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豪(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進入21世紀以來,通信衛星技術高速發展,大容量、高功率、長壽命、高可靠的通信衛星是當前全球商業通信衛星領域發展的主流。通信衛星平臺的可靠性已成為衛星運營商、衛星制造商以及航天保險人和經紀人所關注的焦點。商業通信衛星平臺的可靠性通常用衛星故障率、保險損失率等指標來衡量。2004年左右,國外咨詢機構對商業通信衛星平臺的可靠性進行了研究,認為美國洛馬公司的A2100衛星平臺是全球可靠性最高的衛星平臺。而今,上述結論似乎已經成為歷史,研究表明,歐洲星-3000(Eurostar-3000)衛星平臺已成為目前全球可靠性最高的衛星平臺。

自1989年6月5日發射超鳥-A(Superbird-A)衛星以來,截止到2012年1月1日,采用勞拉公司的LS-1300衛星平臺的衛星共發射了83顆,年均發射數量達到3.6顆。其中,采用LS-1300基本型衛星平臺的衛星已發射63顆,采用LS-1300S擴展型衛星平臺的衛星2003年進行了首次發射,迄今已發射了20顆衛星。
采用歐洲星-3000衛星平臺的首顆衛星—歐洲的W3A于2004年3月15日發射,雖然該衛星平臺投入市場較晚,但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迄今共應用于27顆上天的衛星,年均發射3.4顆。
A2100平臺憑借洛馬公司在武器裝備研制領域的良好信譽,自用于1996年9月8日發射的美國通信-1(AMC-1)衛星以來,共應用于43顆衛星,年均發射2.7顆。
軌道科學公司的星-2(Star-2)衛星平臺自用于2002年7月5日發射的N-星c(N-STAR c)衛星起,共發射了22顆衛星,年均發射2.2顆。
泰雷茲-阿萊尼亞公司的空間客車-4000(Spacebus-4000)衛星平臺自用于2002年11月25日首發衛星以來,共發射20顆衛星,年均發射2.0顆。
波音公司的BSS-702衛星平臺自用于1999年12月22日首發衛星以來,共發射23顆衛星,年均發射1.8顆。

采用歐洲星-3000衛星平臺的W3A衛星

主要通信衛星平臺承載能力
采用LS-1300衛星平臺的衛星共發生過150次故障,涉及38顆衛星,故障率為45.8%,平均每顆衛星的故障數為1.81次。其中,測控分系統故障10次,姿軌控分系統故障24次,供配電分系統故障56次,推進分系統故障15次,有效載荷分系統故障32次,運載火箭導致的故障4次;Ⅰ類故障10次,Ⅱ類故障69次(I類故障指導致航天器全損或任務失敗的重大故障;II類故障指導致航天器部分功能喪失或壽命顯著減少的重要故障;Ⅲ類故障指通過分系統功能重組或使用冗余設備,可維持航天器正常運行的故障;Ⅳ類故障指可恢復的輕度故障)。

采用LS-1300衛星平臺的衛星分系統故障比例圖(左)及分類故障比例圖(右)
采用A2100衛星平臺的衛星共發生過48次故障,涉及22顆衛星,故障率為51.2%,平均每顆衛星的故障數為1.12次。其中,供配電分系統故障20次,有效載荷分系統故障19次,推進分系統故障3次,運載火箭導致的故障2次;Ⅰ類故障3次,Ⅱ類故障32次。

采用A2100衛星平臺的衛星分系統故障比例圖(左)及分類故障比例圖(右)
采用BSS-702衛星平臺的衛星共發生過20次故障,涉及12顆衛星,故障率為52.2%,平均每顆衛星的故障數為0.87次。其中,供配電分系統故障6次,測控、推進和有效載荷分系統故障各4次,運載火箭導致的故障1次;Ⅰ類故障1次,Ⅱ類故障12次。

采用BSS-702衛星平臺的衛星分系統故障比例圖(左)及分類故障比例圖(右)

采用主要衛星平臺的衛星故障統計
采用星-2衛星平臺的衛星共發生過6次故障,涉及4顆衛星,故障率為18.2%,平均每顆衛星的故障數為0.27次。其中,測控分系統故障2次,有效載荷分系統故障4次;Ⅰ類故障1次,Ⅱ類故障5次。

采用星-2衛星平臺的衛星分系統故障比例圖(左)及分類故障比例圖(右)
采用歐洲星-3000衛星平臺的衛星共發生過7次故障,涉及6顆衛星,故障率為22.2%,平均每顆衛星的故障數為0.26次。其中,姿軌控、供配電和推進分系統故障各1次,有效載荷分系統故障2次,運載火箭導致的故障1次,未知原因故障1次;Ⅰ類故障1次,Ⅱ類故障5次。

采用歐洲星-3000衛星平臺的衛星分系統故障比例圖(左)及分類故障比例圖(右)
采用空間客車-4000衛星平臺的衛星共發生過10次故障,涉及9顆衛星,故障率為45%,平均每顆衛星的故障數為0.5次。其中,測控分系統故障4次,姿軌控和推進分系統故障各2次,有效載荷分系統和運載火箭導致的故障各1次;Ⅰ類故障3次,Ⅱ類故障1次。

采用空間客車-4000衛星平臺的衛星分系統故障比例圖(左)及分類故障比例圖(右)

采用LS-1300衛星平臺的“互聯網協議星”(iPstar)

采用A2100A衛星平臺的地球靜止業務環境衛星-R(GOES-R)
衛星保險損失率不僅與衛星故障率有關,也與故障的等級有關,是一個綜合指標。從統計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
1)歐洲星-3000和星-2衛星平臺的故障率和保險損失率數據均遠遠低于其他衛星平臺,體現出很高的可靠性。
2)LS-1300、A2100和BSS-702衛星平臺的故障率接近,但LS-1300和A2100衛星平臺的保險損失率均較低,由于BSS-702衛星平臺早期多個型號的太陽電池翼采用比較失敗的聚光器設計,所以保險損失較大,后期型號摒棄了這種設計方案。
3)雖然空間客車-4000衛星平臺故障率處于中等水平,但其嚴重故障次數較多,例如,采用空間客車-4000衛星平臺的歐洲W3B和非洲區域衛星通信組織衛星-1(Rascom-1)發射失敗,原因是這兩顆衛星的推進分系統發生重大故障,導致該衛星平臺整體的保險損失率升高。

采用主要衛星平臺的衛星保險損失率

采用BSS-702衛星平臺的泛美衛星-1R(PAS-1R)
通過綜合對比國際商業通信衛星市場主流平臺的故障率、平均故障數、Ⅰ類和Ⅱ類故障比例、故障部位、保險損失率等情況,發現國外商業通信衛星平臺中可靠性最高的是歐洲星-3000衛星平臺,星-2衛星平臺次之,其他依次為LS-1300、A2100、空間客車-4000和BSS-702衛星平臺。
當前,代表我國通信衛星平臺最高水平的東方紅-4衛星平臺,在應用初期有兩顆衛星的供配電分系統發生故障,其中一顆衛星的姿軌控分系統也發生了故障,導致故障率和保險損失率較高。隨著我國加強對東方紅-4衛星平臺可靠性工作的重視,近幾年發射的多顆采用東方紅-4衛星平臺的通信衛星在軌運行良好,并獲得玻利維亞通信衛星、老撾-1衛星、白俄羅斯衛星等多個訂單。未來幾年,隨著衛星平臺的進一步成熟應用,預計將會顯著提高東方紅-4衛星平臺的可靠性。同時,我們要積極學習國外先進通信衛星制造商的研制和管理經驗,不斷改進,努力打造高可靠、高水平的通信衛星平臺,在國際商業通信衛星市場中占有更多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