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郝正非
2011年9月15日,丹麥新一屆議會選舉結果新鮮出爐,反對派聯盟中左翼政黨集團(紅營)贏得組閣權。紅營領導人、社會民主黨主席赫勒·托寧-施密特成為丹麥有史以來第一位女首相。這位出身富貴、打扮時髦的美女政治家不得不放下身段“貼近人民”,施展政治手腕擺脫是非,在經濟持續低迷的執政期謹慎前行。
現年44歲的赫勒·托寧-施密特容貌出眾,打扮時髦,因喜歡穿名牌高跟鞋和挽一款火紅色的“古奇(Gucci)”皮包而聞名,更有“古奇赫勒”的外號。然而事情還不僅如此,由于她與丈夫及兩個女兒生活在哥本哈根最高檔的社區,且其中一個女兒讀私立貴族學校,托寧-施密特經常受到政敵攻擊,稱她根本沒有身體力行社會民主黨“貼近人民”的政治理念,根本不像一個代表工人利益的社會民主黨人。更糟糕的是,據丹麥媒體報道,在搜索引擎谷歌上搜索“托寧-施密特”,得出最多的搜索聯想詞竟是“裸露”,這意味著丹麥選民最想看到的是關于托寧-施密特的性感形象。
這些形象對從政顯然不利,托寧-施密特不得不努力擺脫“古奇赫勒”給她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為此大動肝火。同事曾經用這個綽號稱呼她,她當即反唇相譏:“不要叫我Gucci,因為我不像你是個四處晃蕩的一袋狗屎。”接受電視采訪時,她特意把一頭金發束起,僅化淡妝上鏡。此外,她還放棄私家車,坐競選貨車到工廠——但還是沒有放棄鐘愛的名牌手袋。
不過,出位的著裝有時反而成為她特有的政治武器。在當選前的電視辯論會上,她穿著緊身黑褲和一雙黑色超高跟鞋與首相拉斯穆森辯論,成為關注焦點。她故意借一雙“恨天高”讓對手相形見“矮”,又讓對手說不出什么。
領導社會民主黨6年之久的托寧-施密特最終結束了丹麥右翼黨派長達10年的執政,成為童話王國史上首位女首相。對于新身份,托寧-施密特認為這對男女平等的丹麥社會不會有什么影響。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年輕女孩兒們可能會說‘這個職位也是我追逐的夢想’”,但回顧自己的少年時光,她坦言從小只是希望做一個像酒店經理那樣的決策者,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問鼎丹麥政治巔峰。
托寧-施密特對政治的興趣始于中學,她在大學時學習政治學,主要研究歐洲聯盟。由于家境寬裕,她得以進入比利時著名的精英學府歐洲學院深造,主攻政策和公共管理。這段經歷對她今后的人生至關重要,她在這里結識了英國工黨前黨首基諾克的兒子斯蒂芬,兩人墜入愛河,她因此成了英國政治世家基諾克家族的一分子。也是在那里,出身富貴的她決定加入代表工人利益的政黨社會民主黨。
2005年,托寧-施密特當選社會民主黨主席,是該黨近130多年來首位女性領導人。不過,這時的她仍被反對者稱作是一個在政治上“天真無邪的少女”。2007年,她首次領導社會民主黨參與國會選舉,結果落得百年以來的最差成績,以25.5%的選票慘淡收場。她紅腫著雙眼承認:“看來丹麥人民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夠讓我們擔起國家重任。”
美女并不意味缺乏政治頭腦和能力。以強硬、有雄心、又能游刃有余地與媒體打交道而聞名的托寧-施密特很快走出失利的陰影。短短幾年,她就擺脫稚嫩形象,練就卓越的辯論技巧,面對媒體時展現出政治家應有的品質——智慧、從容、自信,當然還有女性特有的魅力——笑容。在政客利用各種社交媒介與選民聯絡感情的今天,托寧-施密特也充分利用社交網站(Facebook)和眾多“粉絲”互動。她的政策開始親民,提出與拉斯穆森相反的對富人增稅和增加福利保障窮人的政策,為社民黨及她個人贏得了巨大人氣。
托寧-施密特身處的中左翼政黨集團(紅營)包括意見相左的激進自由黨和紅綠聯盟兩個政黨,能夠把它們團結起來奪取選舉勝利,體現出她難得的政治能力,除了關注她的出身和外貌,不得不承認托寧-施密特絕不是一只“政壇花瓶”。
托寧-施密特在競選中打出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年的競選口號“改變”,稱若藍營繼續執政,國家只會陷入“政治癱瘓”。她主打經濟牌,承諾推動丹麥經濟增長,向富人增稅,不再實施現任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恢復高福利體制。她說,緊縮措施及減稅并不適合丹麥,丹麥需要創造增長,刺激經濟,并維持可持續增長。她帶領的社會民主黨鼓勵民眾少開私家車,多使用公共汽車和自行車,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為了刺激經濟,托寧-施密特還提出讓勞動者每周多工作1小時,學生努力完成學業,富人多納稅,接受政府救濟者也應努力工作。
托寧-施密特當選首相后興奮地說:“今天是丹麥變革的日子,我們的表現說明社民黨是丹麥巨大的推動力,今天我們書寫了歷史。”
丹麥大選投票結果出爐前,關于托寧-施密特私生活、個人形象的負面新聞陸續曝出,媒體稱她可能重蹈尼爾·基諾克的覆轍。
尼爾·基諾克是托寧-施密特的公公,出身顯赫,1983至1992年撒切爾夫人執政期間擔任英國工黨黨首。1992年英國大選時,老基諾克帶領的工黨支持率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在最后階段由于媒體導向不利,他輸給保守黨領袖約翰·梅杰,宣布退出政壇。
大選前夕,媒體曝出托寧-施密特與丈夫斯蒂芬·基諾克婚姻亮起紅燈,一家瑞士報紙更質疑基諾克的性別傾向。托寧-施密特稱之“荒謬之極”,這讓她和兩個孩子感到“不舒服”。斯蒂芬·基諾克常年在日內瓦工作生活,與妻子已有幾個月沒同時現身公開場合。為破分居傳聞,他特地從瑞士趕回丹麥為妻子站臺,但仍然無法阻擋流言擴散。
而此前,她與丈夫還雙雙面臨“逃稅”之嫌。斯蒂芬·基諾克是世界經濟論壇組織的歐洲及中亞地區負責人,年薪11萬英鎊。他聲稱每年待在丹麥的時間不超過33個星期,因此可以在稅率只有丹麥1/4的瑞士報稅。另外,因他的非丹麥居民身份,他與妻子在哥本哈根買下價值50萬英鎊的房子時,可減免4萬英鎊按揭費用。然而去年,托寧-施密特為了在產權中加入丈夫的名字,聲稱基諾克“每個周末都住在丹麥”,她隨后不得不承認自己犯了一個“草率的錯誤”,差點斷送了政治生涯。
如果不懂丹麥語,你或許很難搜索到丹麥媒體報道赫勒·托寧-施密特當選的消息。相反,倒是英國媒體對這場丹麥大選有鋪天蓋地的報道。英媒體對丹麥選首相這么有興趣的最大原因,是看到一個“英國左派的兒媳婦”當上了丹麥首相。媒體調侃,此次兒媳婦當選丹麥首相,尼爾·基諾克終于可以一嘗“領導國家”的滋味。《每日郵報》稱,基諾克的政治理想可以憑借兒媳在丹麥實現,這讓大批英國工黨支持者們興奮不已。
過去10年,丹麥政壇形成了以中右翼政黨集團(藍營)執政和以中左翼政黨集團(紅營)為反對派的基本政治版圖。自2001年起,丹麥一直由自由黨和保守人民黨組成的中右翼執政聯盟執政。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丹麥近年經濟低迷,失業率上升,政府債務猛增。美國《紐約時報》稱由于丹麥尚未加入歐元區,因此不用參與救助像希臘這樣負債累累的國家,但經濟持續低迷令丹麥以往的財政盈余轉為赤字,高福利政策難以為繼,丹麥經濟艱難掙扎。
“托寧-施密特有機會成為丹麥歷史上首位女首相,是因為其領導的社會民主黨被選民視為更有挽救低迷經濟的能力。”法新社這樣分析托寧-施密特勝出的原因。丹麥專家認為社會民主黨勝出,原因之一是其主要政治主張兼顧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不過,一些政治分析師對托寧-施密特的執政前景并不看好。前任首相拉斯穆森雖然選舉失敗,但他領導的自由黨仍是議會最大政黨。因此施密特當選,并不意味著社會民主黨的政策完全得到選民的認可。之所以紅營能夠取勝,最主要還是其他的一些小黨像紅軍聯盟、激進自由黨等黨派的議席比往屆有明顯增加。
拉斯穆森選舉落敗后說:“紅營組建的政府不會長久。我會把首相辦公室的鑰匙交給赫勒·托寧-施密特,但是我會對她說,親愛的托寧-施密特,保管好鑰匙,我現在只是把鑰匙借給你。”
看來,擺在這位美女政治家面前的真是一道不小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