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國
讓文化力量助推治超建設
趙秉國
治超工作是一項全方位、立體化的工作,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的特點決定了在治超工作中抓好治超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治超文化建設是治超人員在長期工作中形成的思想品德、職業風范和精神風貌,是推動治超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的軟實力。山陰縣在推動治超文化建設的過程當中,著重從以下方面入手,充分發揮其作用,讓文化的力量助推治超建設。
一是加強“素質文化”教育。以培養治超專業人才、提高治超人員業務素養為主要內容的素質文化建設,是治超事業興旺發達之本。山陰治超辦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努力抓好素質教育,夯實治超執法文化基礎,全力提升治超工作執法文化軟實力。
山陰縣治超辦每年安排一定的時間,組織治超人員開展相關的政策、理論、法律法規業務學習,組織業務骨干積極參加上級治超辦組織的各類培訓班,熟練掌握及運用業務知識及操作程序。加大對涉及權財交易行為的預防力度,筑起拒腐防變的防火墻,杜絕違規違紀事件的發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動,邀請了執紀執法部門人員以正面典型、反面案例,引導與警示教育大家,以案說法,以理明人,讓大家明白何為榮、何為恥。匯總整理近年來因貨運車輛超載損毀橋梁的典型案例,編印了《典型案例手冊》,發給貨運司機學習。縣交通局用發生在交通系統的反面案例,告誡大家: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二是加強“廉政文化”教育。廉政文化是塑造治超部門良好形象、提升單位公信力的重要元素。山陰縣治超辦始終奉行“公正廉潔、執法為民”的原則,堅持不懈地在全縣治超系統深入開展公正廉潔執法教育、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治超職業道德教育等,使廣大治超人員增強執法為民理念,端正執法態度,轉變執法作風。廉潔治超是對治理超限超載的運輸管理和執法人員的根本要求,《廉政準則》和治超工作“五不準”、“十條禁令”是治超人員的兩條高壓線。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結合工作性質,山陰縣治超辦編寫了廉潔治超誓詞,開展了集體宣誓。通過宣誓,激勵每一位治超人員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決抵制外來的誘惑,嚴守自己的職業操守和道德防線,做一名公正、廉潔的治超執法人員,永遠保持治超隊伍的純潔性。縣交警大隊也組織參與治超工作的全體人員,開展了集體宣誓,以廉潔治超誓言,激勵執法人員愛崗敬業、守土有責、言行一致。
三是加強“環境文化”教育。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治超限超僅僅依靠行政管理、經濟處罰和法律約束的手段是不行的,還必須依靠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長期的教育,從而達到標本兼治。因此,山陰縣治超辦不斷探索,積極主動地在全縣上下營造濃厚的治超氛圍,使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這拂面而來的治超氣息。
一是利用縣政府辦公大樓的電子屏,每天滾動播放治超動態;縣治超辦、交通局、公路段、工商局、交警隊、運管所等職能單位在辦公場所布置治超走廊,用名言警句、治超文化知識來裝點,讓每一位前來辦事的人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治超氣息;每年元宵節期間,借助文娛彩車,或是將治超標語懸掛在彩氣球上,向群眾宣傳治超,廣大群眾在觀賞文娛活動時,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治超的重要性。二是不定期地與企業負責人、司乘人員、車主座談,努力提高大家的思想認識,樹立“政府為我搭平臺,我為山陰添光彩”、“縣榮我榮”的責任意識,讓大家都來關心治超、參與治超,維護全縣的良好環境。對在治超中出現威脅、恐嚇、毆打治超人員的不和諧因素,采取“零容忍”的態度,積極協調公安部門,依法采取訓誡、強制措施等法律手段,有力地打擊了不法運輸人員的氣焰,道路運輸環境明顯改善。借助反面案例,不失時機地進行廣泛的治超宣傳,營造“合法運輸光榮,超限超載可恥”的輿論環境。
四是加強“網絡文化”教育。以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網絡文化建設,是實現科技治超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山陰縣政府投資60萬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縣級治超信息管理平臺,一些貨運源頭企業也安裝了科技治超系統,縣級平臺逐步與這些系統對接,開展科技治超。目前,該縣通過信息平臺,大力開展治超宣傳報道,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及時宣傳報道治超工作的政策、制度、大型活動、先進經驗、模范人物和先進集體,為長效治超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治超文化也是一種群眾性文化,只有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才能培育出健康向上的治超文化。自從開展治超文化建設以來,山陰縣治超辦深深地感受到:一是規范了治超人員執法行為,提高了大家的素質,并將其行為置于群眾的監督下。二是對治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超工作永無止境。他們的宗旨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三是理解治超的人多了,誤解治超的人少了;合法運輸的多了,超限超載的少了。通過開展治超文化建設,治超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措施不斷加強,成效不斷提升,促進了道路運輸平穩有序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