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付吉
(云南省曲靖市國營海寨林場,云南 曲靖655003)
海寨林場地處滇東高原中部,屬烏蒙山系南延余脈,位于南盤江上游兩側,轄區地跨沾益、富源、馬龍、陸良、麒麟4縣1區的16個鄉鎮、55個村委會,主要分布在曲靖、陸良壩子周圍的高原臺地上,南北長62km,東西寬38km。地理位置位于東經103°42′~104°5′,北緯25°9′~25°43′。地勢北高南低,相對高差不大,坡度6~15°,海拔為1915~2577m,屬北亞熱帶山地季風半濕潤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為14.5℃,最高氣溫為33℃,最低氣溫為-9℃,年降水量為1008.9mm。下轄九龍山、五臺山、上東山、西山、海寨、滴滴水、下東山等7個營林區27個林點,1個木材加工廠和1個苗圃,場部設有8個科室。
全場經營面積17721hm2,林業用地面積17091hm2,其中有林地面積15800.2hm2,有林地中中幼林面積5389.7hm2;近、成過熟林面積10410.5hm2。樹種以華山松、云南松為主,年生長量4.4萬m3,活立木總蓄積148萬m3,森林覆蓋率90.8%。在“兩類林”區劃中,界定公益林12000hm2,占林地面積的70.3%,其中:國家重點公益林4333.3hm2,省級公益林7666.7hm2;界定商品林5081.2hm2,占林地面積的29.7%。納入生態公益林補償面積為717.6hm2,其中國家級公益林133.3hm2,省級公益林584.3hm2。
全場現有職工389人,其中:在職職工235人、離退休職工116人、聘用合同工38人。在職職工中:專業技術人員53人,管理人員20人,技術工人162人。海寨林場經濟來源主要由木材銷售收入、職工基本工資40%的財政補助和天保工程等林業項目經費三部分組成。現有5820m2職工辦公、住房為危房;有1個林點嚴重缺水,21個林點不通自來水、7個林點不通電;有林區公路157km,大多為土便道、斷頭路。
海寨林場自1998年啟動天保工程以來,在每年有效管護13333.3hm2森林的基礎上,完成公益林建設6846.7hm2。其中:人工造林866.7hm2,封山育林1666.7hm2,模擬飛播980hm2,森林撫育3333.3hm2。
森林資源的總量和質量大幅提高,森林資源林分結構更加合理。與天保工程實施前的1997年相比,新增有林地面積1180.3hm2;森林覆蓋率由83%提高到90.8% ,增加了7.8%。按新增林地每年1/15hm2保土4t,管護面積每年1/15hm2保土0.5t、固土工程1元/t計算,新增1180.3hm2和森林管護13333.3hm2林地每年可減少水土流失8.1萬t,實現保土效益8.1萬元;按每公頃森林每年減少土壤中氮、磷、鉀流失折合有機肥0.84t、800元/t計算,新增林地每年保育土壤折合有機肥991.5t,實現保肥效益79.3萬元;按新增林地1/15hm2每年增加蓄水25m3、管護面積按1/15hm2每年增加蓄水2m3、0.6元/m3計算,新增和管護林地每年涵養水源84.3萬m3,每年實現蓄水效益50.6萬元。林分結構得到改善、林分質量得到提高、生物多樣性逐步優化,林地郁閉度持續提高,林相逐步良好,森林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的能力不斷加強。
通過天然林保護、公益林建設等工程的展開,森林蓄積量由1999年的125萬m3增加到2009年的148萬m3,在每年平均保持采伐利用1.5萬m3的情況下,凈增23萬m3,林木資源的儲備經濟價值以300元/m3計算,新增林木資源的儲備經濟價值達6900萬元;職工收入顯著提高,由2000年的年人均8000元提高到2009年底的2.5萬元;工程的實施促使牛肝菌、干巴菌等林下資源逐漸豐富,林副產品數量逐年增加。出現依托森林資源興辦森林人家(農家樂)的林下經濟開發。
全面提升了全社會的生態意識,極大轉變了全社會的林業發展觀念,有力促進了林區社會穩定和職工增收。通過10年天保工程建設,49名富余職工得到了妥善分流安置,解決了全場職工的“五保”等費用,還利用工程資金擴建苗圃、修建防火了望臺、修復防火線、購置防火設施設備等,林區活力持續增強。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依法保護森林資源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10年來,未發生過重特大森林火災,林業行政案件發生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每年安排120多名職工從事森林管護,500多名周邊群眾從事公益林建設、森林撫育等工作,就近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有效促進了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海寨林場現在主要面臨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與新時期國家生態建設形勢極不適應,與國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形成強烈反差,被邊緣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海寨林場林區地域分散,交通不便、通信不暢。面臨的主要困難是林下可燃物逐年增多,森林火災隱患日趨突出;周邊群眾到林區內葬墳現象屢禁不止,偷砍盜伐和濫占林地及毀林事件時有發生,林地管理難度加大。森林防火、林政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林區社會治安工作任重道遠。
海寨林場華山松、云南松兩樹種面積占有林地面積的97%(華山松69%,云南松28%),蓄積占98%,兩樹種中又各自以純林為主,少部分為混交林。由于造林時投入較底、管理粗放,幼林大多呈叢生狀,林木自然分化激烈,林分結構不良,主要樹種成材等級低。急待開展森林撫育的中幼林5389.7hm2,占有林地面積的34%;需進行中低產林改造及樹種更新的林分4566.7hm2,占有林地面積的29%。公益林建設中存在造林樹種單一,成林林分結構混交比例偏低等問題。
管護點建設、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設施設備建設嚴重滯后。現有管護點房屋大多破舊甚至已成危房,林區供電、供水、道路、通訊等設施嚴重缺乏,新造林地和后續管護越來越困難。
天保工程補助屬靜態投資,資金缺口較大,造成森林管護費不足,公益林投資標準低,從事森林管護、公益林建設的周邊群眾及林區職工待遇難于提高;由于地方財政供給不足,工程建設地方配套資金難于到位,給工程建設帶來難度。
在天保“二期”實施中,根據“兩類林”區劃界定,將生態公益林比重占70.3%的海寨林場界定為生態公益性林場,納入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生態建設保護上。
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實行“場長-林區主任-林點點長-職工片區”間的森林管護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狀。嚴格劃分責任區,把責任落實到人、落實到山頭地塊。對管護人員實行“四定五包一考評”,“四定”即定目標、定任務、定職責、定補助;“五包”即包無森林火災、包無亂砍濫伐、包無毀林開荒、包無亂占林地、包無亂捕濫獵野生動物;“一考評”即年終對管護人員工作實績進行定量定性考核。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杜絕超限額采伐。加大林政執法力度,依法打擊亂砍濫伐、非法侵占林地的行為。
按生態林業的經營思想制定適宜的發展規劃,一是加大撫育力度,對不同結構的林分及時采取相應的撫育措施;二是對中低產林采取相應的改造措施,提高林分質量,把病蟲害感染嚴重和達到生態成熟期的林分納入更新計劃;三是認真抓好造林質量,借助公益建設積極開展引種、育苗及栽培試驗,提升林木種苗培育水平,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從規劃設計、施工到驗收以質量為核心,強化新造林地管理,不斷提升森林資源質量。
一是結合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項目,加快解決職工住房困難問題,逐步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環境。二是申請國家不斷增加投資,逐步改善林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三是利用科技推廣及培訓項目,全面提高項目經營管理和科技水平以及職工的綜合素質。
在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前提下,根據林場自身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如種植森林藥材、森林蔬菜,進行林下養雞等綠色養殖,積極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新興產業,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
建議將林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森林經營、替代產業發展、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火險治理、新增社會保障、工程管理及人員培訓等費用納入“二期”工程補助范圍。由于地方財政能力有限,建議降低或全額由中央承擔地方配套投資部分。
[1] 麒麟區人民政府.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云南省麒麟區實施方案(海寨林場部分)[R].曲靖:麒麟區人民政府,2011.
[2] 王九齡.中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2.
[3] 劉學之.淺談南華縣天保工程實施的措施與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19):66~68.
[4] 王志江.天保工程實施中相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林業,2008(1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