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后,美、俄等國磷礦開采量均逐年下降,唯有我國在快速增長。由于不合理的“采富棄貧”原則,我國磷礦回收率低,導致磷礦資源每年減少量超過1.3億噸。這使我國磷資源消耗的速度遠高于其他國家。按此消耗速度計算,我國可經濟開采的磷礦資源僅能維持30年?!皟灥V劣用”將導致我國富磷礦在2015年前消耗殆盡。”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和利用磷資源,首先,大力資助企業利用磷礦渣和低品位磷礦、尾礦及農業廢物等,生產緩釋型低濃度磷肥、復合肥和有機肥,避免灌溉與洪澇所導致的土壤中磷資源的流失;大力支持高效、低毒、低殘留、環保型的自主創新有機磷農藥品種的研發、生產和市場推廣。其次,加大含磷藥物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重點發展領域的研究支持力度,以期獲得一批高效低毒的含磷新藥,特別支持開發具有獨立知識產權、高附加值的新型含磷材料及藥物,特別要支持開發具有抗骨質疏松作用的雙膦酸類藥物。再次,目前,我國含磷食品添加劑有20種,但均非自主研制。由于國外烹飪方式與國內有很大區別,因此,雖然國外已經對含磷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制作過程中的化學變化、生物代謝等過程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我國仍需要開展這些添加劑在國內烹飪環境下的化學變化及食用后生物代謝安全性等基礎研究,尤其要高度重視復配型磷酸鹽食品添加劑食用安全性的研究與開發?!?/p>
——中國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家 趙玉芬
大型公立醫院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更重要的是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重要部署上來,將力量和干勁凝聚到為民服務和推動醫院科學發展中去。醫療戰線的工作人員是直接為人民服務的。接下來,改革還會面對如何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滿足廣大民眾日益提高的醫療需求,以及如何解決醫療資源區域性和城鄉分布不均、如何進行基層醫療體系建設等深層次的問題?!弊鳛橐幻麃碜曰鶎右痪€的代表,侯凡凡表示,像南方醫院這樣的大型公立醫院,應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踐行醫改,在醫改中更多地承擔基層醫療幫扶等社會責任,真正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腎內科主任 侯凡凡
我們要繼承優良傳統,要以開闊的學術視野和開放包容的胸懷,摒棄“門戶之見”,強化交流合作,堅守學術道德,弘揚科學精神,推進協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創辦出世界一流大學。以西南聯大為例,西南聯合大學由抗戰時期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組建而成,三校雖然歷史不同,學風各異,卻做到了“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為中國高等教育構筑了一座精神豐碑。這一切都得益于西南聯大精誠團結、合作包容的優良作風。在當下,中國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不能只靠幾所院校、幾個教授單兵突進,而需要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需要加強學校之間、學科之間、學者之間的緊密協作。
——清華大學校長 陳吉寧
從面積為31平方公里、蓄水量6.04億立方米的云南陽宗海——這個高原湖泊水體——中去除砷污染絕非易事。我們的水體降砷工作一直是在污染源未完全截斷的條件下進行,一旦污染源徹底消除,我們采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沉淀吸附法一定能使陽宗海湖泊水體砷濃度降低到污染前可以飲用的程度。沉淀吸附法既降砷、又除磷,并且在大量噴灑過程中不改變水體的pH值,不引入有害元素,生態安全,除砷率高達84.3%。同時,擴大工程化總經費僅為2900萬元,遠遠低于全球招標時有關專家預計的40億-70億元經費。按兩次持續降砷處理水體11億立方米計算,處理每立方米湖水的費用僅為0.03元。建議,水體降砷目標應提高到使水質恢復到污染之前,并繼續得到有效的治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貴金屬冶金專家 陳 景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落實各種激勵機制,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同時營造寬松的氛圍。科技發展取決于人才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的難度和需要的資源投入要遠遠高于技術初始研發階段。要勇于突破當前我國科技領域普遍存在的“重物輕人”的體制,形成對人才價值的充分尊重和認同。還應改革創業板上市標準,讓創業板真正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助推器。其次,強化成果轉化的“中間體”建設,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目前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還不足,創新人才不足,創新主體地位還沒能夠真正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建設一些以產業化為目標的產業研究院,配合更多、更專業的高水準孵化器和成果轉化加速器,從而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第三,善用全球化資源,大力引進海外科技創業人才,吸引他們回國創新創業。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這在當前的世情、國情下也非常有針對性。自主創新不是封閉自己搞創新。通過中組部“千人計劃”等平臺,我們研究所近年來引進不少“海歸”。這些“海歸”不僅有很強的科研能力,有些還參與過國外資本市場的運作,把他們引進來可以帶動、推動國內的創新創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 王曦
我們要建設小康社會,但不能滿足于“科技小康”。在科技方面,尤其在重大問題上,我們要有科技大國意識。中國從1840年以后,在科學技術上一直比較落后,但現在我們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相應地就應該建立大國意識??茖W本來就是要探索未知,做別人沒做過、不敢做的事,不是一味追求所謂的熱門領域。因此,科學也更需要容許失敗、寬容失敗。全國上下都要培養這樣的科學精神,形成這樣的文化氛圍。有勇氣,有智慧,扎根中國現實。這就是我們科技界所有人都應努力的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與等離子體物理專家 張維巖
科學家需要與媒體充分合作,促進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傳播??萍脊ぷ髡咭炎约旱难芯窟M展與研究內容告訴公眾,這不是他們愿不愿意的問題,而是他們的責任。做科研的最終目標是為老百姓服務,科普活動的開展可以讓老百姓盡快地接受新技術、新發明,這一過程反過來也會促進創新。我國應加大對制作科普漫畫、科普短片、科普電影的支持力度。文學創作花不了多少錢,但是要把文字做成短片甚至電影,就需要大筆經費的投入了。參與科普的人士要有耐心、耐得住寂寞。近十年我國科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大城市里的公眾對科學的認識趨于理性,但我國科普工作起步晚,未來仍然任重道遠??破展ぷ饕_展,就像一個石頭丟在水里,波紋慢慢展開。所以,應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先丟下科普的“石頭”,讓科學的影響、科普的效應慢慢向周圍的省市傳播。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林 群
在“五位一體”中,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不是平行的。生態文明是神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是形態。前者是綱,后者是常,我們需要將神融入形,綱貫穿常,合縱連橫,潛移默化。市場經濟依靠競生,社會主義強調共生,小農經濟依賴再生,中國傳統文化強調自生,這其中任何單一的運行機制都解決不了復雜的人類生態問題,唯有“四生”合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有希望挑起全球生態安全的大梁。應將自生、競生、共生、再生的生態規律與開拓、適應、反饋、整合的創新精神根植于新型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之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生產高效循環、生活幸福低碳、生態綠色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態學家 王如松
轉變中國農業園區發展方式,促進園區增效、農民增收、區域現代農業科學發展,以園區為實驗載體探索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將是未來農業園區發展的重要目標農業園區從本質上看是一種經濟組織,要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在農業園區建設的初級階段,政府積極介入并大力支持十分必要和重要。但從長遠看,政府必須逐步從中退出,一方面可以讓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進入農業園區,在該領域發展壯大,增強活力;另一方面可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植物種質資源學家 劉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