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映波 林媛珍 吳 勇 羅 儀 習小慶 史子敏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生物學行為具有多發、復發和侵襲等特征。文獻表明〔1〕,三維適形放療同步吉西他濱化療加吡柔比星熱灌注化療治療老年晚期膀胱癌療效較好,可明顯提高近期療效及改善癥狀,不良反應稍有增加,但患者能耐受。文獻〔2〕還表明術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術后膀胱灌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降低膀胱癌術后復發率。本文就不同劑量鹽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預防膀胱移行細胞癌術后復發進行臨床研究。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就診的膀胱移行細胞癌患者50例(男29/女21)為研究對象,年齡26~70歲,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小劑量組及大劑量組。小劑量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59.6±8.2)歲;病理分級:Ⅰ級16例、Ⅱ級8例、Ⅲ級1例;其中8例行膀胱部分切除術,17例行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術后基底部組織活檢無腫瘤。大劑量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60.1±7.9)歲;病理分級:Ⅰ級15例、Ⅱ級8例、Ⅲ級2例;其中7例行膀胱部分切除術,18例行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術后基底部組織活檢無腫瘤。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病理分級、手術情況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大劑量組:術后1 w開始灌注,注射用鹽酸吡柔比星(深圳萬樂藥業,國藥準字H10930105)40 mg加無菌注射用水50 ml膀胱內灌注,1次/w,共8次,以后每月1次。②小劑量組:術后1 w開始灌注,注射用鹽酸吡柔比星20 mg加無菌注射用水50 ml膀胱內灌注,1次/w,共8次,以后每月1次。開始灌注后兩組均加用肌肉注射白細胞介素-2(IL-2)(北京雙鷺藥業,國藥準字S20060054)40萬IU;γ-干擾素(γ-IFN)(麗珠集團麗珠生物工程制藥,國藥準字S10980045)300萬IU,隔日1次。兩組均持續用藥半年,隨訪1年以上評價復發率。
1.3 觀察指標 參考文獻〔3,4〕,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定期行血、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及心電圖檢查,注意觀察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術后每3個月復查一次膀胱鏡。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小劑量組與大劑量組的復發率及首次復發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鹽酸吡柔比星灌藥期間未觀察到肝腎功能異常、骨髓抑制、心臟毒性反應、排尿困難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復發情況的比較(n, ± s,n=50)

表1 兩組患者復發情況的比較(n, ± s,n=50)
)〕大劑量組 37.6±5.4 6(12.00)組別 首次復發時間(月) 復發率〔n(%小劑量組 35.8±6.7 7(14.00)χ2 或 t值 1.479 0.088 P值 >0.05 >0.05
大多數初發和復發的膀胱癌為非肌層侵犯腫瘤,臨床上多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術或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但是其具有多中心、多灶性、易復發、復發后向高級別和高期別轉變等生物學特性和臨床特點。文獻表明保留膀胱手術后的腫瘤復發率可達50%~70%,約30% ~40%的復發病例伴有惡性程度增加或浸潤能力增強〔3〕。膀胱癌復發率高的因素有許多,主要包括腫瘤癌細胞的黏附種植、癌組織的殘留、多中心病變致術后病變逃逸免疫監視而生存和發展等。劉碩等〔5〕探討腫瘤部位與上尿路移行上皮細胞癌根治術后膀胱腫瘤復發風險的關系,結果認為輸尿管下段癌患者術后復發膀胱腫瘤的風險高于其他部位上尿路移行上皮細胞癌。周振玉等〔6〕回顧性分析186例淺表性膀胱腫瘤患者保留膀胱手術治療的資料,認為膀胱腫瘤的臨床病理特征及其術后灌注藥物是影響淺表性膀胱癌預后的重要因素。陳合群等〔7〕回顧性分析252例膀胱移行細胞癌的臨床資料,認為膀胱移行細胞癌的多灶性、腫瘤大小和分級與其復發率正相關,了解膀胱移行細胞癌患者的腫瘤多灶性、大小和分級等臨床病理特征,可以預測其預后復發情況,從而有針對地采取相應有效的治療方法及監視隨訪措施。
鹽酸吡柔比星〔8〕為半合成的蒽環類抗腫瘤藥,可同時干擾DNA、mRNA合成,在細胞分裂的G2期阻斷細胞周期、抑制腫瘤生長,故具有較強的抗癌活性。王向東等〔9〕探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加術后常規灌注和術后常規灌注吡柔比星的療效,結果認為術后常規灌注加術中黏膜下注射與術后常規膀胱灌注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減少膀胱腫瘤復發。婁斌等〔10〕探討吡柔比星預防初發淺表性膀胱癌電切術后復發的療效,結果認為吡柔比星對預防初發淺表性膀胱癌電切術后復發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兩組均在肌肉注射IL-2及γ-IFN的基礎上,小劑量組采用20 mg鹽酸吡柔比星膀胱內灌注,大劑量組采用40 mg鹽酸吡柔比星膀胱內灌注,結果小劑量組與大劑量組的復發率及首次復發時間差異均不顯著;而且兩組患者均未見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提示在肌肉注射IL-2及γ-IFN的基礎上,加用小劑量鹽酸吡柔比星膀胱內灌注化療療效可靠,并發癥小,可明顯節省費用,防止患者因經濟承受力不足而中斷治療。
1 劉華群,陳 紅,齊麗蓉,等.適形放療聯合GT方案化療加吡柔比星熱灌注化療治療老年晚期膀胱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5):774-6.
2 田中戰.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膀胱灌注預防膀胱癌術后復發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刊,2011;38(13):30-1.
3 梁 濤,蔡 明,李州利,等.吡柔比星單純化療與聯合免疫化療預防膀胱癌復發療效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0):1978-9,1981.
4 荊孝東,趙積曄,李 猛.羥基喜樹堿膀胱灌注預防膀胱癌術后復發的療效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0;18(2):131-2.
5 劉 碩,苗文隆,李鳳歧,等.上尿路移行上皮細胞癌根治術后復發膀胱腫瘤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1;34(17):29-31.
6 周振玉,張 永,陳家存.淺表性膀胱癌保留膀胱術后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1;31(3):315-8.
7 陳合群,祖雄兵,陳志勇,等.幾個影響膀胱移行細胞癌復發因素的臨床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7;22(8):608-9.
8 陳柏康,高莉萍,俞洪元,等.比較吡柔比星和絲裂霉素于膀胱灌注對預防淺表性膀胱癌術后復發的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0;26(10):723-5.
9 王向東,劉喜軍.吡柔比星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中黏膜下注射加術后膀胱灌注的療效觀察〔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1;23(5):353,360.
10 婁 斌,宋先旭,國向東.吡柔比星預防膀胱癌電切術后復發的效果觀察〔J〕.醫學綜述,2011;17(11):1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