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李 銘 高疆生 陳奇凌 鄭強卿
(1 新疆農墾科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2 塔里木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新疆阿拉爾843300)
棗樹為鼠李科(Rhamnaceae)棗屬(Zizyphus Mill),與桃、李、栗、杏并稱為我國古代五果,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1,2]。新疆南疆地區位于塔里木盆地四周,降水少,蒸發大,空氣極端干燥,晝夜溫差大,全年日照時數長,有利于棗果營養積累,果實著色好,含糖量高,品質優良。特殊的氣候、環境條件,形成了南疆特有的紅棗品牌。棗樹矮化密植栽培技術是目前紅棗種植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在棗樹栽植及密度選擇方面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3-7],但隨著新疆紅棗種植效益的增加和面積的增大,廣大紅棗種植戶為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在栽培密度的選擇上存在隨意性、盲目性,特別是在新疆南疆光照極其充足的環境下,對栽植密度和光合作用之間的關系缺乏理論研究。本試驗選擇4種栽植密度棗園,研究各模式下的駿棗葉片光合特性的季節性變化,為南疆紅棗種植密度的選擇在光合特性方面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于2011年4月~10月在新疆兵團農一師十團(40°34'00〞N,81°17'15〞E)進行。試材為3年生駿棗(Zizyphus jujube cv.Jun zao),采用小冠疏層形整形方式。植株生長健壯,正常管理。試驗設4個處理,種植密度分別為:M1.17775株/hm2(0.5 m×0.75 m×1.5 m),M2.1 3320株/hm2(0.5 m×1.5 m),M3.4995株/hm2(1 m×2 m),M4.1665株/hm2(1.5m×4m)。
選擇5月、7月和9月這三個典型月份的晴天10:00~20:00進行測定,每隔2h測定1次,為消除時間上的誤差,重復3次,每次重復測定時采用隨機測定的方法,測定參數以3d測定的平均值為準。
利用CID-340便攜式光合測定儀測定4種種植模式的凈光合速率(Pn)、蒸騰速率(Tr)、光合有效輻射(PAR)等參數,同時計算出光能利用率(SUE=Pn/PAR)、水分利用率(WUE=Pn/Tr)。測定時選取樹勢生長較為一致的棗樹3株,取樹冠外圍中上部枝條,從棗吊頂端數第6~8片向陽健康成熟葉片作為供試材料,每株測定3個葉片作為重復。
試驗中所用數據均為平均值,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制圖。
圖1-A、B、C為四個模式分別在5月、7月和9月測得的駿棗葉片凈光合速率(Pn)日變化情況。5月份,凈光合速率日變化表現為單峰變化曲線,均在12:00時表現峰值,M3最高,為19.1μmol/(m2.s),M1、M2和M3三種模式測得駿棗葉片的Pn明顯高于M4。7月份,在10:00時,各模式測得的Pn高于5月份,在14:00低于5月測得值。9月份,此時棗樹進入脆熟期,樹體光合作用產生的同化物用于果實生長、糖積累速率加快,光合作用較強,各模式Pn的大小依次為M3>M2>M1>M4。
圖2-A、B、C顯示了四個模式分別在5、7、9三個月份測得的葉片蒸騰速率(Tr)的日變化情況。5月份,蒸騰速率的變化趨勢與光合速率一致,表現為單峰變化趨勢,但各模式在不同生長季峰值出現的時間不同,M1在5月份和7月份的蒸騰速率都在16:00時表現為最高;M3在9月份的蒸騰速率的最高值也出現在16:00。在各個生長季,m2和M3的Tr日變化值均在14:00是表現為最高。

圖1-A 5月不同模式下駿棗葉片凈光合速率日變化

圖2-A 5月不同模式下駿棗葉片蒸騰速率日變化

圖1-B 7月不同模式下駿棗葉片凈光合速率日變化

圖2-B 7月不同模式下駿棗葉片蒸騰速率日變化

圖1-C 9月不同模式下駿棗葉片凈光合速率日變化

圖2-C 9月不同模式下駿棗葉片蒸騰速率日變化
圖3-A、B、C為四個模式分別在5月、7月和9月測得的葉片水分利用率(WUE)日變化情況。10:00時,在7月和9月份,測得的葉片水分利用率相對5月份較高。
5月份,M2的WUE變化趨勢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M4的WUE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降低。M1和M3的水分利用率在各個生長季,日變化總體表現為先降低,在14:00-16:00后升高。
圖4-A、B、C顯示了四種模式在5、7、9三個月份測得的葉片光能利用率(SUE)的日變化情況。M3在5月和7月份的光能利用率較強,在9月份相對較弱。7月份,在10:00時,各模式的光能利用率較強,保證了光合作用的進行。9月份,各模式的光能利用率的日變化表現較平緩,SUE值在1.08~2.27%范圍之內。

圖3-A 5月不同模式下駿棗水分利用率日變化

圖4-A 5月不同模式下駿棗光能利用率日變化

圖3-B 7月不同模式下駿棗水分利用率日變化

圖4-B 7月不同模式下駿棗光能利用率日變化

圖3-C 9月不同模式下駿棗水分利用率日變化

圖4-C 9月不同模式下駿棗光能利用率日變化
光合作用是植物最重要的生理過程,是評價植物第一生產力的標準之一[8],植物源葉凈光合速率(Pn)是光合作用中最主要的生理參數,反應了光合作用的強弱,影響著作物的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本研究得出,四種栽植密度下的棗樹葉片光合速率不同,在各個生長季,M3表現較高,且高于其他模式。M4在5、7、9月份凈光合速率較低,說明密度低,水分利用率較高,但在夏季高溫時,空氣濕度較小,葉片水分虧缺,光合作用相對減弱。
蒸騰速率(Tr)是反映植物蒸騰作用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能調節植物體的生理機制,使植物適應環境變化[9],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呈顯著正相關[10]。本研究結果表明,M4測得的Tr低于其他各模式,說明并不是密度越低,蒸騰速率越高,蒸騰速率還受外界壞境因子如光強、空氣濕度、大氣溫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11-13]。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凈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的綜合反映的結果。本研究表明,不同栽植密度下棗樹的WUE有明顯差異,7月份,棗樹處于生長旺季,對水分的敏感程度較強,利用率高。
光能利用率(SUE)是指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的效率,表現為一定光能下植被通過葉片光合組織固定的碳量,光能利用效率反映了植物對不同光強的利用能力。紅棗在各個生長季所需的光照強度不同,光能利用率也不盡相同,M3在整個生長季表現較高的光能利用率,滿足了樹體生長和棗果發育的光能條件。與其他各模式相比,M3在各個生長季節光合速率、蒸騰速率較大,變現較強的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從光合作用的角度綜合考慮各指標得出,M3:4 995株/hm2效果為佳。
[1] 曲澤洲,王永蕙.中國果樹志.棗卷[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
[2] 山西省園藝學會編.山西省果樹志[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1.張玉星.果樹栽培學各論[M]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216-219.
[3] 王東健,陣繼武,朱春林,等.寒地棗樹密植栽培技術[J] .中國果樹,2000(1):43-44
[4] 郭立剛.郝旱坡地棗樹密植園的密度[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1,29(4):104-107
[5] 宋憲軍,馬國林,許春玲.新鄭棗樹矮化密植豐產栽培技術[J] .中國林業,2008,(06):54-55.
[6] 秦淑琴.塔里木盆地紅棗矮化高密度早期豐產栽培技術[J] .北方果樹,2009,(02):17-18.
[7] 李林鋒.4種濕地植物光合作用特性的比較研究[J] .西北植物學報,2008,28(10):2094-2102
[8] 唐建寧,康建宏,許強,等.秦艽與小秦艽光合日變化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學報,2006,2(4):836-841.
[9] 鄭淑霞,上官周平.8種闊葉樹種葉片氣體交換特征和葉綠素熒光特性比較[J] .生態學報,2006,26(4):1080-1087.
[10] 王晶晶,李銘,陳奇凌,等.不同栽植密度對駿棗花期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J] .新疆農業科學,2011,48(9):1601-1605
[11] 王潤元,楊興國,趙鴻,等.半干旱雨養區小麥葉片光合生理生態特征及其對環境的響應[J] .生態學雜志,2006,25(10):1161-1166.
[12] 賀康寧,張光燦,田陽,等.黃土半干旱區集水造林條件下林木生長適宜的土壤水分環境[J] .林業科學,2003,39(1):10-16.
[13] 王晶晶,李銘,陳奇凌,等.不同栽植模式下棗樹葉片蒸騰速率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研究[J] .北方園藝,20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