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物流業一直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它的快速發展已經為全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十二五時期,中國的物流業發展目標更是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而區域物流作為全國物流業的構成組件,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更是至關重要。 一直以來,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及資源分布不均衡,物流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跨度極大一直困擾著物流業的發展。因此,認真探討區域物流的相關問題,促進區域物流合理化,有著尤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區域物流的內涵
區域物流,即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所有物流活動,既包括包裝、保管、運輸、裝卸、加工和信息傳遞等功能實體性的流動,也包括物流過程中各環節的物品流動。它是為了全面支撐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建立的適應特定區域環境特征、提供區域物流功能,以滿足區域經濟、政治、自然和軍事等各方面發展的需要,并且具有合理的空間結構和服務規模,能夠實現有效組織和管理的物流活動體系。區域物流產業通常會涉及多種行業,具有社會經濟體系共有的完整性、有機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同時也具有自身獨特的性質,即基礎性、服務性和綜合性。區域物流對區域內所有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等活動都有影響,通過運輸、倉儲等生產和流通必備的條件對整個區域經濟起著基礎性作用,維系著區域內各種產業間相互依賴的種種關系,使得區域經濟成為一個內在聯系緊密的整體。
區域物流本身并不提供物質產品,而是為顧客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在實現由供應方到需求方的高效流動過程中,區域物流始終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同時,著重強調各種增值服務,而且這些附加服務才是區域物流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區域物流,就其自身而言是一個體系的縱向經濟領域,同時它是為區域內其他經濟領域服務的,所以也屬于橫向經濟領域,橫跨諸多基礎性和服務性的行業,影響著區域經濟的各個領域。區域物流產業是由物流基礎產業、物流裝備制造業和物流信息業三部分構成的。第一,物流基礎產業,是由多種不同的運輸線路及其交匯點、節點和物流終端構成的,為區域經濟系統的運行提供物流基礎設施,是區域物流發展的基石。第二,物流裝備制造業,為物流發展提供勞動手段要素,即時采用各種高新技術,是提高整個區域物流系統的裝備水平的必要條件。第三,物流信息業,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有機應用,通過對區域物流各環節的實時跟蹤、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促進區域物流快速發展。
二、發展區域物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是一種由各種生產要素綜合在一起構成的聚集經濟,這種聚集的目的是商品擴散,這就需要有合理的區域物流系統作為基礎和保障。與此同時,作為在區域經濟活動的生產、流通、分配及消費各環節中實現各部門和各地區間有效聯系的紐帶,區域物流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只有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才能不斷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
1.借助區域物流,提高區域經濟活動的效率和水平。從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來看,區域物流是經濟分工的結果。經濟分工會衍生出一系列的經濟共生現象,如商品化和市場化程度提升、貿易的互補性增強、經濟結構多樣化程度提高、區域經濟產業化程度加強以及市場一體化程度上升等等。越來越細化的分工要求必須要不斷提高區域經濟的協作水平,而合理發展區域物流,恰好對一定區域內的經濟發展以及各區域間的經濟合作的效率和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降低運行成本,改變區域經濟增長方式。現代區域物流業的主體是由許多節點和線路組成的網絡系統,結構穩定、運作高效,能夠有效降低構成要素間的交易成本,幫助提高整個物流網絡的收益。作為企業第三利潤源的物流活動,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企業的重視。現代的區域物流開始注重向專業化、規模化和一體化的方向發展,旨在將各種分離的物流活動歸入一體化的運作軌道,降低物流成本,逐步改變區域經濟的增長方式。
3.形成新的產業形態,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無論一個區域的經濟處在怎樣的發展階段或水平,都存在與其相適應的產業結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區域產業結構的發展也日益趨向于合理化、高度化,而現代區域物流就是通過集中物流企業,發揮其整體優勢和規模效益,促使區域物流業向專業化、合理化方向發展。由此可見,區域物流的發展對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有著重要影響。一個發達的經濟區域必然有著完善的區域物流產業結構。
4.促進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通常來講,城市是區域內的商品集散地且其物流建設和基礎設施相對較為齊全。而區域物流,作為區域產業的一種實質上是滲透到幾乎所有經濟活動和經營領域的,以交叉性和融合性為特征的產業形態,具有明顯的復合特性。積極發展現代區域物流,有利于吸引外資,建立網絡化的大區域市場體系;有利于解決區域內的就業問題、城市交通問題,促進其他行業的發展,促進城市的整體規劃;還能增加稅收,有利于合理布局區域經濟結構,促進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市場協調發展。
三、發展區域經濟,有效助推區域物流的發展
根據區域經濟理論,只有當一個區域具備了某種有利于其經濟發展的特殊條件,它與其他區域的差異才能夠形成一種相對優勢,由此產生一種引力,把相關的企業和生產力要素吸納過來,以利益原則為基礎,形成相對集中的產業布局,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而一個區域的中心城市往往會在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方面占據明顯優勢,這會帶動其物流設施和基礎設備的建設,加大區域流通中人力資本的投入,同時區域經濟發展也會帶動其交通與信息的快速發展,促進物流服務需求量的提高,所以區域經濟一體化能夠有效推動區域物流的發展。由于現代經濟的速度性強調要從生產、流通等領域的時效性為區域經濟帶來高效率和強效益,而現代市場環境要求企業的產品僅僅做到質量好、價格優是不夠的,還需要能夠及時迅速地提供給消費者,這就促使區域物流系統運作的效率和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區域物流為適應區域經濟的整體效益而不斷進步和發展。區域物流是區域經濟的一個子系統,其發展規模和層次都需要依賴區域經濟的發展。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各區域范圍都在爭相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區域內產業間的重新組合,使得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和流通企業間的融合和聯盟日益頻繁,這直接促進了區域物流業的發展。
區域經濟是區域物流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沒有區域經濟也就不會有區域物流,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規模和產業結構等都極大地影響著區域物流的發展及其體系的建設。一個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規模程度直接決定著其區域物流的發展規模,區域物流的存在和發展需要依賴區域內其他生產性和制造性產業,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其對區域物流發展的要求也就越高。而且,區域內產業結構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區域物流的結構方式和服務水平,不同區域的產業結構差異會導致區域內物流體系的差異,隨著地區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升級,對其物流體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而可以帶動區域物流產業的變化和發展。同時,區域分工與合作、區域內生產要素的流動以及區域產業轉移等各種區域經濟關系,會影響區域物流體系的協調發展,只有區域經濟關系協調一致、內部分工明確、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才會有效推動區域物流的發展及其體系的建設,且適時恰當的產業轉移可以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進一步帶動區域物流體系的發展。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區域物流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小視的支持和促進作用。由于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和地理位置等有所差異,使得其物流業的發展也有不同的模式。因此,系統認識區域物流的特點、結構和功能等,可以為區域選擇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物流發展模式提供借鑒意義。同時,區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也會促進區域物流的發展及其體系的建設。隨著經濟的快速進步和發展,區域經濟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經濟現象,各區域間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的合作不斷涌現,使物流活動變得日益頻繁。而區域物流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相對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涉及物流基礎設施平臺、物流信息平臺以及物流政策平臺等方方面面的規劃和建設。發展區域物流必須以區域物流需求為導向,以滿足區域經濟當前和未來的發展需要為核心。
探討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間的聯系,不僅是為了揭示積極發展現代區域物流對區域經濟有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方便為各個區域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區域物流發展提供一些建議和依據;而且還表明區域經濟是一個整體,區域物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有整個區域經濟達到協調發展,區域物流才能夠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只有二者協同發展、共同進步,才能增強區域的競爭力并獲得長足發展。
(作者單位:東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