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敏 王 平 管雪強 張 燕 雷玉娟 何 娟 宋曉輝
(1 農六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新疆五家渠831300)
(2 農六師農業局,新疆五家渠831300)
(3 山東省釀酒葡萄科學研究所,山東濟南250100)
(4 農六師氣象局,新疆五家渠831300)
(5 農六師林業工作管理站,新疆五家渠831300)
2011年新疆北部地區冬季氣溫較高,下雪較少,雪層偏薄,第一場雪延至12月20日。2012年4月,農六師、農八師、瑪納斯等天山北坡地區葡萄出土后,各區出現葡萄程度不等的枝條不萌發的現象,均有面積不等的葡萄越冬凍害情況,主要表現在已經出土的葡萄遲遲不能發芽,已經發芽的植株也較往年晚7~14天左右,未發芽的植株上許多枝條抽干,芽眼自上而下逐漸干枯死亡等現象。2012年5月中旬,農六師農業局對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團場進行葡萄凍害情況調查,主要調查根系受凍情況,在距葡萄植株20 cm處挖一個長110 cm,深50 cm的樹坑,以10 cm為單位,調查其每層根系成活情況,分析天山北坡葡萄越冬凍害的原因,并提出相應急救措施及今后葡萄越冬建議。
截止2011年底,農六師各團場栽培釀酒葡萄有赤霞珠、梅鹿輒、霞多麗、貴人香、雷司令等品種,鮮食葡萄主栽品種有弗蕾、紅提、克瑞森,調查的團場主要有101團、105團、共青團農場和軍戶農場等,其中有因輕度凍害造成發芽延遲和產量下降的,較重凍害致使地上部不能發芽而平茬的,嚴重凍害造成毀園和需要補植的等凍害造成葡萄生產面積與產量不同程度的損失。

表1 不同團場根系受凍比較
為了解葡萄根系受凍情況,我們挖溝對典型團場40余個條田的葡萄根系進行了調查,發現根系凍害在不同團場、不同品種和不同土壤類型之間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2.1 不同團場根系受凍情況比較
從氣候上區分,在調查的7個團場中,105團、106團和芳草湖農場是干熱產區,101團、102團和共青團農場屬于溫潤產區,軍戶農場是天山冷涼產區,在調查中,軍戶農場受凍面積最大。如表1所示,本次調查在不同團場之間表現出一定的差異,105團受凍地塊的根系存活情況最差,其與同處沙漠沿線的102團、106團和芳草湖農場相同,中下層根系存活比例較小;對受凍最嚴重的軍戶農場受凍地塊調查發現,其根系存活情況最好,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其較大的樹齡有關系;地理位置上在兩者之間的101團和共青團農場根系存活比例居中。芳草湖農場、軍戶農場和105團受凍地塊根系相對較淺,在50cm深處均未發現根系,這與其土壤結構有關。
2.2 不同品種根系受凍情況比較
如表2所示,凍害程度表現出明顯的品種差異,其比團場之間的差異更為明顯,鮮食葡萄根系存活情況明顯好于釀酒葡萄。在鮮食葡萄之中,弗雷無核受凍最嚴重,因受凍導致的發芽延遲也較明顯;紅地球葡萄因采用了貝達砧木嫁接,根系存活情況最好,發芽也較正常;克瑞森雖然有許多地塊延遲發芽,但延遲發芽的多為粘土地,沙土地的克瑞森發芽反而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這表明根系凍害在克瑞森延遲發芽的過程中僅占較小比重,因表層根系受凍后下層根系不能及時活動,導致出土過早的克瑞森在空中被抽干應是更重要的原因。釀酒葡萄根系受凍程度遠比鮮食葡萄嚴重,且品種之間差異不明顯。

表2 不同品種根系受凍比較
2.3 不同土壤根系受凍比較
③綜合創新能力:初步具備常微分方程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創新能力、小論文寫作能力等。

表3 不同土壤根系受凍比較
如表3所示,土壤類型不同,對根系凍害程度的影響也很明顯,與預期結果基本一致的是,本次根系調查發現沙土地的根系凍害最嚴重,壤土地次之,粘土地的根系凍害最輕。
3.1 2011~2012年度冬季根系凍害的主要因素是天氣異常,根據氣象資料表明,2011~2012年度冬季降雪時間比2010~2011年度降雪晚43天,積雪厚度比2010~2011年度薄11 cm,降雪時間比歷年平均晚27天,積雪厚度比歷年平均少5 cm,尤其是出現同期較低溫度的12月下旬,地面根本無積雪覆蓋。盡管絕對低溫并不顯著低于歷年,但降雪過遲和降雪量過少造成了冬季地溫過低和持續時間較長,是導致這次根系凍害的主要原因。
3.2 在最初葡萄栽苗時,部分團場栽得比較淺,常規管理中,冬季越冬埋土時,埋土層厚度不夠,且在埋土時取用根系附近的土,容易造成凍害,翌年清溝又不到位,根系逐漸上浮,加重葡萄受凍程度。
3.3 凍害的形成還與地域差異、立地條件、管理模式及品種等因素相關。在本次調查中,以靠近天山的軍戶農場受凍最嚴重,受凍損失面積較大。土壤影響因素中沙土地比壤土地凍害嚴重,而同一塊地不同位置凍害程度也不相同,靠近防護林50米以內的葡萄受凍程度明顯減輕。對于2011年掛果量較多,負載量較重的塊地,由于樹體沒能積累足夠的貯藏營養,難以抵御低溫,這也造成了許多成齡園片較重的凍害。
4.1 對不發芽的植株及早平茬,促進基部隱芽萌發
在調查根系成活率時,有些植株地下部根系已全部死亡,但是在與地面接觸部位的不定根仍然存活,此時進行平茬對于部分植株仍有存活的可能性。越及時平茬,越可提早促進萌發,未萌發的枝條因根系嚴重凍害導致無法向地上部提供足夠的水分和養分供應,造成地上部自上而下逐漸抽干,及早平茬可減少暴露在地上部分的枝條水分的蒸發,平茬后,對基部隱芽的萌發十分有利,而人為形成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不平衡,則能保證基部隱芽萌發形成的新梢有足夠的長勢,其對自身恢復也有一定好處。
4.2 增加灌溉頻次,確保土壤墑情,促進枝條生長
4.3 適當中耕,促發新根
由于自然條件的原因,不論發芽延遲或是平茬的,還是正常萌發的植株,根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這對新根的生長極為不利,因此需要在萌發后一段時期,利用機械進行適當中耕,給根系造成一定數量的傷口,以促進新根的生長,對恢復樹勢極為有利。
4.4 逐年清溝,促根下扎
當前,部分地區葡萄根系尤其是釀酒葡萄根系普遍偏淺,對冬季極端天氣條件下的凍害抵御能力較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使用自根苗、營養袋苗、定植溝過淺、清溝不到位等,為提高根系對冬季極端天氣條件的抵御能力,在已經建成的葡萄園中,應采用逐年加深清溝的辦法,促進新根盡可能下扎。
4.5 采取措施,避免平茬后萌發的新梢旺長
平茬之后,人為打破了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由于根系較壯,萌發的新梢長勢也會較旺,因此應適當控制肥水,避免徒長,以使枝條更為充實,更容易越冬。
5.1 慎重選擇葡萄種植地區和地塊
葡萄對土壤和氣候條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應該慎重選擇葡萄種植地區和地塊,盡管新疆地區特有的自然條件使其成為葡萄種植的優勢區域,但由于緯度較高、冬季寒冷,因此降雪稀少的地區、鹽堿地和沙質土壤的地塊都是葡萄種植風險地區和地塊,尤其是根系較淺的釀酒葡萄,應該盡量選擇在種植歷史較長、鹽堿較輕的壤土地上種植,應避開降雪少的地區、鹽堿地、生荒地和沙質土壤。
5.2 改變葡萄定植模式,促進根系下扎
新疆地區葡萄定植長期以來均采用營養袋苗,其雖然有擴繁快、成苗迅速的優點,但營養袋苗根系偏淺的缺點也使葡萄更容易遭受凍害。因此,應該逐步改變大量采用營養袋苗的定植模式,采用更易使骨干根向下延伸的裸根苗定植,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采用直立性更強的砧木嫁接苗建園。
5.3 選擇適當砧木,保障產業安全
新疆地區不僅有凍害的風險,還有土壤普遍偏鹽堿的問題,因此在過去的十余年間,大量采用東北地區常用抗寒砧木貝達嫁接苗定植,發生了春季葉片大面積黃化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產品品質。因此,要保障新疆葡萄產業的健康發展,還需要篩選和培育既抗寒又抗鹽堿的砧木品種,這需要長期的研究和積累才能實現。
5.4 改進葡萄越冬保護措施
葡萄越冬一直是新疆產區面臨的重要課題,從2000年前后農五師種植葡萄開始,兵團北疆主要葡萄種植團場農五師、農六師和農八師范圍內,幾乎每年都發生根系凍害,為此各產區也采取了多種措施,包括兩次灌封凍水、加彩條布覆蓋等,其中加彩條布覆蓋已經成為部分地區常規技術,起到了良好的防凍效果。
5.5 建立冬季災害預警機制
發生冬季凍害的根本原因是根系集中分布層的溫度過低,葡萄植株各部位中,最抗凍的是枝條,發育良好的枝條可以忍耐-15℃的低溫,其次是芽,最不抗凍的是根系,在-5℃條件下就會發生凍害,而影響根系集中分布層溫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壤質地、土壤墑情、降雪時期、積雪厚度、極低溫度持續時間、人為技術措施等,要掌握葡萄園根系集中分布層地溫動態,可在不同區域、不同土壤質地的葡萄園20 cm、30 cm和40 cm深處設置土壤溫度記錄儀,記錄葡萄園冬季土壤溫度,在每年4月初調取數據判斷根系凍害發生情況及程度,并跟蹤土壤溫度回升情況,據此確定適宜的出土時期,可有效防治根系發生部分凍害后,因過早出土造成的枝條抽干,減少凍害帶來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