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公考舞弊案引發的思考
■王 敏
不久前,觀看了發生在長治市的公務員考試舞弊案警示教育片,心里感到沉甸甸的,也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
受幾千年封建文化的影響,我國是個很講究“人情”的國家,這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也確實起著比較積極的作用,然而,我國的人情卻也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景觀”,很多難辦的事情在所謂“人情”及關系的影響下迎刃而解,這就要看關系人的“面子”有多大。在一些所謂的“面子”面前,一些人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甚至,以身試法,走上了不歸之路。從本案例看,蔭城村支部書記賈志紅在明知自己的女兒無緣錄入公務員隊伍的情況下,首先想到的是找個關系疏通一下,因為他相信“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關系就能找到推磨的鬼”。在此思想支配下,長治縣某局長王某就粉墨登場了,在他的關系的影響下,先是長治市人社局原副局長趙波登上戲臺,成了第一個被金錢俘虜后推磨的“鬼”,接著,在趙波的面子及人情影響下,長治市人社局公務員管理科原科長吉新瑞進入關系圈,成為又一個為錢推磨的“鬼”……縱觀本案,正是所謂的“人情”和“金錢”將一群領導干部送上了法律的審判臺,這從一層面也印證了賈志紅“人生哲理”的“正確性”。
回顧近年來公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領導意志、權力因素的影響不容忽視。從一些人通過批條子、打招呼“內定”招聘人員,到為特定對象量身制定招考條件搞“蘿卜招聘”,再到出臺紅頭文件、通過集體決策招聘個別人的子女,連同這次長治公考舞弊案在體檢環節“移花接木”,無不暴露了公考亂象背后的權大于法、個人強于制度、以權謀私的現實弊端。或許,身居要職的長治市人社局原副局長趙波從未想過,自己會被推向被告席。因為身居政壇多年的他深諳此中的潛規則,他相信在當今社會“人情”是無所不能的。他也許從不相信法律,因為在他的思想里,法律就掌握在他自己手中。在他的授意下,身為醫務工作者的韓某和楊某不顧職業道德任意篡改醫學檢驗數據,將宋江明的體檢結果改為不合格,讓原本不符合報考專業要求的賈美玉順利通過審查。正是這種缺乏監督的權力,導致他最終走進大墻之內。
醫務工作者作為救死扶傷的主體,歷來受到人們的尊重,他們常常被人們稱為“白衣天使”。他們一個小小的失誤,往往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傷害。所以,他們的職業操守歷來被人們所尊敬,他們的人格往往因從事了醫務工作而顯得格外醒目。從另一個層面看,他們是技術人才,是科學工作者,“遵循真理”應是他們具備的基本素質。然而,就有這樣幾個“天使”,褻瀆了自己的天職,明目張膽地篡改了醫學檢驗結果。那么,是什么讓他們如此肆無忌憚呢?也許,某些人更能洞察其中的內因,此案中一些業內人士指出,在長治公務員考錄體檢弊案中,檢驗師篡改檢驗結果的重要原因是受到了上面的壓力,這種壓力與“飯碗”等切身利益緊密關聯,有時比利益誘惑更難以抗拒。試想,面對掌握著自己切身利益的頂頭上司,又有誰敢不低頭,他們怎么還能堅守自己的職業操守!長治公考舞弊案雖然問題出在體檢環節,但人們依然可以從中看到個別領導的個人意志和權力沒有受到有效約束,可以左右公考程序和結果,甚至與權錢交易、利益輸送沆瀣一氣,成為公考不公的深層癥結。
擇優取士,歷來是我國從基層吸收優秀人才從事國家政務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無數普通家庭的孩子從政的唯一渠道。如果這一渠道都被堵塞,那么,鯉魚就只能老死在江河里。家住農村的宋江明年幼喪父,母親張振蘭是家中的頂梁柱,一心指望兒子宋江明參加工作后有所作為。但由于體檢出現“意外”,張振蘭受到巨大打擊。為了證明自己身體正常,宋江明先后9次血檢,歷盡波折,才在媒體和當地政府幫助下,重新獲得原本屬于自己的工作崗位。寫到這里,我想到了幾個如果,如果能謹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訓,賈志紅也許不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作為家長,賈志紅愛女心切本無可厚非,但舐犢情深的時候,他沒有顧及這會給其他家庭帶來傷痛,最終超越法律和道德界限,成了損人不利己。如果不是媒體曝光使得事件有了轉機,那么,出身寒門,既無錢又無關系的宋江明是不是就只能低頭認命,自認倒霉呢?我看也只能如此,要不社會上就會多出一個高智商的精神病患者。
(作者單位:王峪景區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