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進平 宗榮俊 謝燕紅
(西柏坡紀念館 河北石家莊 050400)
“趕考”命題對破解“四種危險”的啟迪
史進平 宗榮俊 謝燕紅
(西柏坡紀念館 河北石家莊 050400)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即將成為執政黨,毛澤東清醒地反思歷史,展望未來,將進京執掌全國政權稱為“進京趕考”,并謀劃了具體的執政方略。胡錦濤在2011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這再一次向黨長期執政敲響了安全警鐘。借鑒西柏坡時期中共中央的“趕考”意識和對“答卷”完美回答,對破解當前形勢下“四個危險”,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在西柏坡,為成功破解“趕考”歷史命題,中國共產黨為向執政黨轉變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準備,帶領全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并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在“趕考”路上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為黨長期執政提供了很好地歷史性經驗。
經驗之一:堅持人民至上。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已經深刻地認識到:戰爭的偉力之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民心向背是革命成功與否的關鍵。在革命即將成功,新的政權即將建立的時刻,毛澤東依然堅持人民群眾在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認準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在1948年的九月會議上,明確提出即將建立的政權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要求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級政權機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又專門做了闡述,指出我們黨要認真地團結全體工人階級、全體農民階級和廣大的革命知識分子,這些是領導力量和基礎力量。這一思想明確了以人民為主體的執政理念,為“進京趕考”時為誰執政指明了方向。
經驗之二:堅持不斷學習。在政黨歷史地位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執政黨的能力建設至關重要。三大戰役勝利后,新的形勢給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境界、覺悟水平、進取精神、創造能力等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嚴峻的考驗。當時,黨中央適時地提出培養既懂打仗又懂經濟建設、管理城市等綜合多能型干部。為提高黨員干部的各方面能力,中共中央決定創辦大黨校、大軍校以及各類中等學校,培養了大批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工作所需要的較高級的人才。為提高黨的理論水平,毛澤東又向黨的高級干部推薦了12本必讀書目,并指出“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內,有三萬人讀完這十二本書,有三千人讀通這十二本書,那就很好?!币幌盗写胧┦裹h的干部的思想、理論和業務水平都有了較大提高,為如何執好政準備了必需的干部人才。
經驗之三:堅持完善黨的約束機制。黨的制度是黨的領導原則和領導方式、方法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是黨的領導實踐中必須遵守的工作規程和行動準則。西柏坡時期,中共中央通過加強黨的制度建設,保證黨的決策的科學性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順利貫徹執行。毛澤東起草的《關于建立報告制度》、《關于健全黨委制》等一系列決定,強調了實行黨委集體領導的重要性,指出:“一切重要問題(當然不是無關重要的小問題或者已經會議討論解決只待執行的問題)均須交委員會討論,由到會委員充分發表意見,作出明確決定,然后分別執行。地委、旅委以下的黨委亦應如此?!边@就正式從決策事項和領導機構方面,明確規定了實行黨委集體領導的范圍,使得解放戰爭時期黨的統一領導得到大大加強,進一步提高了黨和軍隊的威信,對黨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具有促進作用。
經驗之四:堅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三大戰役勝利后,中國革命之路即將完成,黨內由于勝利而出現了很多不良情緒,黨中央考慮更多的是全國勝利后如何防止和克服腐敗的問題,毛澤東指出:“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覀儽仨氼A防這種情況”。為此告誡全黨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毛澤東的這一系列論述實質上對黨在成績面前是否具有憂患意識,為更好地長期執政敲響了警鐘。
1949年3月,黨中央赴京建國前夕毛澤東提出了進京“趕考”的歷史命題。當時中國共產黨能否將革命進行到底,能否完成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角色轉變,能否長期執政是擺在大家面前極為重要的課題。2011年,胡錦濤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綜觀歷史,趕考背景和四種危險的當下形勢雖然有著時間、環境等的不同,但在面臨的任務、挑戰及角色的轉換等方面有著很多相似點。
一是中國共產黨的角色。趕考時期是如何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如何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而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所要承擔的角色依然很多:經濟要解決的是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民生是解決分配問題,民主是解決好人民當家作主問題,文化是解決民族復興問題。從世界政黨發展的歷史來看,有些政黨經濟搞得不錯,但也可能失去執政地位,所以如何成功扮演好執政者這個角色依然是個很重要的課題。
二是中國共產黨的任務。趕考時期是如何把中國由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社會;而在當前形勢下,是如何把中國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成為全面小康型社會。趕考時期的“從無到有”,當前形勢下的“從有到優”都是一種質的飛躍,甚至從某種程度來說,后者更難。
三是所面臨的挑戰。趕考時期是解決如何將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問題;而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共產黨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改革進行深化的問題,革命到底和改革的深化同樣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和決心,所以這一問題也同樣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和挑戰。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們的黨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依然在趕考的路上,而且同樣處于重大轉折點上,所以西柏坡時期趕考的經驗依然對我們今后的工作有著借鑒意義。
從西柏坡出發的趕考,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提供了歷史性經驗,新形勢下,我們必須牢記趕考使命,破解四種危險,向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
歷史經驗表明,無論個人還是組織,在發展的初期都會激情澎湃、斗志昂揚,但在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后,就會出現懈怠渙散。自1949年共產黨執政到現在已60多年,共產黨員的規模已達到8千多萬,執政期間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但難免會出現精神懈怠和傲慢的情緒。
要解決這個難題,一是需要引入競爭意識。具體地說,就是要實行競爭上崗,目前很多黨政崗位實質上還是終身制,不能實現按照政績考核進行聘任,這就造成一部分黨政人員工作拖沓、作風渙散,在群眾中造成很不好的影響。實行競爭上崗,就可以實現能者上、劣者下的局面,既可以淘汰政績不佳者,又可以讓廣大黨員干部有危機意識,激發其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加強黨政干部自律,除了引入競爭意識外,還必須從黨員自身抓起,還黨員以權力,在黨內發展民主,增強黨員的主人翁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胡錦濤在建黨90周年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而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一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二要以科學的機制作保障,三要以科學的方法推動,所有這些都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堅持不懈地學習。
要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險,肩負長期趕考的重任,就要堅持建設學習型政黨、學習型黨組織,完善干部終身學習機制。第一,要建立起學習型黨組織的考核評估制度,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要素、標準、獎懲辦法,可以培養起良好學習風氣和氛圍。第二把定期考核與獎懲制度、晉升制度等掛鉤,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黨從西柏坡出發的“趕考”已經60多年了。在新的起點上,我們黨仍須從實際出發,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和解決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高黨應對“四個考驗”、防范“四種危險”的能力,確保黨的執政使命的實現。
史進平,西柏坡紀念館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宗榮俊,河北師范大學,講師。謝燕紅,西柏坡紀念館研究部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