內分泌疾病7例。對照組52例,男25例,女27例,平均(67.4±8.8)歲,其中腦血管病22例,截癱3例,外傷及手術相關性疾病17例,肝臟疾病2例,內分泌疾病5例,心血管疾病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病情等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1.2 標準 ①一般診斷標準參照壓力性潰瘍分期標準〔1〕進行分類Ⅰ期:局部皮膚發紅,遷延24 h不消退。Ⅱ期:皮下形成水皰,結成痂殼或表皮潰破。Ⅲ期:潰爛深達皮下組織,常呈灰白色,時有膿性分泌物。Ⅳ期:潰爛深達肌肉甚至骨組織常有臭味,表面壞死組織多。②病例納入標準:Ⅲ期、Ⅳ期壓力性潰瘍納入治療組、對照組。病例排除標準:Ⅰ期、Ⅱ期壓力性潰瘍排除。對選擇病例進行臨床壓力性潰瘍分度的確定:由兩名醫師共同檢查患者,共同判定患者壓力性潰瘍分期。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先采用細菌培養加藥敏試驗中高敏的抗生素靜點及沖洗傷口,手術清除局部壞死組織,中藥化腐清瘡后采用黃連紗條引流、外敷。如果分泌物較多可每日換藥一次;如果分泌物較少,可2~3 d換藥1次,1個月為1療程。黃連紗條制法:組成為黃連、黃柏、姜黃、當歸、生地等。將上藥入麻油炸枯去渣,入無菌紗布蘸取藥液濕敷創面或引流。對照組:先采用細菌培養加藥敏試驗中高敏的抗生素靜點及沖洗傷口,在清除壞死組織清創后,采用利凡諾(雷佛努爾)紗條引流、外敷。換藥的時間同治療組。取組織的時間與治療組相同。
1.4 日常護理 患者全部使用自動充氣防壓力性潰瘍氣墊。保持床單清潔、平整、干燥,減少局部摩擦,翻身1次/2 h,夜間不超過3 h,昏迷、肥胖或不宜翻身者,抬高床腳30°~40°,每1~2 h用10 cm軟墊墊于患者腰骶部,增加局部通透性,減輕局部壓力。
1.5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各組治療前及第1、2療程末分別以安舒妥貼膜外覆創面。細紅筆沿創緣畫線,按貼膜上的方格數計算創面面積,其中上、左側壓線方格不計入,下、右側壓線方格計入。臨床治愈:痊愈為潰瘍面完全愈合,已形成瘢痕或痂皮。顯效:潰瘍面面積減少>70%;有效:減少30% ~70%;無效:減少<30%。治療前及治療1,2個療程后分別取出各組局部組織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細胞中的VEGF的表達。
1.6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1.0統計軟件,數據以±s表示,有效率采用χ2檢驗,VEGF的表達采用t檢驗,不同組別間進行對比,采用兩獨立樣本比較t檢驗,相同組別不同治療時間點進行對比,采用3個樣本比較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應用外用中藥黃連紗條對壓力性潰瘍進行治療取得很好的效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痊愈20例,顯效11例,有效22例),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6.9%(痊愈11例,顯效10例,有效19例);從治療前后潰瘍面積變化情況看,治療組促進潰瘍愈合的功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后瘡面感染情況,治療組在改善瘡面感染情況方面優于對照組;而治療后壓力性潰瘍局部組織VEGF的表達也是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相同治療時間點兩組組織內VEGF的表達(±s)

表1 相同治療時間點兩組組織內VEGF的表達(±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時間點 對照組(n=52) 治療組(n=57)0.5442±0.0274 0.5353±0.0680治療1療程 0.6362±0.0605 0.7016±0.06411)治療2療程 0.4990±0.0155 0.9598±0.02251)治療前
壓力性潰瘍局部創面的臨床處理是影響壓力性潰瘍臨床轉歸的重要因素。外用藥的作用及療效分析《醫學源流》:“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用中藥,現代醫學認為具有改善微循環,糾正血液高凝狀態,促進局部組織修復作用可以直接進入深部膿腔和肌腱間隙,清除創面的致病菌,引流潛腔中的膿液,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感染的發生〔2〕;中藥外用可以將藥物直接作用患處部位,使其有效成分直接被局部皮膚吸收,還能加速壞死組織自溶和保持瘡面的濕潤,簡化清創過程,減少繼發性損害。同時濕潤的瘡面能保護肉芽顆粒,有助于瘡面的上皮化,促進瘡面愈合,從而減少致殘率〔3〕。本課題中的中藥黃連紗條外用,采用祛腐生肌,煨膿長肉的理論,只有腐肉脫落,才能長出肉芽,迅速愈合。中藥所煨之膿不是壞死組織溶解而產生的,而是血漿內的各種成分自血管向外滲出的物質,如單核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其中巨噬細胞被認為是細胞修復的“指導員”,它刺激成纖維細胞產生傷口血管生長因子促進肉芽形成,同時,中藥外敷增加膿液滲出。
VEGF有4種不同的亞型,在人類細胞中的氨基酸殘基數分別為121,165,189,206,是由同一基因因 mRNA 剪接差異而生成的不同表達產物。VEGF在體內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促進血管生成;在體外則作為內皮細胞選擇性的有絲分裂原。VEGF是內皮細胞特異性的,它能改變內皮細胞的基因表達。VEGF的表達情況基本可以展現組織修復再生的情況。
現代醫學對壓力性潰瘍治療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外科手術、換藥及特殊設備治療等方法,外科手術雖然可較好地去除潰瘍面壞死組織,但由于重度壓力性潰瘍患者多伴有其他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單純手術可能加重患者原發病從而產生更大危險。單純換藥對重度壓力性潰瘍效果較差,耗時較長,因而應用受限,多用于輕度壓力性潰瘍。故對重度壓力性潰瘍的治療多傾向采用聯合治療,以手術去除壞死組織,外用抗生素、消毒劑以抗感染,加速傷口愈合。一些著名的中藥方劑近年來的藥理研究表明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去除壞死組織,促進傷口生長的作用,而且具有一藥多用,費用低廉的優點,適合臨床使用。
1 殷 磊,于艷秋.護理學基礎〔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32.
2 矯浩然,李云平.張庚揚教授診治糖尿病足經驗〔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3;9(4):311-3.
3 張潤玲,王 琴,張 贇.中藥外洗治療輔助治療糖尿病足25例〔J〕. 陜西中醫,2005;26(10):1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