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燕,李 冬,師艷艷,吳承源(解放軍第474醫院,烏魯木齊 830013)
眼局部給藥是眼科主要的給藥方式,如將滴眼液或眼膏滴入或涂入結膜囊內。當眼局部治療需要較高藥物濃度時,常采用眼周及眼內注射。而某些抗菌藥物、糖皮質激素及一些降眼壓藥,也可采用全身給藥的方法。為了解目前眼科用藥的現狀與趨勢,筆者抽取我院2009年400份眼科住院患者病歷,對其用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隨機抽取我院2009年400份眼科住院患者病歷(4個眼科病區,平均每個病區抽取100份),其中男性222例,女性178例,年齡12~85歲,平均54.77歲;住院時間3~29 d,平均11.5 d;白內障188例,青光眼94例,視網膜脫離104例,其他疾病(眼瞼下垂、斜視等)14例。擇期手術308例,急診手術32例,占調查例數的85%(340/400),其中Ⅰ類切口321例,Ⅱ類切口19例(400例患者中,340需手術治療,其余60例未做手術)。
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入院和出院日期等)、手術及治療情況(診斷、手術名稱、手術時間等)、所應用藥品名稱、劑型、給藥途經、用法用量、聯合用藥、用藥起止日期等。
眼科藥品應用種類及構成比統計見表1;眼科圍術期抗菌藥物應用情況統計見表2。

表1 眼科藥品應用種類及構成比統計Tab 1 Kinds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ophthalmic medication

表2 眼科圍術期抗菌藥物應用情況統計Tab 2 Utilization of antibiotics in ophthalmic department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由表1可見,我院眼科用藥中眼用制劑所占比例最高(41.32%),注射劑次之(35.82%)。2類制劑中又以抗炎、抗感染藥用藥頻次較多;口服制劑則以活血化瘀、營養神經的藥物多見。分析用藥頻次較高的藥物治療特點,不難發現與我院眼科收治的手術患者較多(85%)有關。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為抗感染藥與糖皮質激素的復合制劑,用于眼科手術,以減少炎癥反應和預防感染。因有誘發真菌或病毒感染、延緩創傷愈合、升高眼壓和導致晶狀體混濁等風險[1],不應當隨意應用。但該藥在我院眼科中用藥比例最高(14.24%),醫囑中除常規術后預防用藥外,還多見于外眼及眼附屬器的局部感染治療,故建議醫師選用該藥時應考慮糖皮質激素潛在的危險性,防止濫用。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具有抗菌譜廣、作用強的特點,是眼部淺層感染的治療藥。雖然該藥有很好的耐受性,但亦不宜長期應用,以免誘發耐藥菌或真菌感染。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眼科的用藥比例為11.11%,僅次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醫囑主要用于治療細菌性結膜炎、角膜炎及預防術后感染。由于其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加之價格相對便宜,出院帶藥現象較普遍。鑒于該藥可能引發的不良后果,建議醫師為出院患者開此藥時,需向患者詳細說明應用方法,以確保用藥安全。
聯合用藥的目的主要是在提高療效的前提下,減少給藥劑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但在醫囑分析中發現,部分藥物聯用存在配伍問題。如將還原性較強的維生素C與具有氧化還原性質的維生素B2、維生素B12聯用;將堿性較強的三磷酸腺苷二鈉(pH 8~11)與酸性的維生素B6(pH 3~4)聯用,因發生理化配伍變化,前者可使藥物成分發生改變,后者則產生三磷酸腺苷沉淀[2],不但達不到臨床治療效果,還可能引發不良事件。而將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與氧氟沙星眼膏(每日3次)同時應用,屬重復用藥。建議如果白天用滴眼液,則每晚用1次眼膏;如果只用眼膏,則一日涂3~4次即可。
由表2可知,340例眼科手術病歷中,Ⅰ、Ⅱ類切口構成比分別為94.41%與5.59%,預防用藥應選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敏感的第1或2代頭孢菌素類,這與本次調查的結果一致。
按規定,預防用藥最佳給藥時間應在術前0.5~2 h或麻醉前20~30 min給藥,總的預防用藥時間因手術類別不同也作了相應限制[3]。340例手術患者中,147例(43.23%)術前0.5~2 h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26例(7.65%)術后≤24 h(Ⅰ類切口)及≤48 h(Ⅱ類切口)停藥。56.77%的患者術后用藥,錯過了最佳預防用藥時機。92.35%的手術患者存在預防用藥時間過長的問題。
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頭孢曲松除外)、克林霉素均屬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因半衰期較短,需6~8 h給藥1次方能達到預防及治療效果[4]。我院醫囑用藥大多采用每日1次的給藥方式,不僅降低了殺菌效果,而且極易誘導細菌產生耐藥,增加術后感染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我院眼科用藥仍然存在預防用藥時機及給藥方式不當、重復用藥等問題。臨床藥師應通過在線審方及問題醫囑分析,及時對臨床醫師處方行為實施有效干預;臨床醫師也應及時了解藥物的應用說明,總結用藥經驗,使藥物的應用更加合理、規范。
[1]《中國國家處方集》編委會.中國國家處方集[M].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701.
[2]李 瑜,唐細蘭.眼科不合理用藥的處方分析[J].廣東藥學,2003,13(2):49.
[3]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衛醫發[2004]285號.
[4]朱 琰,劉 瓊.施行《上海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實施細則(試行)》對我院普外科手術患者預防性用藥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0,21(30):2 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