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富平
深刻把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豐富內涵
■賈富平
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這不僅是一句發人省思的哲學追問,更是一個先進政黨必須時刻回答的重要命題。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再次強調:要切實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工作,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特別是要做好關心困難群眾工作,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保證人民過上好日子。
要落實好重要講話精神,一是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高度,解決好“依靠誰”;二是要與加強群眾工作相結合,牢固樹立宗旨意識,解決好“為了誰”;三是加強執政規范化建設,強化執政為民理念,解決好“我是誰”。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其民有道,得其心。
每當看到“老故事”頻道播放的抗日戰爭戰場、解放戰爭戰場,那浩浩蕩蕩身著補丁布衣、手推獨輪木車、擔挑肩扛愛國支前糧的人民時,不由得熱淚盈眶,一次次流下感激的淚水,心靈一次次得到洗禮凈化。毛澤東在總結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勝利時,肯定地說:“我們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用小木車戰勝了外國列強的飛機大炮。”當一名外國記者采訪周恩來打仗的后勤保障靠什么時,周總理指向了人民,外國記者非常驚訝,周總理笑著說:“不要懷疑,我們百萬雄師過大江,就是人民用小木船幫我們渡過的。”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要問革命勝利的謎底何在,那就是“民心”。
我深深領悟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更從蔣家王朝的覆沒和上世紀蘇聯和東歐國家執政的共產黨紛紛喪權中悟出“人之命在元氣,國之命在人心”。安泰離開大地,就會力量頓失,陷于危殆。
深刻領會講話精神,我們的干部就必須走黨的群眾路線,因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人民的信賴與擁護,永遠是我們黨開拓奮進的動力,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飽含把群眾當親人的真情,肩負群眾利益重于泰山的責任,克盡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職守,用民心所向獲得開拓未來的力量,依靠群眾、相信群眾就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力量支撐。
只有得到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戴,黨的領導地位才能鞏固加強。正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大力改善民生,積極推進民生,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我們黨才能帶領人民辦成一系列大事,辦好一系列喜事,辦妥一系列難事,始終引領著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潮流。
深刻領會講話精神,我們的干部就必須密切聯系群眾,因為我們黨最大的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
歷史經驗表明,密切聯系群眾不在形式上,而在感情上,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如果人民公仆演變為人民主人,以“父母官”自居,為一己政績而大搞形象工程,則傷害干群關系,損害人民利益,最終也必將被人民所拋棄。每個黨員要想增長政治智慧、增強執政本領,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就要放下架子,拜人民為師,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要端正態度,要甘當人民群眾的學生,多向群眾虛心請教,他們才會掏心窩子,干部才能真正問出成果來。要及時發現善于總結人民在實踐中積累的新經驗。只有走出機關,到田間地頭,才能接地氣,摸透情況,才能找準癥結,發現短板。只有在思想上重視、時間上保證、行動上自覺,才會丟掉“官氣”,沾上“土氣”,集聚人氣,才能真正做到在深入基層中了解基層、服務基層,真正得到群眾擁護,切實把基層的事情辦好。
向人民學習,更加有力地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奧秘,也是我黨開啟全新未來的鑰匙。
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上,把群眾當親人,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私利,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利益問題,我們黨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把握前進航向,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深刻領會講話精神,我們的干部就必須防止脫離群眾的危害。希臘英雄安泰的力量來自大地,赫拉克勒把他抱起,他離開了大地,就被勒死了。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
當前,國情、世情、黨情深刻變化,改革開放任務繁重。我們必須深入系統地學習和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把從政“根”扎牢、“魂”守牢,在任何時候都不動搖、不迷失、不糊涂、不犯錯。
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一定要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為黨的事業不懈努力,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取得新勝利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回首以望,中國共產黨的群眾立場始終不變,群眾路線薪火相傳,共產黨人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會烙上一個“人民至上”的深深腳印,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堅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中國共產黨愈發成熟與自信。
然而,也有少數黨員干部擺不正群眾的位置,逐漸丟棄了群眾觀,視群眾為“土包子”,不愿與群眾做親人,生怕群眾抓“小九九”,這些都會導致黨員喪失群眾基礎,淡化黨群深情,脫離群眾,不僅貽害自己,更貽害黨的事業。倘若說:黨是大樹,群眾便是土壤,土沃方能根深,黨群同心其利可斷金,其力可移山,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淡忘了黨和人民的血肉情誼,都應當同人民共患難、心連心,都應吃苦在前、享樂在后,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始終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出發點與歸宿。
深刻領會講話精神,我們的干部一定要樹立“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的理念。平遙古城一副門聯寫道:“當一官不榮,失一官不恥,莫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飯,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好欺,自己也是百姓”。
黨員領導干部是黨和人民事業的領導者、組織者、推動者,又是人民群眾的一員。檢驗一名黨員干部是不是做到了“為政不移公仆之心”,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他是不是銘記自身是民。銘記自身是民,心里才會裝著人民群眾,才會像人民群眾那樣“有著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常之中的強烈責任,平淡之中的無私奉獻”;忘了自身是民,就丟掉了民的品質、民的淳樸、民的本色。銘記自身是民,做到為政不移公仆之心,關鍵是弄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個根本問題。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會永遠銘記“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這個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永遠都不會忘記自身是民這個基本事實和道理。
深刻領會講話精神,我們的干部必須有一顆“愛民”之心。“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一個優秀的領導干部,其信仰之堅定,情感之豐富,心靈之強大,思維之高遠,干勁之充足,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深入實際,心系群眾,從百姓那里獲得了無盡的啟示、無窮的力量。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但以百姓幸福為一生守望,以群眾冷暖疾苦為不舍的牽掛,以改善民生為不變的承諾,始終是我們黨員干部不可動搖的人生基點。只有我們心里裝著群眾,信念堅定一點,心胸開闊一點,責任心強一點,作風務實一點,情趣高尚一點,愛民之心多一點,我們的黨才會永葆生機活力,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只有做到去貪求廉、去庸求進、去懶求勤、去俗求雅,才能更好地“愛民”,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在實踐中交出不負人民期待的嶄新答卷。
深刻領會講話精神,我們的干部必須樹立“一切為了人民”的情懷。“樂民之樂者,民亦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群眾更強大,沒有一種執政資源比贏得民意更珍貴。沒有“為民”情懷就會高高在上、官氣十足,就不能真正體會到群眾的疾苦,也找不到與群眾共同的語言。領導干部來自群眾,要永遠保持一份平常心、平民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本,要對群眾困難有憐憫之心、同情之心、關愛之心、奉獻之心。有了這份“為民”情懷,我們的工作才會做得更好。“為民”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根本要求。保持黨員干部清正廉潔、作風純潔,最根本的就是要筑牢“為民”的宗旨理念,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執政為民,做到民在心中扎深根,公仆本色永不變。只有做到民在心中,才會有公仆之心、公仆之行,才會在感情上和態度上親民愛民,在行動和工作上為民利民,從而密切與廣大群眾的魚水情誼,有效地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
(作者系汾西縣非稅征收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