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華
(濰坊市委黨校 山東濰坊 262406)
農村基層黨的建設的探索與創新
——山東省濰坊市農村黨建創新的思考
卜 華
(濰坊市委黨校 山東濰坊 262406)
基層黨建是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基層黨建創新對于黨建工作的全局乃至整個政治體制改革、政治建設的全局具有重大意義。山東省濰坊市所涌現出的“統籌城鄉黨組織聯建”、“e支部”等創新案例,極大地促進了基層組織建設的科學化,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顯示出較強的生命力。
農村;基層黨建;創新
農村基層組織始終處于第一線,直面群眾、直觸矛盾。盡管這些年來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于社會結構變遷導致的人員流動、身份多元、產業業態多元等情況出現,使得基層組織設置和運行都面臨著較大的調整壓力。因此,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推進基層黨組織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各地在實踐中探索出了許多不同的形式,形成了不同的經驗。這些探索與創新極大地促進了基層組織建設的科學化,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顯示出較強的生命力。
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在推進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同時,也引發了城鄉社會管理體制的深刻變革。黨員就業方式日趨多樣化,過去單純按單位設置黨組織的做法已經不能滿足現實需要。黨組織建設的當務之急,是要適應城鄉社會組織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在企業、農村、機關、街道社區等基層建立單位黨組織的同時,創新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模式,使之向新的社會組織單元延伸。
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加快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此時,城鄉之間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必須打破城鄉區域界限,統籌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促進城鄉黨建工作的相互融合、雙向受益、共同提高。
基層黨組織始終要找準中國基層社會最基本的鏈條環節,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找準人民群眾的關注點和需求點,才能真正有效地發揮出黨組織的作用。諸城市以推行農村社區化為契機,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探索建立農村社區黨組織體系,大力推行城鄉黨組織聯建,初步構筑起以農村社區為主導的城鄉黨建新格局。通過城鄉黨組織、區域黨組織、產業黨組織等的聯建,突破“就城市抓城市、就農村抓農村”的傳統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有效整合城鄉黨建資源,培育城鄉黨建基本服務同質、均等的環境,建設布局合理、區域均衡、城鄉共享的黨建公用設施體系,在人財物等方面做到雙向開放、優勢互補、城鄉共享。通過黨組織聯建,構建基層黨建新格局,擴大了基層黨組織覆蓋面,提升其生命力和先進性,并實現從追求覆蓋率向追求影響力的轉變。對于推動執政黨基層建設的科學化具有重要意義,其價值超出了黨建模式的本身。
網絡世界,各種人群集聚,各種思潮泛濫,各種觀點匯集。目前各基層黨組織在網上的聲音較微弱,網上引導不力。通過推進黨建信息化,能夠擴大黨組織的活動舞臺和輻射范圍,建設互聯網上的馬克思主義陣地,加強黨對網絡世界的領導和引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臨朐縣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網上黨支部”。依托黨員、黨組織信息庫,在互聯網上建立起網上黨組織體系,開展網上黨務工作,形成開放的網上黨組織動員新格局。
“網上黨支部”不同于傳統的黨建網站,而是一個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和立體性特點的基層黨建工作平臺。臨朐縣主要探索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實現基層支部的“虛擬化”。根據基層黨建重點和黨員分布情況,打破時空界限和身份壁壘,把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中行業相近或有共同追求的黨員通過網絡聚集到一起,有目的地組建“網上黨支部”。二是實體支部的“網絡化”。“網民”黨員達到50%以上的基層黨支部,逐步在“網上黨支部”平臺上建立新家。通過“網上黨支部”,探索推行“網上黨務辦公”,實現對黨員的“網上管理”及黨員的在線“互動式”交流,提高了基層黨建工作的透明度。
“網上黨支部”的建立,伴隨著互聯網的無限延伸,提高了基層黨組織工作信息化水平,推進基層組織管理方式的科學化。一是主動占領了互聯網陣地。把“黨支部建在網上”,開辟了黨組織活動新空間,擴大了基層黨建覆蓋面。二是以現代教育管理手段提升基層黨建工作實效。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黨員教育管理,建立起了開放式、多層次、立體化的黨建工作新模式,方便了基層黨員,提高了黨建效能。三是以全新的溝通聯系渠道拉近黨員與黨組織的距離,提高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度。
黨建的關鍵在領導。而現實中有的黨組織書記程度不同地存在把管黨責任“下移”的現象。濰坊市實行了縣委書記履行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專項述職制度,以此示范帶動和督促各級黨組織書記切實履行管黨職責,初步構建了黨建責任述職體系,有效推進了基層黨建任務落實和創新發展。
實行縣委書記專項述職制度,給基層黨建工作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一是強化了縣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的責任。縣委書記普遍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工作推進力度明顯加大。二是形成了科學規范的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實行專項述職制度,構建了考核、評價、點評等系統配套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了基層黨建責任落實機制。實踐證明,這種從制度機制入手進行的探索,抓住了關鍵人,并層層傳遞動力、壓力和責任,構建起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管黨責任體系。專項述職制度目前已延伸到了鄉鎮黨委書記、部門、企業黨組織書記和農村黨支部書記。通過將專項述職與考核獎懲、評先樹優、干部使用、社會監督等結合起來,激發了各級黨組織創新發展的熱情,推動著基層組織建設的日益科學化。
[1]徐根義,論網絡民主與黨內民主,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2)。
[2]連曉暢,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機制——以貴陽市為例 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09(01)。
[3]侯松濤,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基層黨建——以浙江省N縣為個案,經濟研究導刊,2008(05)。
[4]王建華,探索黨建新模式建設和諧新農村,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0(1)。
卜華,女,(1971—),山東濰坊市委黨校副教授,主要從事黨的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