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榮
(湖北省鄂州市綠化管理處,湖北 鄂州436000)
城市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主要區域,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因此給人類帶來便利和財富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影響人類生存的問題。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園林綠化景觀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要求,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舉措。可持續發展的園林綠化是生態平衡的、節約的、有利于人類自身發展的,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是可持續園林綠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園林綠化景觀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城市的生態效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讓人民群眾和子孫后代享受發展的成果。
城市化進程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噪音污染、固體廢物垃圾等污染嚴重的危害了人們正常生活。在城市化進程中,科學合理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能夠有效的緩解城市化的不利因素。城市園林綠化景觀不僅在城市環境保護方面起著積極作用,而且能夠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美化市容,提高城市的潛在價值。良好的城市綠地景觀系統能夠平衡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凈化空氣、減弱噪音、改善小氣候、美化我們生活的家園。
但是,目前我國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并沒有充分發揮出綠地景觀系統的作用,這影響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過分強調園林景觀的美學特征,忽視其生態效益。如重視人工造景而忽視了自然景觀,廣場和草坪片面追求寬大,盲目引進樹種等;第二,配置形式和結構單一,生物多樣性缺失。表現在樹種單一,喬木、灌木、草坪配置不合理,片面追求常綠樹,少落葉樹等;第三,“各自為政”,缺乏整體規劃,發展不平衡。各城市之間,同一城市不同區之間、中心城區,老城區與郊區,發展極為不平衡,綠化不成系統;第四,綠化養護管理水平低下。技術人員匱乏,管理措施落后或很難落實,存在著“重建輕管”的現象;第五、缺乏特色。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在城市園林建設中仍然存在,片面追求大項目、大氣魄、大聲勢、高標準、高速度,造成綠化建設的粗制濫造。人造景觀泛濫,看到哪里的綠化新潮就“依葫蘆畫瓢”,不考慮當地實際情況,不顧自身社會經濟發展實力和生態環境條件。
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即不以犧牲后代的需求為代價來滿足當前的發展,強調保護環境,維護好生態系統,以人為本。并且于1992年在“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擬定了里約宣言,正式確定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戰略——可持續發展。城市綠化景觀建設也開始進入了綠色革命,更加注重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促進經濟和環境因素的良性發展,因而生態園林越來越得到重視。2004年國家建設部提出了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3個城市作為試點,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已經成為了改善環境、保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載體。生態園林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即依靠科學的植物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空間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防治城市環境的污染,調節小氣候。
生態園林城市以生態學為基礎,結合多個學科與生態系統的理論,以人、社會與自然地和諧為核心進行園林景觀的設計、建設和養護管理,構建和諧的城市人居環境,解決人類不斷增長的需求和自然供給力的矛盾,保證社會經濟高速有效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
(1)提高認識、轉變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發展觀念是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維持綠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以人為本,樹立“生態文明”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使生態園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普及和提高人們的生態發展意識,不論是在制定規劃方案,還是在建設過程和監督監控中,都要有具體的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建立起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
城市綠地的建設應該由傳統的“見縫插綠”、“建筑優先、綠地填空”的思維轉變成進行科學合理的城市綠地系統總體規劃。加強系統工程的建設,協調好園藝、林業、環保、氣象和城市規劃等部門之間的關系,建立科學合理、符合當地發展模式的綠地規劃。即通過對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風景林地、道路綠化、水體綠化以及重要的生態景觀區域等進行統一考慮和統籌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結構的綠地空間系統,為城市提供適宜的氣候小環境、涵養水源、凈化環境。綠地規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的主要功能是為城市生態服務的,在規劃過程中應當貫徹“生態優先、綠地優先、開敞空間優先”的規劃原則。
(2)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按照生態原則建設城市各種綠地,形成生態綠地系統。缺乏足夠的綠地量,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只能是“水中求月”,城市建設中應該根據生態園林城市綠地規劃系統,科學合理的規劃綠地,綠化用地禁絕它用,加大懲罰力度;加快園林綠化建設步伐,提高綠化水平,維系和保護城市物種的多樣性,豐富城市綠化植物多樣性,維持植物群落的合理性。確保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建設要求。
在生物多樣性原則、因地制宜、互惠共生的原則指導下,一是要保護物種多樣性,特別是保護好城市自然植被和古樹名木,科學配置各種綠地工程,合理完善綠地體系建設;二是要協調植物之間的關系,構成各種合理的植物群落結構和不同的群落外貌,突出生態園林形態特征;三是要結合實際情況,大力發展鄉土樹種,彰顯出城市獨特個性。
(3)注重生態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只要是破壞生態平衡,導致環境污染、社會異化、非持續發展的技術都是與生態化發展相違背的。生態技術依靠現代先進科學技術與生態學原理相結合能夠有效地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必須重視生態技術應用和產業的發展,比如節能減排技術、物質循環與再利用、綠色材料的研發等。隨著節約型、綠色經濟型園林的發展,現代園林建設過程中,越來越注重新的生態技術的應用。
(4)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在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園林是一門藝術,生態園林城市建設離不開人民群眾思想水平提高和審美情趣的提升。在推進城市建設過程中,加大保護環境、生態意識方面的宣傳力度,加強科普教育的發展,營造生態家園建設的氛圍。
(5)生態城市可持續發展應該與城市建設統籌發展,整體推進。城市生態園林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無論在歐洲發達國家還是在美國,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總是有具體項目的支撐,并且有保證項目實施的各項政策。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完善生態城市理念和戰略,制定詳細的分工實施體系,以明確的法律地位、完善的市場化管理體制作為支撐,保證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有條理的實施生態工程。
[1] 李 敏.論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理論與方法的與時俱進[J].中國園林,2002(5):17~20.
[2] 楊思勇.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 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J].河北林業科技,2010,2(1):51~52.
[3] 陳自新.城市園林綠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J].中國園林,1998(5):4~5.
[4] 王秀娟,李惠霞.以生態學理念建設生態園林城市[J].北方園藝,2011(21):94~95.
[5] 唐 虹,秦 飛.城市人、環境、文化的最優協調發展模式——生態園林城市[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2):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