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鵬飛,龔新武
(湖北省通山縣林業局,湖北 通山437600)
通山縣是湖北省重點林區縣之一,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8萬hm2,占總面積的74.3%。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通山縣實施世行貸款造林項目,先后實施了“國家造林項目”、“森林資源發展與保護項目”和“貧困地區林業發展項目”(以下統稱“外資造林項目”)。共營造用材林9873.89hm2,竹林3597.7hm2,經濟林44hm2,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通山縣外資造林項目計劃規模為12464hm2,實際完成造林13515.59hm2。計劃投資為3543.47萬元,實際完成投資4362.39萬元,其中引進世行貸款2345.38萬元。
(1)提高了通山縣對外形象,加快了林農脫貧致富的步伐。10多年來,共引進外資2345.38萬元,加上省配資金413.56萬元,共計2758.94萬元。而這些資金,80%以上已轉化為項目建設區林農的收入,并安排了400人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到基地就業。通過項目的實施,為引進其他外資項目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加快了山區林農脫貧致富的步伐。
(2)轉變了林業發展理念,加快了現代林業的建設步伐。在當時國家財力有限,社會資本發育不成熟和重砍輕造的條件下,引進巨資進行大規模工程造林,對當時林業恰如“及時雨”,扭轉了重砍輕造的局面。通過項目的實施,樹立了重視發展生態林業的先進理念,推動了由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的進程,加快了現代林業的建設步伐。
(3)引進了先進管理模式,促進了林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了一整套質量標準和技術規程,引進了先進的造林模式。改變了既不成片,又不速生的傳統作法。同時,采取了先做事,后驗收,再報賬付款的資金管理模式。通過項目的實施,培養了一批人才,促進了林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4)改變了通山縣的生態布局,強化了通山縣林業生態地位。通過項目的實施,森林覆蓋率提高近6%,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一是太陽山與高湖項目區劃入了國家級九宮山自然保護區進行管理,成為湖北省鄂南森林科研和旅游的重要場所。二是長林山與雞口山項目區成為了湖北·大畈核電站和省級地質公園-隱水洞的重要綠色屏障。三是大幕山項目區成為了中南蓄能電站的站址首選地。四是黃金尖與北山項目區變成了通山城區居民飲用水源的源頭保護地帶。
(5)培養了后備森林資源,增強了通山林業的發展后勁。10多年來,已營造項目林13515.59hm2,且造林質量基本上達到了項目建設標準,已建成萬畝以上的商品材基地6個。通過項目的實施,為通山縣培育了一批后備森林資源和后備“財源”,增強了林業發展的后勁。同時,積極應用林業科技新成果和新技術,提高了造林的科技含量,加快了科技興林的進程。
(1)加強領導,部門協作,上下聯動。一是通山縣政府成立領導小組,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加強對項目實施的領導。二是縣林業局成立項目管理辦公室,對項目實施實行統籌安排。三是造林單位成立項目實施小組,加強對項目實施的管理。從而為項目實施提供了領導和組織保證。
(2)依托林場,連片開發,規模經營。按照堅持重點,擇優安排的原則,將項目安排在21個基礎設施和立地條件較好,經濟實力較強和還貸有保障的國有、聯辦和站辦林場。形成了以林場為依托,向四周輻射,面積集中連片,規模經營的格局。從而確保了資金投放的重點,為項目實施提供了便利條件。
(3)健全制度,落實職責,明確目標。制訂了外資造林項目《管理辦法和驗收辦法》、《技術管理制度和環保實施細則》和《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同時,落實各崗位人員的職責,明確工作目標。為項目實施提供了健全的制度保障。
(4)跟班施工,驗收從嚴,質量先行。在施工過程中,按每一個施工隊伍配備一名施工員跟班作業,實地指導施工。在工程管理過程中,嚴格執行分階段和按工序組織施工。整個工序完成后,由省和縣項目辦組織檢查驗收。各項技術指標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提款報帳,為項目實施提供了質量保障。
(5)苗木分級,專班栽植,科技興林。堅持使用良種培育苗木,建立骨干苗圃。造林實行專班栽植,做到苗木分級上山,確保Ⅰ級苗木用于造林。并積極應用林業科技新成果和新技術。從而為項目實施提供了種苗保障和科技支撐。
(6)專戶管理,規范核算,落實債務。對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帳核算、專人管理和封閉運行。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辦法》。印制統一的報帳單據,健全各項會計原始記錄,規范核算程序。并建立了資金發放的資產抵押和擔保制度,落實債權債務。從而為項目實施提供了資金保障。
(7)多措并舉,廣籌資金,維護信譽。一是加強對還貸工作的領導,提高對還貸重要性的認識。二是做好落實債權、承接和核對債務工作。三是落實措施,籌措資金,足額還貸。并做好林業政策的跟蹤與落實。從而實現了借用還的良性循環,維護了通山縣的對外信譽。
通過外資造林項目的實施,不但能緩解通山木材和楠竹日趨緊張的狀況,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了林農收入。還可以充分發揮通山縣水熱、山場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滿足社會多方面對森林及其林產品的需求,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對加快縣域經濟的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把通山建成林業強縣和生態旅游大縣的目標,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1)利用外資是實現林業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每年對林業的投資雖呈逐年增長的態勢。但要徹底改變國土生態脆弱的現狀,趕上世界林業發展的步伐,仍然任重道遠。因此,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進行國內林業項目建設,拉動國內投資和吸引民間資本投資林業,是實現中國林業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
(2)利用外資是實現綠色增長的重要“引擎”。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進行國內林業項目建設,實現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快速發展,既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需要,又是實現綠色增長的重要“引擎”。
(3)利用外資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迫切需要。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速度的加快,林業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日益顯現,造林又是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要完成節能減排目標,就必須加大對林業的投入。但僅靠國內有限的資金,在短期內難以完成。因此,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進行大規模的林業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森林的固碳釋氧、調節氣候和涵養水源功能,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迫切需要。
(4)利用外資是提高林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過項目的實施,引進了先進的造林方式和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培養了一批林業的管理人才,積累了建設大型林業項目的經驗。因此,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進行國內林業項目建設,是提高林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5)利用外資是建設生態旅游大縣的突破口。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進行較大規模的林業項目建設,是實現將通山縣建成生態旅游大縣的突破口。同時,近年來,通山縣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速,連續6年保持15.8%的增長速度,為項目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一是林地資源豐富,通山縣現有林業用地18萬hm2,其中竹林2.67萬hm2,為項目實施提供了較充足的林地資源。二是有較大規模的林場。通山現有省辦國有林場3個,下設14個經營區,經營總面積1.93萬hm2。林場地利和交通條件較好,經濟實力雄厚,為項目實施提供了較好的載體。三是有可預見的財力保障。因通山縣的大理石、硅石、石灰石、釩石和石英石等“五石”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加之通山未來是一個集水電、風電、抽水蓄能電和核電等“四電”為一體的綠色生態能源基地。特別是核電要在“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總投資將達到650億元。四臺機組建成投產并網發電后,預計每年能增加財政收入20億元。財政收入的較快增長,為項目實施提供了較好的財力保障。四是具有健全的項目管理機構和經驗。通山縣已實施了外資造林項目3個,積累了實施大型林業項目的成功經驗,能為新項目的實施提供人才、技術和組織保證。
4.2.1 國家政策扶持
一是出臺扶持政策。如財政貼息或稅前還貸。二是對劃入保護區和保護小區的項目林債務進行減免。三是組建區域性的林木資產交易市場,提高項目林變現能力。
4.2.2 國家資金扶持
一是將引進外資的比例提高到60%。二是將中央和省級配套的比例提高到30%(中央15%,省級15%)。三是是將縣級和造林單位配套的比例降低到10%(其中縣級5%,造林單位5%)。
4.2.3 加強項目管理
一是做好規劃和論證,選擇實力雄厚的造林業主。并設計好造林類型和造林樹種,以實現項目投資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多渠道籌措項目配套資金。可以采取爭取國家投資,統籌和整合涉林項目資金,造林單位投工和投勞,縣財政從預算中安排等方式,籌措配套資金。三是建立綜合還貸約束機制。完善資產抵押和資金擔保制度,建立還貸保證金(縣財政10%,造林單位10%),提高還貸應急能力。
[1] 國家林業局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管理中心.關于舉辦“立足實踐、創新發展——林業國際貸款項目(速豐林建設)10年回顧”征文比賽的通知[R].北京:國家林業局,2012.
[2] 湖北省林業廳外資造林項目辦公室.關于轉發《國家林業局世行中心(速豐辦)關于舉辦“立足實踐、創新發展——林業國際貸款項目(速豐林建設)10年回顧”征文比賽的通知》的通知[R].武漢:湖北省林業廳,2012.
[3] 通山縣林業局.歐洲投資銀行林業專項框架貸款“通山縣森林經營項目”申報情況匯報[R].通山:通山縣林業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