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林,周魁,馬凌,高選
(中南電力設計院,武漢市,430071)
“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規劃投資5 000億元,將建設特高壓輸電線路4萬km、變電(換流)容量4.3億kVA,到2015年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11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形成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1]。為了節省輸電走廊、提高線路走廊的輸電功率,后續規劃的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大多采用同塔雙回輸電技術[2]。對于特高壓交流同塔雙回輸電線路,由于其桿塔高、桿塔重,桿塔費用所占工程總投資的比例增大,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探討其經濟檔距,這對于桿塔規劃的優化和降低工程總投資具有重要意義。
理想平地可視作線路工程的一種特殊情況,即全線路的高程相等,沿線任何一點均可以設立桿塔。在理想平地上排出塔位的桿塔塔高、檔距、弧垂均相同,在某一塔高和檔距時工程總費用最低。此種情況下的塔高和檔距稱為理想經濟塔高和經濟檔距。
在理想平地情況下,桿塔高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K為定位弧垂系數;L為檔距,m;λ為絕緣子串長度,m;d為對地距離,m。
理想平地工程最低總費用[3-4]為

式中:Cmin為從線路起點到終點最低總費用;mi為在 i檔距下線路的桿塔數量;Ci為在i檔距下1基桿塔的塔材費用;Di為在 i檔距下1基桿塔的絕緣子串費用;Ei為在 i檔距下1基桿塔的基礎費用;Fi為在 i檔距下1基桿塔的其他費用。
通過式(2)可算出在理想平地條件下,不同檔距時的工程總費用,通過比較工程總費用即可求出經濟檔距(經濟塔高)。圖1為按導線8×JL/G1A-630/45、對地距離為21 m、最大覆冰為10 mm、最大風速為27 m/s氣象條件的特高壓交流同塔雙回線路,在不同檔距條件下的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的關系。

圖1 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關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cost per km and span
由圖1中的曲線可以看出,在檔距為598 m(對應塔高為61 m)時,每km工程總費用最低,因此可以確定特高壓交流同塔雙回輸電線路工程在理想平地情況下的經濟檔距為598 m(對應的經濟塔高為61 m)。
工程的實際條件與理想平地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理想平地條件下計算出的經濟檔距僅具有參考價值,研究實際工程的經濟檔距還需要考慮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面就從氣象條件、地形條件、導線型式、對地距離及鐵塔材料等5個方面,針對特高壓交流同塔雙回路輸電線路的經濟檔距作敏感性分析。
不同風速條件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關系曲線如圖2所示,圖中曲線0為理想平地條件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的關系曲線,曲線1為風速取30 m/s時的情形,其他條件與曲線0一致。由圖2可以看出,曲線0與曲線1的結論一致,即:在檔距為598 m(相應塔高為61 m)時每km工程總費用最低。由此可見,風速由27 m/s增至30 m/s時,經濟檔距的變化很小,基本一致。

圖2 不同風速條件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關系曲線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cost per km and span under different wind speeds
不同覆冰條件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關系曲線如圖3所示,圖3中曲線2、3為理想條件下(指沿線任何一點均可以設立桿塔,下同)風速為30 m/s、15 mm覆冰的山地區段每km工程總費用與檔距的關系,對地距離、導線型式等與曲線0一致,但導線K值變化較大,取9.14e-5(代表檔距按500 m)。當檔距小于500 m時按雙聯Ⅰ串300 kN級絕緣子計算,檔距大于500 m但小于580 m時按雙聯Ⅰ串420 kN級絕緣子計算,檔距大于580 m時按雙聯Ⅰ串550 kN級絕緣子計算,其中曲線2按復合絕緣子考慮,曲線3按盤式絕緣子考慮。
由圖3可以看出,曲線3的拐點(指總費用最低點,下同)受盤式絕緣子價格差異的影響較大,檔距為507和587 m時絕緣子費用的增加使工程總費用陡然增加,因此拐點出現在檔距為496 m時(相應塔高為56 m)。曲線2的拐點出現在549 m左右(相應塔高為61 m),相比曲線0減小了許多,導線K值的明顯增大是主要原因,因為K值若變大,則同等呼高的桿塔所能設置的檔距會減小。

圖3 不同覆冰條件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關系曲線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cost per km and span under different ice coating thicknesses
綜上所述,在理想條件下風速的變化對經濟檔距影響較小,而覆冰厚度的增加會導致經濟檔距減小。
不同地形條件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關系曲線如圖4所示,圖4中曲線0為理想平地條件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的關系曲線,曲線1為風速為30 m/s、15 mm覆冰的山地區段每km工程總費用與檔距的關系,其他條件與曲線0一致。
由圖4可以看出,在曲線0與曲線1的情形下,每工程總費用相差不大,且隨檔距的增加其變化趨勢大致相同。雖然在曲線1的情形下,單基鐵塔估算質量比曲線0重約13.4%,但在山地條件下(曲線1)單基混凝土量及單基土方量較平地(曲線0)均有顯著減小,因此就出現了曲線1的工程總費用比曲線0稍低的現象,但兩者相差不大,且其變化趨勢大致相同。
由此可得:在理想條件下,地形的變化對經濟檔距的影響較小。但實際上山區塔位受地形條件的影響很大,尤其對于特高壓同塔雙回輸電線路,其桿塔重、根開大,在山地區段塔位選擇較為困難,且在林區要考慮增大對地距離高跨樹木的方案,因此山地區段能立塔的位置為一系列離散的點,這與理想平地條件下的情況有顯著不同。所以山地區段輸電線路的經濟檔距,應著重根據實際工程的排位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與比較,理想條件下計算出的經濟檔距只能作為參考。

圖4 不同地形條件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關系曲線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cost per km and span under different terrain conditions
不同導線型式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5]關系曲線如圖5所示,圖5中曲線0為理想平地條件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的關系曲線,曲線1為導線為8×720 mm2時(K值取7.80e-5)的情形,且在檔距大于480 m、小于570 m時按雙聯Ⅰ串300 kN級復合絕緣子計算,檔距大于570 m、小于620 m時按雙聯Ⅰ串420 kN級復合絕緣子計算,檔距大于620 m時按雙聯Ⅰ串550 kN級復合絕緣子計算[6-7],其他條件與曲線0一致。
由圖5看出,曲線1由于導線截面由8×630 mm2變為8×720 mm2,荷載的增加導致鐵塔、基礎及土方量均大幅增加,從而工程總費用相比于曲線0有較大的增加。同時曲線1的拐點所對應的檔距比曲線0的要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荷載的增加,使得在一定的檔距情況下(如檔距大于570 m時)絕緣子強度等級就要由雙聯300 kN級增至雙聯420 kN級,于是絕緣子費用的陡然增加導致了拐點較曲線0提前到來。

圖5 不同導線型式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關系曲線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cost per km and span under different conductor types
對于某些特殊地段如集中林區、自然保護區等,由于環境保護的要求,需采取高跨林木或提高對地距離改善電磁環境指標,因此,探討對地距離的增加對經濟檔距的影響很有意義。
不同對地距離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關系曲線如圖6所示,圖6中曲線0為理想平地條件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的關系曲線(對地距離為21 m)。曲線1、2為與曲線0同等條件下,對地距離分別為24、27 m時[8],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的關系曲線。
由圖6可以看出,隨著對地距離的增加,經濟檔距相應減小。由式(1)可得

由式(3)可知:相同塔高(假定其塔重也相等)時,對地距離d取值越大,相應的檔距L值會變小,這與圖6的結論是一致的。

圖6 不同對地距離下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關系曲線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cost per km and span under different ground clearances
圖1中的曲線是按全部鐵塔塔材為普通鋼管(1.1萬元/t)考慮。部分桿塔塔材采用大角鋼、部分采用普通鋼管時,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的關系如圖7所示。圖7中曲線0為圖1中的曲線,曲線1為檔距小于630 m時塔材采用大角鋼、檔距大于630 m時采用普通鋼管、其他條件與曲線0均相同時的情形,其中角鋼按0.75萬元/t計算。

圖7 塔材不同時檔距與每km工程總費用關系曲線Fig.7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cost per km and span under different tower materials
由圖7可以看出,對于曲線1,檔距為598 m(對應的塔高為61 m)時,每km工程總費用最低,這與曲線0的結論一致。但同時可以看到,在檔距為640 m時,工程總費用發生了躍變,這是因為在檔距大于630 m時塔材由角鋼換成了普通鋼管,因此使得工程總費用陡然增加。由此可得,若在曲線的拐點(檔距為598 m時)之前,比如檔距大于587 m時塔材采用普通鋼管、檔距不超過587 m時采用大角鋼,則曲線拐點就在檔距為587 m時出現,相應的經濟檔距為587 m(對應的塔高為60 m)。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得到如下啟示:若實際工程中推薦主力型直線塔塔材采用大角鋼、其余直線塔采用鋼管,則在作桿塔規劃時,應保證主力型直線塔在呼稱高為63 m(3 m一級)時,其規劃的水平檔距能包絡住理想條件下的經濟檔距。
表1中列出了在理想平地條件下,不同電壓等級交流輸電線路的經濟檔距的參考值范圍[9-10]。
由表1可看見,隨著電壓等級的增高,經濟檔距也相應增加。這是因為一般情況下,隨著交流輸電線路電壓等級的增高,導線截面、對地距離、單基鐵塔重量、絕緣子噸位等也相應增大,從而導致經濟檔距亦隨之增大。

?
(1)在理想平地條件下,交流輸電線路的經濟檔距隨著電壓等級的增高而增大。通過計算與分析,特高壓交流同塔雙回路輸電線路在理想平地條件下的經濟檔距為598 m,對應的經濟塔高為61 m。
(2)通過對經濟檔距的敏感性分析,得到實際工程的經濟檔距與工程的諸多具體條件有關,比如:電壓等級、氣象條件、地形條件、導線型式、對地距離、金具絕緣子型式、桿塔型式及鐵塔材料等。
(3)山地區段的經濟檔距,在理想條件下與平丘段的基本一致,但對于實際工程,應著重根據具體工程的排位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與比較,其理想條件下計算出的經濟檔距只能作為參考。
(4)無論是平丘段還是山地段,對于特高壓交流同塔雙回輸電線路工程,尤其應注意:在桿塔規劃時,應使規劃的主力型直線塔的水平檔距包絡住理想條件下的經濟檔距;在工程選線與終勘定位時,應盡量放開檔距,向理想條件下的經濟檔距靠攏,從而達到節省投資、降低工程總費用的效用。
[1]張文亮,吳維寧,胡毅.特高壓輸電技術的研究與我國電網的發展[J]. 高電壓技術,2003,29(9):16-18.
[2]黃愛華,黃偉中.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采用同塔雙回路技術研討[J]. 華東電力,2009,37(4):568-573.
[3]李永雙,廖宗高,肖洪偉,等.直流UHV線路桿塔規劃及經濟檔距的確定[J]. 高電壓技術,2008,34(6):1121-1125.
[4]李永雙,張國良.交流特高壓線路桿塔規劃及經濟檔距研究[J].電力建設,2007,28(4):7-10.
[5]陳媛,江衛華,趙全江,等.雙回交流線路采用2分裂大截面導線的方案[J]. 電力建設,2010,31(5):30-34.
[6]Q/DG 1-A010—2008 1 000 kV交流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技術導則[S].北京: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2008.
[7]GB/Z24842—2009 1 000 kV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過電壓和絕緣配合[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8]牛林,杜至剛,趙建國.1 000 kV級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路導線最小對地距離研究[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8,28(1):17-22.
[9]賈玉琢,王瑜,姜鳳龍.220 kV直線鋼管塔經濟呼稱高的研究[J].鋼結構,2008,23(1):18-20.
[10]譚曉,明安持.500 kV線路高塔使用情況分析與研究[J].中國電力,2003,36(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