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昌森
500位代表攻不下一個“雙軌制”
文/李昌森
人民網就當前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調查顯示,“社會保障”居首位,這已是2010年以來這一話題三登榜首,而養老金“雙軌制”更是首當其中,要求取消的呼聲鼎沸。對此國家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記者會上作出回應,坦承“退休待遇差距的產生是因為我國現行的退體制度不同所致”。(中廣網3月l2日)
所謂退休金“雙軌制”,是指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實行不同的退休制度。企業職工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與職工個人連續繳費年限和繳費多少掛鉤;而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由財政統一發放,標準由國家統一定制。這就是常說的“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區別。這種區別帶來的便是退休金與退休待遇的差距。有數據表明,到目前為止,全國企退平均養老金每月才1500元上下,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平均4500元—6000元,差距已達3—4倍。雙軌制帶來的不公越來越明顯。
制度安排失去其正義性,也就失去其存在的意義。“雙軌制”的不合理性、不公平性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質疑,也成歷屆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從去年兩會到今年兩會,就有500多名代表、委員就養老金并軌提出建議和提案。呼聲如此強烈,為何雙軌制就成了誰也啃不動的“金書鐵券”?是500位代表的牙軟,還是“雙軌制”頭硬?
是錢的問題?當年國家社保部副部長劉永富哭窮說,如果企退人員增加1元錢,就得5個億,增加l00元,就得500個億,雙手一攤,拿不起。真是錢的問題?雖說我國財政還沒有風光到“不差錢”的地步,但是有限的財政往哪里花最高層是有說法的。財政越是有限,越不能忘記民生,越要體現公平正義。事實上,不合理支出從來“不差錢”,公款大吃大喝,公務超標用車、公款內外游、公建辦公樓一年就是幾萬億元,有誰聽說過“拿不起”?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說:“現在鋪張浪費之風沒有得到根本遏制,有的地方和部門花錢還是大手大腳,如果我們緊一緊、省一省,作風方面稍微改進一下,一年省幾千億不成問題。”幾千億元是什么概念?掰著指頭數數1后面有多少個零?就是說不要國庫掏一分錢,僅對現有的鋪張浪費、大手大腳“緊一緊”、“省一省”,就足夠“并軌”吃個飽。這哪里是錢的問題,明明是個執政理念問題。只要想“并軌”,錢應該不是個問題。
既然上下都已形成共識,并軌的條件亦已成熟,為何“雙軌制”就是“我自巋然不動”?本人也曾多次發出“養老金并軌咋就這么難”的疑問,我的同事反問我:這項制度的制定者有幾個在“體制外”?這些制定者們有幾個親屬會在企業退休?一語中的,原來是屁股決定腦袋,坐享體制內幸福感的官老爺“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哪來“并軌”的緊迫感?
說了十幾年盼了十幾年,但雙軌制就是我行我素,濤聲依舊,成了作家王蒙筆下的“堅硬的稀粥”。難不成這代人結下的扣子,還得下一代人去解?
制度帶來的不公是最大的不公。養老金并軌關系幾千萬人的切身利益,虧待企業退休職工,就是虧待“衣食之母”。國家也知道這種不公平性,所以連續8年上調企退養老金,但這種上調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調整猶如龜免賽跑,距離只會越拉越大。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與其一年一次小打小鬧的上調,不如“一步到位”并軌。晚改不如早改。也就是一層窗戶紙的事兒,誰捅穿了這層紙,誰就做了件順民意得民心的好事。這是政府虧欠企退職工的,并軌只是還他們一個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