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社會情勢的微妙變化,帶動輿情民聲的涌動,進而推動法律法規完善的過程,作為“倒逼式”立法的基本范式,2010年12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的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堪稱“倒逼式”立法的成功范例。
這些年,一起起職業病防治事件沉渣泛起。從媒體熱議的張海超“開胸驗肺”到“毒蘋果”事件,從云南水富“怪病”到湖南耒陽農民工塵肺事件,法律修訂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考驗。倘若沒有那一例例鮮活而又慘痛的事件,職業病診斷難、鑒定難、監管難、勞動者維權難、追究責任難,將難以進入立法者視野,或許職業病防治法時隔10年后的修正,也不會如此順暢地啟動。而今,既然“倒逼”立法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不妨讓它的步子更快些。在日益工業化的生態環境下,不同領域的職業病更呈現加劇化態勢,尤其期盼國家法律的有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