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生,張 杰,黃 濤
(河南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兒童公園是一個融知識性、休閑性、參與性為一體的現代型主題公園,是一個風格獨特、內容新奇有趣、互動性高的休閑娛樂場所,也是自然的、生態的、富有趣味的場所。它具有與時俱進的功能和設施,是兒童成長的好課堂,能啟迪孩子熱愛生命、融入環境和集體、在大自然懷抱中快樂成長,它具有足夠的吸引力、鮮艷的色彩、有趣的活動設施、游戲場地,因此兒童公園設計的成敗,關系到兒童的健康茁壯成長。
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有著獨特的心理、行為上的特征,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生理、心理行為特征也不斷地發生變化。年齡是兒童分組活動的依據,不同年齡的兒童活動方式不盡相同。兒童的成長大致分為4個重要階段:0~3歲,這一時期的兒童主要靠聽覺,嗅覺及觸覺來感知外界。嬰兒剛出生以后,就有很巨大的吸收性心智,對外部的刺激,猶如海綿吸收水分,接受周圍環境中的各種信息和刺激。3~6歲,這時期的兒童大部分已可以獨立行走.但行為活動具有不穩定性,不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活動,仍需要父母看管。6~10歲,這一階段一般是學齡兒童心智己逐步開發,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刀,活動的體力強度加大,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開始有意識地參加體育運動,對智力活動的興趣增強。10歲以上,這是兒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過度階段,心理上除了具體形象思維外,抽象的邏輯思維也開始起作用。這時期的兒童生長迅速,體力大大加強,除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外,同時也轉向文化,娛樂性需求活動,并以學習型活動為主來發展腦力思維。
兒童公園概括起來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兒童公園所需活動場地多,面積大,人流集中,環境負荷量大。兒童公園活動設施和內容多,游覽路線復雜,再加上兒童活動的自由度大,容易造成對綠地的破壞。使用的時間性和季節性強,以周末和節假日為主,尤以暑假的使用時間最長,利用率最高[1]。兒童公園需要滿足兒童在生理上要求日光充足,溫濕度適中,空氣清新;心理上要求景物色彩艷麗,造型豐富生動的景觀。
兒童公園的設計應以服務兒童為宗旨,各種交通、游憩場地設施和濱水景觀設施的布置要符合兒童群體的身體特征、活動尺度。因此在兒童公園設計時,必須注意兒童在活動場地中走動、奔跑、攀登及爬行時的目光視線和身體尺度。
充分利用園內野生植物、池沼、果林等景觀資源進行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盡量尊重原有地形,結合地形進行兒童活動場地的設計。
考慮到兒童活動多樣性的需求,兒童公園設計應融參與性、多樣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為兒童創造輕松、自然、功能齊全的活動場所,并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使環境具有“寓教于樂”的潛在作用,讓兒童們在游樂中增長知識。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兒童數量的不斷擴大,城市中兒童活動場所明顯不足、規模偏小、布局不均等問題日益凸顯,主要體現為如下3個問題。
(1)兒童活動空間少,被關注少,兒童公園設計中過分注重商業經營,設計成人化和商業化明顯。由于考慮場地的維護,兒童公園都關注經營性收益,希望將利益最大化,所以在設計和活動設置上通常采用大量功能化的建筑設計,保證公園未來經營的穩定性,由于功能建筑和設施的豐富不得不雇用大量工作人員和設置圍墻,這些成人化的思考是合理的,但是對于兒童而言,活動空間就被不斷地壓縮,可以做戶外活動選擇也一再減少。城市中的兒童公園一般為政府項目,選址適中,一般場地面積不大,活動內容不多,整個場地出于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而被建設得非常擁擠,留給兒童的合理使用空間相對較少[2]。
(2)場地空間單調,活動單一,時空變化少。由于用地面積不足,以及大量布置建筑,兒童公園內的引導性活動設施通常會極大地控制兒童的行為,許多兒童在本應該屬于他們的自由天地內卻被擁擠著去排隊參加一個簡單的活動,等待遠遠大于參與的快樂,對于目前具有較為繁重功課的兒童而言,難得的周末或者節假日往往玩得非常“累”。
(3)缺乏對于兒童心理與生理的研究,兒童設施機械化安置,互動與自發活動少。由于兒童公園的內的設施基本上來自游藝設備廠商,它們壟斷了兒童公園的配套設施,也就造成了場地內活動設施的機械化安置,建設者往往出于造價的考慮遷就了部分廠商,很難做到為場地量身定做設備,而是為了設備和活動內容量身定做場地,這樣,機械化的安置狀態就越來越多,公園內最好的土地通常都被用作大型游樂設施的布置平臺,很難做到環境與設施的統一,即使是很簡單玩玩泥巴,抓抓沙子的游戲在兒童公園的設計中往往被忽略。
兒童對環境的需求是從生理需求到滿足心理需求的過程,包含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兩個方面,即公共設施、游戲設施等的齊全以及構成環境中各元素的造型、色彩、材質、肌理等蘊含著兒童對環境的知覺與情感的信息,使其產生精神的愉悅與滿足。兒童在環境中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滿足“表現欲”。表現欲是一種情感因素,兒童的情感外露性大,在兒童公園設計中充分利用兒童這種特點,對兒童在各種活動中流露出來的表現欲給以鼓勵,強化兒童表現自身能力和思想的欲望。
(2)滿足“探知欲”。兒童天生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好奇心,巧妙的設計能激發孩子求知欲,對培養孩子們對知識的探索起到推動作用。
(3)滿足“興趣度”。興趣是兒童從事某種活動的原動力,興趣能對兒童所從事的活動起支持、推動和促進的作用。長期的興趣把兒童引向高級的優先層。故在兒童公園的設計中應合理利用和參考這些需求,設計出滿足不同階段兒童的活動空間,是兒童公園設計應考慮主要方向[3]。
在兒童公園的設計中除了考慮安置一些大型游樂設施外應考慮適量的景觀小品如蘑菇、綠葉、星星等卡通形象;在園門的設計中可以設計成新奇的動物造型、兒童常見的玩具造型等,既具備了明顯的識別性又引起兒童濃厚的游園興趣;在園內兒童活動項目設計上也可以別出心裁,具體可以考慮與動植物親密接觸,設計花香鳥語林;設計科學探秘館,讓兒童體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和傳奇;設計足夠大的開闊活動場地并鋪設上草坪,不僅提高了兒童公園的綠化覆蓋率,而且使兒童活動空間擴大、視野開闊從而調節兒童視力,使其得到徹底放松。
一個優秀的兒童公園設計,不僅是兒童公共活動場所,也是一個能夠充分體現社會關懷和促進素質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場所。它不完全是盈利性場地,它的綜合型效益隨著人們的參與逐步提高。在建設和管理兒童公園的時候,人們應當充分取得社會和人文層面環境的宏觀支持,強調它的公益性特征和面向大眾的共享性。
[1]邵 花.淺談兒童公園的改造設計與構思[J].廣西城鎮建設,2008(5):91~93.
[2]屈亞勤.淺談社區公園中兒童活動場地設計[J].山西建筑,2007(4):77~78.
[3]王 瑜.我國公園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探討[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