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元斌
撫順是個因煤而生的城市。作為一個奉獻型城市,撫順盡管早已獲得世人的矚目,然而,真正令國人注目致敬的,還是因為她在半個世紀前孕育了一個與奉獻同名的年輕士兵,而在半個世紀后,又開始了以這位士兵名字命名的英雄城堡——“雷鋒城”的打造。
撫順是在全國最早建造雷鋒紀念館的。雷鋒紀念館的建造固然離不開一代偉人開啟學雷鋒熱潮的歷史背景,然而,實事求是地講,它最早是作為撫順城市文化現象產生的,是撫順人對雷鋒精神價值認同的見證。撫順是雷鋒生前生活、戰斗過的地方,也是雷鋒因公殉職的地方。雷鋒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光是在撫順度過的,撫順給了雷鋒“人民代表”的希冀,撫順給了雷鋒奉獻的激情,而雷鋒留給這座城市的是永遠抹不掉的集體記憶。雷鋒紀念館的興建是撫順人對雷鋒犧牲那種如喪親子的悲痛和無法釋懷的追思,以及續傳其愿的表達。當撫順人為雷鋒修建紀念館,實際上是整個城市向雷鋒獻上一個不輕的承諾:厚愛雷鋒,高揚他的精神,傳承他的事業。高揚雷鋒信仰的旗幟,成為撫順這座城市的價值追求。為了這個承諾,撫順人堅守了半個世紀,依然無怨無悔。
高揚雷鋒信仰的旗幟,撫順這座城市便有了堅強的魂魄。撫順把紀念館建在城市的中心,實際上是樹立起城市的文化標志,雷鋒精神成為這座城市所有成員的共同精神家園。在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撫順人堅守和超越,保存了雷鋒物化與活化的豐富資料,創造了學雷鋒鮮活的經驗,積淀了雷鋒精神研究的豐厚成果,營造了雷鋒文化的濃厚氛圍,從而成為學雷鋒新思想、新觀點、新形式的孵化地,對全國學雷鋒活動發揮著示范效應。同時,撫順也塑造了自己的文化品格。
高揚雷鋒信仰的旗幟,生活在這座城堡里的每一個生命,都有著絢麗的色彩,整個城市永遠澎湃著奮進的激情。無論是“擁軍媽媽”胡玉萍、京城拾巨款送交失主的郝洪禮,亦或是忙碌在供電一線的“百姓雷鋒”董志剛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他們追求人生理想的過程,就是把平凡的工作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將看似平凡的每件事專注做好,刻意做好,事小但卻有了踏實的厚度和追求崇高的意義。這樣我們便不難理解在中國偌大的城市群中,撫順為什么第一個明確提出建設“雷鋒城”,啟動了一個英雄城堡的打造。它表明撫順梳理文化傳統,整理文化記憶的碎片,開始思考謀劃如何用雷鋒文化疏通這座古老而又年
輕的城市的全部骨骼、肌肉、血脈、神經——
不僅僅使這座城市重振雄風,恢復往日的輝煌,更要讓這座城市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城市樣板,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城市基地。
撫順,高揚的,是信仰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