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云南水富縣天保站,云南 水富 657800)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是國家治理生態環境的6大林業重點工程之一,水富縣自2000年正式實施天保工程后,主要開展了森工企業富余職工分流安置、資源林政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護林防火、公益林建設及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實施10年來,工程區實現了森林資源有林地面積、森林覆蓋率、活立木蓄積3個同步增長,工程區森林群落結構、生物多樣性明顯改善,初步實現一期工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1)增加森林面積,森林資源持續增長。在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一期工程期間,水富縣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累計調減商品材采伐68000m3,有效管護森林18000hm2,完成國家下達計劃任務的100%,完成公益林建設任務8720hm2(其中人工造林1067hm2,人工模擬飛播造林1933hm2,封山育林5720hm2),完成規劃目標的100%。根據水富縣1994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結合2000年“兩項調查”林地全面校核資料,與2009年“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相比較,全縣有林地增加11880hm2,有林地覆蓋率由33.3%提高到59.47%,森林覆蓋率由45.1%提高到64.18%,活立木總蓄積量增加1253158m3,全縣天然林得到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呈現恢復性增長,大幅度實現森林資源有林地面積、森林覆蓋率、活立木蓄積3個同步增長。
(2)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隨著天保工程一期的實施,境內分布的云豹、獼猴、金貓、黑熊、穿山甲、大靈貓等野生保護動物種群不斷擴大,珙桐、南方紅豆杉、桫欏、鵝掌楸、紅椿、水青樹等動植物資源不斷豐富,生物多樣性得到充分體現,呈現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良好局面。
(3)蓄水、固土、保肥效益提高,糧農增產增效。據水利部天津勘測設計院應用遙感技術調查資料統計,2008年全縣土壤侵蝕面積為97.81km2,較1999年的135.23km2減少37.42km2,減幅為27.67%。土壤侵蝕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由1999年的30.08%下降到2008年的22.24%,生態狀況明顯好轉。
(4)有效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森林綠地可為空氣提供大量潔凈氧氣,同時吸收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極大的提高空氣質量,并能減少溫室氣體,減少熱效應,有效地改善了人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了人居質量。
(1)通過實施天保工程,全縣森林面積和活立木蓄積量得到大幅度增長,經濟效益顯著。工程實施10年來,工程區凈增活立木蓄積1253158m3,按300元/m3計算,經濟效益達3.76億元。
(2)通過實施天保工程,調整了農村經濟結構,為林農開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水富縣依托天保工程,以市場為導向,逐步建立了竹產業、核桃產業等基地建設工程,積極引進推廣科技項目,大力發展杜仲、核桃、板栗、黃柏和水果等林副產品的開發,為林區農民開辟了新的增收途徑,增加了林區群眾收入,使林業產業成為水富縣加快山區經濟發展,促進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據統計2009年水富縣林農人均年收入2108元,略低于全縣農民人均年收入,但比天然林資源保護一期工程實施前增加近1200元,增幅高于全縣農民的平均水平。
(3)林業產值大幅提高。天然林資源保護一期工程實施以來,水富縣結合公益林建設項目大力發展竹產業、林果業及林下資源開發等替代產業,使林業產業結構更趨完善、林區經濟持續增長。據統計,2009年全縣主要林副產品產量為竹材產量1750t、水果產量1301t、茶葉產量39t、核桃產量88t、板栗產量48t、竹筍干產量86t、香菇產量23t,林業總產值由965萬元提高到5275萬元,是2000年的5.46倍,實現了新的突破,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
(4)依托人工營造的梨子園、桃園、桂圓等果園地,大力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業,合理開發森林資源。
(1)通過天保工程實施,普遍增強了全民的生態意識。工程實施有效保護了現有天然林,促進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善環境、減少自然災害、增加農民收入。
(2)森工富余人員得到妥善安置。水富縣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后,縣國有林場富余人員共21人,截至2008年底,共分流安置富余人員21人,占富余人員的100%,其中森林管護20人、退休1人;在2004年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期間,分流安置從事森林管護的20人,分別分流到縣天保站、能源站、森防站等事業單位。
通過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使水富縣天然林資源、生物多樣性進一步得到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從數量上呈現恢復性增長,使有林地面積增加1333hm2左右,由現有的26156hm2增加為27489hm2,期末森林覆蓋率由現有的64.18%提高到67.21%,森林蓄積量凈增14萬m3以上。生態狀況明顯好轉,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協調、持續發展。
水富縣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公益林建設任務為2667hm2,其中人工造林1333hm2、封山育林1334 hm2;森林管護任務13267hm2,其中國有林管護面積5193hm2、集體林管護8074hm2;力爭完成森林撫育面積12000hm2。
一是森林管護費標準偏低,影響林農保護森林的積極性。二是生態公益林補償過低,與商品林經營收入相差太大,林農對公益林護林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森林資源安全。三是沒有科學的森林經營方案,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不能滿足經營者的需要,森林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利益得不到體現。四是工程區青壯年外出務工多,農村勞動力缺乏,森林資源管護責任落實困難。
現有的公益林建設地塊坡度較陡、土壤瘠薄、巖石裸露、立地條件特別差、零散分布,實施公益林建設難度大;況且林改主體改革完成后,“四權”已落實到戶,而農戶掌握科技知識水平低、信息閉塞,營造樹種受市場影響大,加大了公益林建設難度。
由于公益林建設地塊面積小、零星分散、立地條件差,必然增加實施難度,單位面積投入增大,在地方財政根本不能籌集到位的情況下,僅靠中央下達資金組織實施,將嚴重影響工程的正常實施和質量。
農業鼓勵農民大力發展畜牧業,一些群眾在林區放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天保工程的實施進程和效果。
管護站點、道路、通訊、用水、用電以及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給森林管護、營林生產、火災撲救等帶來很多不便和困難,影響了林區的健康、快速發展。
省、市均沒有相關文件對“天保工程管理辦公室”這一機構進行定編、定員,機構人員不穩定,影響工程的持續穩定實施。
要繼續實行政府目標考核責任制,縣、鄉、村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目標,分解任務,落實資金,分級負責,建章立制,扎實推進工程建設。
加強與交通、新農辦、扶貧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多渠道整合支農資金,加大林區道路維修建設投入;積極向上級爭取省級公益林管護站房建設資金,改善管護站工作環境,解決住房及其水、電、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
工程二期建設資金量大、覆蓋面廣,要全面加強資金監管,強化審計稽查,堅決杜絕截留、擠占、挪用資金的現象發生。要加強工程質量管理,推行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報賬制;建立工程實施的績效考評機制,建立完善考評辦法,將考評結果與資金投入掛鉤。要把嚴格的管理機制認真貫徹到整個工程建設始終,做到全程監管,不留死角。
在遵循實施方案的基礎上,提前動員群眾落實地塊,統一人工造林樹種,指導群眾先行栽植,實施后撥付50%種苗費,1年后驗收合格者納入年度作業設計,撥付工程余款,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針對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實際,組建一支工程建設專業隊伍,扎實開展造林、撫育、管護等工程建設任務。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深入宣傳天保工程的重大意義,宣傳二期建設目標和任務,把宣傳工作覆蓋到社會各個層面,擴大認知面、增強影響力,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和監督工程建設的良好局面。
[1]劉永紅,倪 嶷.天保工程二期政策及相關問題解讀[J].林業研究,2011(9):19~21.
[2]趙樹叢.全面把握天保工程的新形勢 深入推進天保工程二期建設[J].林業研究,2011(9):77~79.
[3]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繼續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意見[R].昆明:云南省人民政府,2011.
[4]水富縣人民政府.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云南省水富縣實施方案[R].水富:水富縣人民政府,2011.
[5]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水富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R].昆明: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2009.
[6]水富縣年鑒編纂委員會.水富年鑒[R].水富:水富縣年鑒編纂委員會,2010.
[7]水富縣林業局.2010年林業統計年報[R].水富:水富縣林業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