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人社部:將適時建議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消息引來熱議。短短一天,先后有20多萬網民在新浪網留言,近10萬網民在搜狐網發表觀點。引人矚目的是,絕大多數網友并不希望延長退休年齡。尤其是普通企業職工,以及沒有穩定工作、得靠自己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人。
其實,是否推遲退休年齡,幾年前就有人提起并引發過激烈爭論。而此次再引熱議,源于人社部消息:相應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人社部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
提倡彈性延長退休年齡的原因,一是為了應對快速來臨的人口老齡化,二是為了緩解巨額的養老金壓力。
從現實來看,延遲退休也并非緩解養老金壓力的萬全之策。首先,從總體上看,我國目前就業總量供大于求,年輕人的就業壓力仍然較大,“晚退”無疑增加了他們的就業困難。其次,“晚退”也增加了一些企業的薪金支出,他們不得不為高齡職工支付較多的社會保障費用,而無法用較低成本招募更有創造力的新人。第三,在現行養老金制度下,“晚退”有可能造成新的不公——雖然我國實行的是“多繳多得”的養老金政策,而國家每年上調退休人員養老金時卻并未過多參考繳費年限、退休年齡。現實是,如果晚退5年,實際到手的退休金并不會比晚退前拿到的要多。
退休年齡的調整,涉及人口結構、人力資源供求、代際關系、社會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社會因素,多數網友認為,這類政策出臺要慎之又慎。(作者:黃紅芳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