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川川 ,鄭元紅 ,肖莉 ,牟東嶺 ,李叢信 ,王慧
(1.貴州畢節地區經作站,551700;2.大方縣農業局)
畢節地區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地處滇東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過渡的傾斜地帶,緯度低、海拔高,平均海拔1 400 m,氣候溫和,雨熱同期,屬北亞熱帶溫涼濕潤季風氣候,土壤質地以砂壤土、灰包土、黃壤土為主,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較適宜辣椒的種植[1]。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該地區辣椒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然而由于施肥不當等原因,大部分土壤中普遍缺硼[2],尹春淼[3]研究發現,施用硼肥能顯著提高辣椒產量。為探索硼肥的增產施用技術,特設本試驗,為提高辣椒生產的經濟效益提供技術指導。
供試辣椒品種為黔西線椒和大方皺椒。其中黔西線椒于2011年4月26日播種,試驗設在黔西縣協和鄉木弄村李建林農戶承包地內進行,試驗地排灌方便,肥力均勻,土壤為黃壤;大方皺椒于2011年3月16日播種,試驗地選擇在大方縣羊場鎮桶井村科技示范園內,土地平整,土壤疏松,肥力中上等,前作為蔬菜,交通方便,排灌良好(試驗地內安裝有自來水),海拔1 380 m。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辣椒品種設8個處理,3次重復。處理1:每667 m2施用1 kg硼肥作基肥;處理2:每667 m2施用0.5 kg硼肥作基肥;處理3:每 667 m2施用 0.25 kg硼肥作基肥;處理 4:以0.1%硼砂液浸根;處理5:苗期和開花期噴灑0.1%硼砂液;處理6:苗期和開花期噴灑0.2%硼砂液;處理7:苗期和開花期噴灑0.4%硼砂液;處理8:不施硼肥(CK),每個小區面積為27.3 m2,長 7 m,寬 3.9 m。
大方皺椒、黔西線椒分別于2011年5月31日和6月7日定植。定植前及時耕翻土地,667 m2撒施腐熟廄肥2 500 kg,辣椒專用復合肥50 kg,然后深翻開廂起壟。按1.2 m開廂,高廂栽培,廂高23~28 cm,廂面寬60~70 cm,每廂種植 2行,大行距60 cm,小行距40 cm,窩距28 cm,雙株定植,667 m2定植7 992株。辣椒坐果后,第一次追肥,667 m2施尿素10 kg,即每小區施尿素0.27 kg;盛果期后進行第二次追施,每667 m2施尿素8 kg,硫酸鉀8 kg,即每小區施尿素0.22 kg,硫酸鉀0.22 kg,以后每隔20 d追施一次。定植后定點定株系統觀察記載,每個處理定 10株詳細觀察記載其生育期及生育性狀。各處理采取先熟先收,分4次單收單稱,將收獲的產量進行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3和DPSv 7.05軟件進行處理。
由表1可以看出,黔西線椒的產量有70.0%~76.5%來自第二臺和第三臺果,大方皺椒的產量中有66.2%~70.5%來自第二臺和第三臺果。黔西線椒和大方皺椒的各臺果合計產量都是在苗期和開花期噴灑 0.1%硼砂液處理(處理5)的最高,其中黔西線椒、大方皺椒處理5的各臺果合計產量分別比對照高33.5%,36.8%;其次為0.1%硼砂液浸根處理(處理4)、施用1 kg/667 m2硼肥作基肥處理(處理1),黔西線椒、大方皺椒處理4的各臺果小區合計產量分別比對照高30.9%,26.9%;處理1的產量分別比對照高22.6%,22.2%。以上3個處理與對照相比,各臺果小區合計產量差異都達到顯著水平。
由表1可見,與對照相比,施用硼肥后,黔西線椒和大方皺椒的產量都有所提高,黔西線椒和大方皺椒的產量都以在苗期和開花期噴灑0.1%硼砂液(處理5)為最高,其中黔西線椒、大方皺椒處理5的產量分別比對照高33.4%,36.8%;其次為用0.1%硼砂液浸根(處理4)處理、施用1 kg/667 m2硼肥作基肥處理(處理1),其中黔西線椒、大方皺椒處理4的產量分別比對照高30.9%,26.8%;處理1的產量分別比對照高22.6%,22.2%。以上3個處理與對照相比,差異都達到顯著水平。不施用硼肥時,黔西線椒植株前期基部分枝發達,植株較矮,且落花嚴重,產量低。

表1 不同處理黔西線椒、大方皺椒鮮椒產量比較 kg
從表2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施用硼肥時,黔西線椒、大方皺椒的果長、果粗、單果數、單果鮮質量、單果干質量都有所提高。綜合來看,處理5的各項指標均最優,其次為處理4、處理1,以上3個處理與對照相比,差異都達到顯著水平。其中,在施用基肥處理(處理1~3)和在苗期和開花期噴灑硼肥處理(處理5~7)下,隨著硼肥濃度的升高,黔西線椒和大方皺椒的果長、果粗、單果數、單果鮮質量、單果干質量呈下降趨勢。

表2 不同處理黔西線椒、大方皺椒經濟性狀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黔西線椒的生育期為154 d,在不同處理下,黔西線椒的播種期、出苗期、定植期、始花期、始收期、終收期以及生育期都保持了相對一致,各個處理之間沒有差異。
大方皺椒的生育期為198~199 d,與對照相比,在不同濃度的硼肥作基肥處理 (處理1~3)下,其播種期、出苗期、定植期、始花期與對照保持一致,而始收期、終收期以及生育期比對照延長1~2 d;硼砂液浸根處理(處理4)對生育期沒有影響;在苗期和開花期噴灑硼砂的處理 (處理5~7),播種期、出苗期、假植期、定植期與對照保持一致,而始收期、終收期以及生育期比對照延長1 d。

表3 不同處理黔西線椒、大方皺椒生育期比較
從表4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施用硼肥,促進了黔西線椒和大方皺椒株高的生長、增加了分枝數、增大了開展度、提高了初花節位。其中黔西線椒、大方皺椒的株高、分枝數、開展度、初花節位等植株性狀總體以在苗期和開花期噴灑0.1%硼砂液(處理5)為最好,其次為0.1%硼砂液浸根(處理4)處理,再次為施用硼肥1 kg/667 m2作基肥(處理1)處理。在施用基肥處理(處理1~3)和在苗期和開花期噴灑硼肥處理(處理5~7)下,隨著硼砂濃度的升高,黔西線椒和大方皺椒的株高、分枝數、開展度呈下降趨勢。

表4 不同處理黔西線椒、大方皺椒植株特性比較
通過上述試驗得出,施用硼肥對黔西線椒的生育期沒有影響,而延長了大方皺椒的生育期;施用硼肥提高了辣椒的株高、分枝數、開展度、初花節位,增加了辣椒的果長、果粗、單果數、單果鮮質量、單果干質量以及產量,這和尹春淼[3]研究的施用硼肥能顯著提高辣椒產量的結果是一致的。所測黔西線椒、大方皺椒的各項指標以在苗期和開花期噴灑0.1%硼砂液(處理5)為最好,用0.1%硼砂液浸根(處理1)次之,再次為施用1 kg/667 m2硼肥作基肥 (處理1),其中,在施用硼肥作基肥處理(處理 1~3)和在苗期和開花期噴灑硼肥處理(處理5~7)下,隨著硼砂濃度的升高,黔西線椒和大方皺椒的所測的各項指標均呈下降趨勢。
[1]虞秀蘭,劉紅梅,劉玲,等.畢節地區辣椒主要病蟲害調查及綜合防治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2):77-81.
[2]趙平英,潘木軍,吳清英.黔西縣油菜種植地的硼含量及影響因素[J].農技服務,2007(7):34.
[3]尹春淼.辣椒配施鋅、硼肥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