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君,劉 莎
(江蘇省沭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 沭陽223600)
沭陽縣地處淮北平原,縣域面積2298km2,轄38個鄉鎮(場、街道),是傳統農業大縣。近年來,花木產業迅速發展成為本地區一項優勢產業、特色產業、主導產業。花木產業呈現出規模擴大、檔次提升、品種增多、載體增加的顯著特點,在美化環境、致富農民、發展農業、轉移勞動力、繁榮農村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沭陽經濟的外在影響力,促進了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因多種因素影響,花木產業發展在規模經營、品牌打造、結構調整、市場完善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筆者日前就沭陽花木產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走訪。
近年來,沭陽縣花木產業已發展成為全縣一項特色產業、主導產業,種植規模位居全省第一,約占全省花木面積1/4,在全國縣級市中名列前茅。胡錦濤總書記和習近平副主席先后于2004年和2009年視察了沭陽花木,鼓勵沭陽在花木產業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點燃了花鄉人民發展花木的激情。沭陽花木產業在發展中注重優勢產區的培育,已形成了“兩區一帶”產業布局,包括新河、顏集兩鎮為主的老花區和廟頭、潼陽、扎下等鄉鎮為主體的新花區,加上205國道沿線沭城、十字、胡集、錢集花木經濟帶。
全縣現有花木面積42.1萬畝,產值39億元;花木品種多達1000多個,盆景8萬盆;從業人員20多萬人,其中大小經紀人7.6萬人;擁有國家園林綠化一級資質企業1個,二、三級資質企業38個,其中沭陽縣蘇北花卉有限公司是“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2001年,顏集鎮被中國花卉協會評為首批“中國花木之鄉”。2011年,新河、顏集、廟頭、潼陽、扎下等鄉鎮花木核心區順利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新河鎮已成為蘇北地區最大的綠化苗木交易集散中心。
沭陽縣是遠近聞名的花木之鄉,優越的環境條件、地理優勢和人文文化底蘊,對沭陽花木產業的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沭陽縣的花木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新河、顏集等老花區的花農已完成花木的原始資本、經營經驗的積累,如果進一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則在土地租賃上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因糧食價格上漲,農民種糧收入提高,加之交通條件改善,加快土地租金上漲速度,成片流轉土地日益困難;二是適宜種植花木的土地資源逐漸減少,要拓植花木的花企、大戶,在改良土壤上增加投入成本,勢必影響其流轉土地積極性;三是有的持地農民因擔心土地轉包后無工可做、無錢可賺,另一方面擔心攜帶土球移植花木造成表土流失,導致土地質量下降,所以他們不愿意參與土地流轉。
檜柏、黃楊、灑金柏等常規花木、苗木基數大,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苗木品種的更新,這些花木銷路不暢,價格逐年下降,造成一些花農或部分花木企業收入下降。沭陽縣大多花農依靠經驗來種植和管理,生產手段落后,經營比較粗放,多以扦插法繁育花木,成本較高,而許多新優花木不適合扦插,急需引進、示范、推廣設施栽培、容器育苗等新的繁育技術。有的花農盲目引進外來樹種,由于缺乏科學生產、養護經驗和技術,致使部分樹種生長不良,甚至死亡,部分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花木產業科研基礎差,科技人員短缺,總體科技水平不高。
主要表現一般品種多名貴品種少,灌木多喬木少,綠葉樹多彩葉樹少,自然樹多造型樹少,小苗多大苗少,綜合圃多專業圃少,苗木多花卉少。小而全的苗圃,不能從規模、價格及產品質量上參與市場競爭,無法大批量上市或產品滯銷,只適合于自產自銷。花卉量少,主要是因為生產成本高,技術要求高,風險較大,投資者相對較少。
花木產業特色不夠明顯,缺乏名優特色品種,主打品種停留在綠化苗木階段。沭陽的常規苗木缺乏在全國叫得響、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品種,而其他省市已建有不少有鮮明特色的花卉苗木基地。如青州的菊花基地、洛陽的牡丹基地、寧波的杜鵑基地、南京的雪松基地。
目前,沭陽縣具有國家園林綠化一級施工資質企業僅1家,二、三級資質企業近40家,工商注冊的花木企業276家,園林綠化上市企業仍為空白。因龍頭企業數量少、實力弱,難以拉動全縣42萬畝的花木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花木生產大多數以家庭為單位種植,既沒有規模也缺少種類,又沒有過硬的園林綠化施工資質,很難承攬大型園林綠化工程,只能供供苗、賣賣花。
(1)沭陽縣花木主要依靠各家各戶自產自銷。有些花企、花農漫天要價或相互壓價,造成生意流失或量多利寡,形成惡性競爭,降低了花木生產經營整體效益,阻礙了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2)缺少具體的行業規范。花木管委會、花木協會缺乏有效指導、協調,在苗木生產、交易中,花農隨意性較大,不少花農隨個人的喜好、價格波動經常調整種植品種,但效益較高的盆花、盆景和高檔的鮮切花等管理精細花木,涉足人員較少。
(3)衍生行業發展滯后。與花木產業密切相關的花缽容器、修剪工具、澆水機械等產業發展緩慢,阻礙花木產業向縱深發展,制約花木產業綜合效益的提高。
花木生產、經營人員的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水平較低,管理者水平不高,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個別花農和經紀人急功近利,在花木銷售過程中不能守法經營,采取以次充好、坑蒙拐騙、強賣強買等手段。部分苗木經紀人在投標場合存在不文明行為,必然會影響其企業的中標率,嚴重破壞了沭陽外在形象。有的花農還依靠“一張嘴二條腿”去跑市場,不會上網捕捉、發布供求信息,不能及時有效的把握市場行情,一味依靠采購商自行上門購苗,很難把生意做大。
(1)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要建立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土地流轉的領導、指導和協調工作。
(2)強化宣傳引導,通過組織企業、大戶、農戶到浙江蕭山、河南鄢陵、江蘇武進等地參觀學習,營造土地流轉、發展花木濃熱氛圍。
(3)提高服務水平,土地流轉工作人員懂政策、精業務、勤服務,使土地流轉工作健康有序地深入開展。
(4)建立中介機構或交易平臺,引入土地流轉競爭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土地有序、公開、公平地流轉,不僅可以保護土地所有者權益,也可促進土地向花企、大戶手中集中,使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無論是道路綠化,還是城市的景點、小區綠化,人們對一步成園、一次成景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大規格苗木自然成了眾多經紀人的首選,無疑給大規格苗木帶來了廣泛市場和巨大商機。沭陽縣苗木生產模式基本上是一年生或兩年生就脫手,小苗很多,多年生的大規格苗木較少,要大力引導有實力的企業、資本積累的農戶,利用自身土地資源優勢,在培育常規小苗的同時,采取長短結合、林苗(蔬、草)套作等多種集約化栽培方式積極培育市場前景較好的大規格苗木,搶占大規格苗木的市場先機,在提高苗木質量的同時也可提高苗木生產附加值,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豐收。
通過制定、落實相應的政策,大力扶持花木發展,增加生產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降低花木投入成本,促進花農增收,壯大花企實力。龍頭企業有資金雄厚、信息靈通、技術力量強的優勢,對產業的拉動作用勝過千戶花農之和,不僅可促進當地花木的生產銷售,又可憑借其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進行適應性試驗,有利于全縣花木品種檔次和栽培管理技術水平的提高。
(1)引導企業與科研機構通力合作,使產學研有機結合,加強城鎮園林植物規劃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形成自身區域特色。
(2)引進名特優彩葉品種,如美國紅楓、北美紅櫟、黃連木、喬木紅葉石楠等,適當引進觀果(枝、芽)類如稱錘樹、金桔、金銀木、光棍樹、銀柳等樹種豐富物種資源,引進椴樹、白榆、喜樹、七葉樹等推廣價值高的行道樹,并實行標準化育苗、科學管理、精品化產出、品牌化經營,不斷提升產品檔次。
(3)加大花木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在苗木繁殖、培訓管理、大苗移栽等方面進行專業培訓,使其掌握科學的生產方式、先進的經營理念,不斷提高花木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區位品牌”即區域品牌、地區品牌,是同一區域內的某類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地區產業品牌的象征,如荷蘭的鮮切花、洛陽與荷澤的牡丹、漳州的水仙等。要想在短時間內形成區位品牌,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但可以在某個樹種、某些區域先做出特色、亮點。沭陽縣可依托324省道、改擴建的205國道、245省道及計劃改擴建的326省道、329省道兩側高起點規劃、高規格設計、高標準建設大規格苗木風光帶,同時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河解橋干花、有地方優勢的鄉土樹種銀杏、石榴做大、做強、做亮,打造成本地區“區位品牌”。利用交通區位優勢、實景廣告效應、媒體宣傳作用不斷擴大沭陽花木影響力,吸引外地客商,進而帶動其他苗木的銷售。
(1)通過商會或苗木協會,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規范園林綠化苗木市場,完善行業協會職能,用制度約束生產經營者和管理者。
(2)拓展銷售渠道,有效利用花木經紀人、花卉苗木交易會、花木市場、網絡、電話等方式多方位地進行花卉、苗木的銷售,實現“人在家中坐、信息網上傳、生意電腦談、苗木物流運”。
(3)嚴厲打擊在花木營銷過程中弄虛作假、坑蒙拐騙等有損沭陽形象的行為。
(4)建立完善的銷售流通體系,加強信息體系建設,教育廣大花木企業主和花農誠實、守法經營,共同創造“誠信沭陽”這個金字招牌。
各鄉鎮、縣直有關單位要密切協調、加強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設施配套推進力度,確保全縣花木產業發展進一步做大規模、做強產業、做亮特色,不斷加快農民增收步伐、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升沭陽外在形象。農工辦與各鄉鎮政府要為花農做好土地流轉服務工作;供電部門要及時架桿布線,保障電力供應;水利局應預先調整好苗圃周邊排灌水系;交通部門重點鋪好新擴花區運輸道路,改善交通網絡;農林部門要為花農提供技術服務、新品種和銷售信息;金融部門要加大貸款投放額度。
要更快、更好地發展沭陽縣的苗木產業,首先要借鑒學習其他省、市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其次是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提升花木檔次和技術水平,使沭陽縣的花木享譽全國、走向世界。三是提高花木從業人員素質,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把握市場脈搏能力,促進花木產業不斷壯大。
[1] 陳發棣,房偉民.江蘇省沭陽縣花木產業發展規劃[J].江蘇林業科技,2002,29(4):37~39.
[2] 程 鴻.沭陽縣花木生產情況匯報[EB/OL].[2009-04-19].http://news.312168.com/show-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