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力
(山西省陽泉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山西 陽泉 045000)
幼樹管護是核桃栽培的一部分,可以說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核桃栽培后經過一年的緩苗期,第二年進入快速生長期,幼樹管護主要指栽植后掛果前1~5年內對幼樹采取的特殊養(yǎng)護措施。
樹體管理即對地上部分的樹體管理,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
(1)截干。即剪去樹苗1/3~1/2以上的枝條,并用白鉛油涂抹剪口,主要作用是平衡地上和地下營養(yǎng)轉換關系,減少地上枝條的水、養(yǎng)份消耗,提高成活率,也可防止抽梢。
(2)抹芽除蘗。培養(yǎng)好樹形必須從定植當年的抹芽開始。在嫩芽萌動后,除在頂端留一個健壯飽滿芽外,其余及時抹掉,以便形成一根垂直粗壯的樹干,這是核桃樹整形修剪的基礎。注意抹芽要重復多次,一萌發(fā)即抹。在抹芽的同時,把嫁接口以下的枝芽一并除去。
(3)營養(yǎng)管護。應掌握“八字”要訣,即“前促后控,秋季摘心”。就是前期促進生長,后期控制生長,秋季摘心以加快木質化程度。具體操作時間及方法是:展葉后及時噴打0.3%尿素,從5月下旬至6月底每隔10d噴一次,連續(xù)3次;7月初噴0.3%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2~3次;8月底開始對未停止生長的早實品種枝條進行摘心,也可噴施pp333植物抑制生長劑。
(4)定干。培育健壯的樹干是早結果早受益的關鍵,也是培養(yǎng)好樹形的基礎。當幼樹長到1.0~1.5m時要及時定干(即把樹干一定高度以上的枝梢全部剪除,并結合抹芽將整形帶以下萌發(fā)的新梢全部去掉。早實品種一般在定植當年或次年進行,純核桃園定干高度50~70cm,間作園和零星樹80~100cm;晚實品種在栽后2~3年進行,純核桃園定干高度60~80cm,間作園80~100cm,零星樹100~120cm。水肥土條件不好的坡地,定干宜低。
我國華北和西北地區(qū),1~4年生核桃幼樹每年越冬后普遍存在抽條現象,越往北抽得越厲害,這在生產上是個嚴重問題,直接影響幼樹的適齡結果和早期豐產。抽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冬季低溫引起枝條嚴重失水所造成,而且往往是“一年抽,年年抽”。因此,越冬保護在上凍前澆足底水后應采取以下措施。
(1)埋土越冬。一年生幼樹一般可朝西北方向彎倒埋土越冬;大一點的幼樹可適當剪去部分枝條,用油漆封口后,套上直徑20cm的塑料筒(或編織筒),裝滿土,周圍再用土圍起來越冬;再大一點的可以在西北方向筑30cm高的月牙形土埂,使根系生長在向陽背風的土埂下,以提高越冬能力。
(2)包扎越冬。大苗或大一點的幼樹埋土越冬難以操作時,春節(jié)前在樹干和枝條上均勻涂抹6:4的豬油與凡士林混合劑,越薄越好,并用衛(wèi)生紙包住頂芽。
(1)筑樹盤。陽泉市氣候比較干旱,土壤也相對瘠薄,核桃又大部分規(guī)劃在山地丘陵區(qū),必須筑好樹盤。樹盤直徑一般為1m。平地樹盤稍低于地面呈鍋底狀以便蓄水,坡地應在坡下部筑埂,樹盤呈月牙形或簸箕狀。
(2)留足營養(yǎng)保護帶。由于考慮到土地的利用率,在核桃幼樹期,大部分地塊都要間種低稈農作物。為了不影響幼樹的正常生長,留足營養(yǎng)保護帶,既有利于通風透光,又有利于作物生長。保護帶寬一般為1.0~1.5m,間作中、高稈作物時應擴大到2m以上。還可以在營養(yǎng)保護帶中間沿行距方向挖一條寬50cm、深30~50cm的營養(yǎng)溝,可壓綠施肥,還可蓄水保濕,但注意不損傷根系。
(2) 校對。由于WORD和WPS有區(qū)別或者WORD版本不同,PPT上會有很多字母、符號、上下標等編輯到視頻中后不能顯示或顯示錯誤,所以需要仔細審核、修改。每一句配音到底應該從哪一個鏡頭到哪一個鏡頭,都需要認真校對、精確到秒。還有一些照片或者視頻編輯出來后效果不理想,就得重新拍攝。
(3)適時撤除越冬設施。清明后到谷雨前,要經常檢查越冬時埋在土中或包扎幼樹的萌動情況,一旦萌發(fā)要及時放開,還應修好樹盤并澆足解凍水。
核桃綜合管理是核桃結果早、生長快、產量高、品質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土肥水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營養(yǎng)管理,是核桃得以正常生長結實的最基本條件。
4.1.1 翻土
一是土壤翻耕,保持土壤疏松,提高保水蓄肥能力,增加透氣性,加深根系分布層,擴大營養(yǎng)吸收范圍。土壤翻耕有深翻熟化、淺翻和刨樹盤三種方法。土壤條件較差的地方必須深翻,時間以采收后到落葉前為宜,深度30~40cm,深翻時不要傷根過多,尤其是粗度在1cm以上的根盡量不傷,可深翻施入有機肥。土壤條件較好或深翻有困難的地方要進行淺翻,春、秋兩季均可。不適宜耕翻的地方可刨樹盤,分別在春、夏、秋季進行,這在太行山區(qū)十分重要;二是在生長季節(jié)對核桃園進行多次松土除草,可以解除地表板結,切斷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fā),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肥料分解。一般在生長季節(jié)進行,雨季加勤,一年3~5次。對栽在山地梯田或坡地上的核桃,應修筑水土保持設施,多用石塊筑埂壘砌。
4.1.2 施肥
要想提早結果,提高產量和品質,必須堅持合理施肥。核桃的小樹需肥量較少,掛果后對各種養(yǎng)分的需求相應增加,尤其是對氮素的需求量增多。氮素不足,會出現枝梢細短,葉片變黃,花量減少,落果嚴重。磷、鉀肥則除增產外,還能改善核桃仁的品質。
(1)施肥種類和時期。
②追肥。以速效性無機肥料(化肥)為主。根據核桃的需肥情況,大致可分為3個時期。
開花前。一般在3月下旬,以速效氮為主,可以追施硝酸銨、尿素、碳銨、腐熟的人糞尿等,追肥量應占到全年的50%。主要作用是促進開花,減少落花,促進新梢生長。
開花后。是氮磷鉀三要素吸收量最多的時期,以速效氮為主,同時增施適當磷肥,追肥量占全年的30%。可以補充果實發(fā)育所需要的養(yǎng)分,以減少落果,保證幼果迅速膨大,并促進新梢生長和提高木質化程度。
硬核期。到6月下旬,種仁逐漸充實,混合花芽開始分化,這時以磷、鉀肥為主,配以必要的氮肥,追肥量占全年的20%。通過碳水化合物的積累,提高氮素營養(yǎng)水平,利于營養(yǎng)分化,為第二年開花結果打下基礎。
(2)施肥方法。
環(huán)狀施肥常用于4年以下幼樹。在樹干周圍,沿樹冠外緣挖環(huán)狀施肥溝,溝位置隨樹冠擴大每年向外擴展;放射狀施肥常用于5年以上幼樹。每年施肥的位置要輪換;條狀施肥適用于幼樹、成年樹和密植園。在行間或株間樹干兩側切住樹冠邊緣分別挖兩條條狀施肥溝。穴狀施肥適用于追肥。以樹干為中心,從樹冠半徑(樹干到冠幅投影邊線)的1/2處到邊線,均勻挖若干小穴,施入封土灌水;根外追肥即葉面噴施,肥料借助水分的移動從葉片進入樹體,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性措施,特別是樹體出現缺素癥或者為補充某些容易被土壤固定的元素能收到良好效果。
4.1.3 澆水
澆水的時間和次數,要根據土壤和樹體的含水量而定。通常一年至少需澆灌2次水,一般為3次,旱情況下適當增加。春季解凍后發(fā)芽前的解凍水,能減輕春旱,使頭年秋季施入的基肥繼續(xù)發(fā)揮肥效,并促進結果;立夏以后花芽分化前的花芽分化水;秋季施入基肥和果實采收及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的封凍水,能提高冬季土壤水分,避免冬旱造成根系受害和枝條干枯。解凍水和封凍水最重要。此外,在春稍停止生長后到秋梢停止生長前要控水,以控制新梢后期徒長。秋梢停止生長后,根據墑情要補水,以促進新根發(fā)生、花芽發(fā)育和營養(yǎng)積累。對沒有灌溉條件的地區(qū),可采取樹下覆蓋的辦法保持水土。
定干是當年或翌年,主側枝選留5年內基本完成,形成初步穩(wěn)定的樹形結構,后進入初結果樹的修剪。核桃自開始結果到大量結果,其樹體營養(yǎng)生長較旺,冠逐年顯著擴大,結果數量逐年增多。這時修剪,除要繼續(xù)培養(yǎng)多極骨干枝外,還要注意保留輔養(yǎng)枝,疏去無用的密擠枝、徒長枝和細弱枝;使多類枝條分布均勻,樹冠內膛要適當多留結果枝,并要保持稀密適度以加大結果面積,用去強留弱的辦法來調整各級骨干枝的生長枝,以保持樹勢均衡發(fā)展,培養(yǎng)成豐滿的樹冠。主側枝上生長的輔養(yǎng)枝,要根據樹勢強弱和栽培條件來定,樹勢強的,修剪易輕;反之,宜弱。對影響主側枝生長的輔養(yǎng)枝,需及時回縮控勢或疏除,至樹體的通風透光結構完整,核桃幼樹期基本結束。
花期管理主要是核桃去雄,即雄花芽剛開始萌動時,除在樹冠不同部位保留5%左右的健壯雄花芽外,其余的全部用人工掰除。以減少樹體水、養(yǎng)分消耗,改善雌花營養(yǎng)條件,使座果率提高,產量增加。如果一株核桃樹疏去90%的雄花芽,可節(jié)省水分50kg左右,節(jié)約干物質1kg以上。“一樹雄花半樹果,小量雄花一樹果”的比對并不夸張。
結果期重點是疏果保果,自古疏果不疏產,盛花期后一個月內進行。疏果強度根據立地條件和樹勢狀況定,一般中等以上立地條件和中等偏旺樹勢,每平方米樹冠投影面積留果量為60~80個,立地條件優(yōu)越和樹勢很強的保留80~100個。疏果時先疏除病蟲及傷殘果,再根據果實在樹冠各部位的均衡分布情況決定取舍。
[1]張樹振 中國汾州核桃栽培新技術[M].北京:臺海出版社,2001.
[2]王 貴 核桃豐產栽培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