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升
(廣州電力設計院,廣州市,510610)
簡化電壓層級、提升中壓配電電壓是突破電網發展瓶頸的有效方式。根據廣州中新知識城高負荷密度地區供電的特點,中壓配電網絡采用20 kV電壓等級。區域內變電站采用110/20/0.4 kV和220/20/0.4 kV 電壓層級供電[1]。
目前,廣州地區中壓配電網電壓等級均采用10 kV,暫無20 kV電壓等級的運行及設計經驗,有必要對20 kV電壓等級的相關技術作進一步的研究。本文以110/20 kV和220/20 kV變電站的20 kV接線方式作為研究對象,提出20 kV側的最優接線方式,為合理選擇工程接線提供依據。
單母線分段是變電站35 kV以下配電裝置常用的接線方式,110/20 kV和220/20 kV變電站20 kV側可考慮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的方式[2]。
對于20 kV側,開關設備的結構和可靠性與10 kV的類似,其接線方式可參考10 kV的接線方式配置。110 kV及以上變電站通常配置3~4臺主變壓器[2-3],以達到最佳經濟運行,相應地站內20 kV側一般采用單母線分段、單母線分段環形接線等接線方式。
(1)方式Ⅰ:單母線三分段接線,適用于3臺變壓器,其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單母線三分段接線Fig.1 Single bus with triple section
(2)方式Ⅱ:單母線四分段接線,適用于3~4臺變壓器的變電站,用于3臺變壓器時,中間的變壓器聯接2段母線,其原理如圖2所示。

圖2 單母線四分段接線Fig.2 Single bus with fourfold section
(3)方式Ⅲ:單母線六分段環形接線,適用于3臺變壓器的變電站,每臺變壓器都聯接2段母線,其原理如圖3所示。

圖3 單母線六分段環形接線Fig.3 Single bus with sextuple sections in circle

圖4 雙母線三分段接線Fig.4 Double bus with triple section
目前,變電站低壓側母線均裝設備自投功能裝置,當1臺主變故障停運時,全站負荷平均分配至正常運行母線上。根據GB 50613—2010《城市配電網規劃設計規范》[4],高壓配電網中任一元件(母線除外)故障或檢修停運時應不影響電網的正常供電。考慮主變壓器N-1故障運行,定性分析20 kV側幾種接線方式。
接線方式Ⅰ受主變過載能力限制,必須損失故障段母線上的大部分負荷,可靠性最低。接線方式Ⅱ可通過倒閘操作轉移負荷以降低負荷損失,使對主變過載能力要求降低,但倒閘過程中需要短時停運正常段母線,可靠性一般。接線方式Ⅲ、Ⅳ,故障段母線可直接接入正常段母線,不需要短時停電倒閘;雖然其過載能力與接線方式Ⅱ相當,由于減少停電時間,可靠性最高。
目前,對變電站主接線的定量分析方法已比較成熟,常用的有頻率和持續時間法[5]、狀態空間法和最小割集法等[6]。然而,由于可靠性分析原始數據的不確定性,可靠性指標也僅作為參考的依據。當然,可通過關鍵靈敏度分析[7],確定變電站內各元件對系統可靠性影響最大的設備,以做出有針對性的計劃安排。
超穩定極限運行能力主要限制變壓器在額定負荷下運行,避免主變長期過負荷(超穩定極限)運行而造成電網可靠性降低和設備壽命降低。
110 kV主變壓器即時負荷系數不超過1.40時,應在1 h內執行轉負荷,限制該主變在額定負荷以下運行;220 kV主變壓器即時過負荷系數未超過1.15時,在1 h內采取有關轉負荷措施[8]。
對應110/20 kV、容量為80或100 MVA的主變壓器和220/20 kV、容量為100、120或150 MVA的主變壓器,各種接線方式對主變壓器即時過負荷能力的滿足情況如表1所示。
1臺主變故障時,正常運行主變應保證全站70%的負荷正常運行。當1臺主變故障時,要求負荷轉移到其他主變上[9]。
采用接線方式Ⅰ時,每臺變壓器下僅裝設1臺變低開關,任一臺主變停電時,若要求不損失全站負荷,必須要求將停運主變的負荷完全轉移至其他主變供電,負荷要求增加100%,這使得主變嚴重過載運行。由于開關設備不具備過載能力,根據表1的計算數據,主變過載率最大僅約10%(110 kV變電站),裕度較小。

?
采用接線方式Ⅱ時,由于中間1臺主變低壓側裝設了雙變低開關,增加了主變過載裕度,但也僅局限于對中間1臺主變的考驗。
采用接線方式Ⅲ和Ⅳ時,每臺變壓器均裝設雙變低開關。當變壓器額定負載運行時,每臺變壓器20 kV側開關設備的正常負載電流只有僅裝設1臺變低開關時的1/2。根據表1的計算數據,這2種接線方式的主變過載率達50%。雖然開關設備不具備過載能力,但其不會成為限制主變過載的瓶頸,過載裕度較大。變壓器的安全運行率、儲備系數和容量裕度[10]都比前2種接線方式要高。
從變電站規模擴建角度考慮。根據表1的統計顯示,后2種接線方式能根據負荷的發展情況增加主變壓器額定容量,而低壓側開關設備不需要作更換調整,節省前期投資;前2種方式僅能通過新建變電站來滿足負荷增長的需求。采用接線方式Ⅲ或接線方式Ⅳ,擴建的靈活性將大大提高。
從調度靈活性考慮。接線方式Ⅲ在任一臺主變故障停運時,負荷均可轉移至其余2臺主變上。接線方式Ⅳ可采用多種運行接入方式,通過短時切換和負荷轉移,每臺主變各帶3段母線,即全帶1條母線或各帶每條母線中部分母線,根據每段母線的負荷情況作選擇,靈活性最高。例如,1號主變故障停運,2號、3號主變可分別帶I母和II母,或分別帶Ia、Ib、IIa和IIb、IIIa、IIIb。接線方式Ⅰ和Ⅱ都僅有一種故障運行方式,靈活性較低。
參考國內某優質20 kV中置式開關柜設備生產廠家提供的設備購置費,20 kV、3 150 A進線斷路器柜、母聯分段柜和母聯隔離柜的購置費,以及各種接線方式的設備配置數量如表2所示。

?
由表2可知:方式Ⅰ的投資是方式Ⅳ的50%,投資最少。然而,如前所述,其可靠性或靈活性等指標是最低的。
方式Ⅱ的投資比方式Ⅰ增加了約15%。在同等的條件下,應優先選擇方式Ⅱ,因為該方式投資增加相比整個項目投資是微不足道的,而可靠性比方式Ⅰ顯著增加。
方式Ⅱ的投資雖然是方式Ⅲ的66.7%,但其可靠性和靈活性都較后者要低。
方式Ⅲ和方式Ⅳ的可靠性和靈活性相當,前者投資可節省約10%,推薦采用前者。
綜合以上分析,由于該部分的設備購置費用對整個項目的投資增加影響不大,從可靠性、靈活性和經濟性三方面考慮,方式Ⅲ最優。
當然,隨著設備制造水平的提高,變低開關的額定電流將達4 kA。此時,前2種方式超穩定極限運行能力和主變過載裕度都將提高,但其可靠性及靈活性仍相對較低。若從節省投資角度考慮或不考慮遠期擴建,這2種方式仍是可選擇的。
變電站電氣主接線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電、輸電和配電系統的重要發電能量傳輸點,其能否正常運行關系著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靈活和經濟運行。單母線分段環形接線為20 kV側的最優接線方案,該接線方案也可推廣至6~35 kV配電裝置中。
[1]廣州電力設計院,華南理工大學.中新知識城電壓層級優化研究[R].廣州:廣州供電局,2010.
[2]戈東方.電力工程設計手冊電氣一次部分[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9:45-50.
[3]曾增功.變電所主變壓器規劃臺數的選擇[J].電力建設,1998,20(4):34-36.
[4]GB 50613—2010城市配電網規劃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0.
[5]張勁松,任震,何建軍.基于FD法的變電站主接線可靠性評估[J].廣東電力,2000,13(2):1-5.
[6]聶杰良.變電站電氣主接線可靠性與經濟性評估[D].河北:華北電力大學,2008.
[7]任震,梁振升,黃雯瑩.交直流混合輸電系統可靠性指標的靈敏度分析[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4,28(14):33-36.
[8]廣州供電局.關于防止主網設備超穩定極限運行的通知[Z].廣州:廣州供電局,2010.
[9]DL/T 5429—2009電力系統設計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10]趙俊光,王主丁.電網規劃中對變電容載比的探討[J].電力建設,2008,29(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