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加茂
(昆明市西山區人民醫院 消化科,云南 昆明 650100)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食管反流病,由胃及十二指腸內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者酸性胃液加膽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癥、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等病變。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若反流長期存在,最終將形成瘢痕和狹窄。其典型癥狀有反酸、胃灼熱、胸骨后疼痛及咽部異物感。探討其治療有必要。
資料與方法 我院自2006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220例反流性胃炎患者,診斷根據中華醫學會內鏡學會制定的全國反流性胃(病)診斷及治療方案[1],結果220例患者入選。入選和排除標準:⑴有較典型的反酸、燒心、反食、胸骨后疼痛癥狀;⑵胃鏡和病理檢查均示食管下段炎癥改變,并排除惡性病變,消化性潰瘍、胃手術史等;⑶年齡18~70歲,病程大于或者等于2個月;⑷4周內未服用抑酸制劑和其他影響胃腸道功能的藥物;⑸妊娠和哺乳期間婦女除外,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除外。所有患者經常規胃鏡檢查確診。實驗室、B超、X線檢查排除肝膽胰等疾病。將2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110例。對照組,男61例,女49例,年齡19~67歲,平均41.3歲,病程2~36月,平均2.1年;治療組,男59例,女51例,年齡22~65歲,平均40.6歲,病程2~36月,平均2.2年。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保持和建立正常的生活規律,限制咖啡因、禁煙禁酒,并醫囑清淡飲食,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雷尼替丁聯合莫沙必利治療,雷尼替丁膠囊20mg/d,分2次空腹,莫沙必利餐前30min用溫水送服,5mg/次,3次/d;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蘭索拉唑30mg,1次/d,莫沙必利治療同對照組,2組療程均為8周,治療過程中,觀察2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統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臨床癥狀療效評定:顯效,原有的癥狀全部消失;有效:原有的癥狀明顯減輕;無效,原有的癥狀沒有變化。顯效+有效合計為總有效。
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結 果 見附表。
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發生,治療前后血尿糞常規及肝腎檢查未見異常變化。
討 論 質子泵抑制劑即H+、K+-ATP酶,目前已有3種藥物應用于臨床,一是奧美拉唑,二是蘭索拉唑;三是泮托拉唑。是一種比較安全的藥物[2]蘭索拉唑是繼奧美拉唑之后的一種新的質子泵抑制劑(PPI),為苯并咪唑衍生物,兩者的化學結構很相似,不同之處為本藥在吡啶環上多了一個氟。具有親脂性,容易穿透細胞壁因分子結構中含有吡啶,故呈弱堿性對胃粘膜壁細胞的酸性環境具有親和力。可在胃粘膜壁細胞微管的酸性環境中形成活性亞磺酰胺代謝物,可將質子泵的巰基氧化而使其失去活性,從而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一個步驟,阻止H+分泌入胃內。蘭索拉唑能特異性地抑制胃壁細胞H+8K+8ATP酶,其抑酸作用強而持久,是治療RE的有效藥物[3],本藥對胃酸分泌的抑制有3個特點[4],①對基礎胃酸分泌和所有刺激物(如組胺、氨甲酰膽堿等所致胃酸分泌均有顯著抑制作用;②抑酸作用強,明顯優于H2受體阻斷劑;③抑酸作用時間長,利于消除癥狀和促進炎癥愈合。莫沙必利主要用于是第一個選擇性5-HT4受體激動劑,其化學結構與西沙必利(為非選擇性5-HT4受體激動劑)相似,均為苯甲酞胺衍生物。但本品對受體的選擇性強,只作用于上消化道,用量小,不良反應少,耐受性好,是強效選擇性胃腸58HT4受體激動劑,通過興奮肌間神經叢的58HT4受體,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從而增強胃腸蠕動及胃和十二指腸的協調運動,促進胃和十二指腸內容物的排空,減少十二指腸胃反流,從而減輕食管的酸暴露;另外可增強食管蠕動和LES張力從而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增強食管的清除作用,加強食管抗反流屏障。莫沙必利只對上消化道有促動力作用,對結腸運動無影響,而西沙必利為全胃腸道促動力劑,常因結腸運動亢進導致腹痛、排便次數增加和腹瀉等。此外,西沙必利對體內多種受體均有激動作用,可引起錐體外系反應等多種神經系統不良反應。莫沙必利亦為RE的有效治療藥物,并已為諸多文獻所證實[5]。從兩組中比較,莫沙比利聯用蘭索拉唑對反流性食管炎能顯著改善臨床癥狀,食管炎治愈率高,,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且耐受性、治療依從性好,作用持久,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1] 中華醫學會內鏡學會.全國反流性食管病(炎)診斷及治療方案(試行)[J].中華醫學會內鏡雜志,2000,17:60.
[2] 許國銘,李石.現代消化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730-731.
[3] 蘭索拉唑臨床協作組.蘭索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多中心臨床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1999,49(4):243-245.
[4] 羅小衛.中國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M].2004,(1):740.
[5] 朱琦,劉文忠.促動力藥物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7):37-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