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宏宇
(吉林大學 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9000)
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這就清楚地說明人和萬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萬物具有更高的地位。道家崇尚自然,主張遵循客觀規律,人應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暗婪ㄗ匀弧苯沂玖苏麄€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流行規律。
“道”的意義不僅在于自然生態和諧統一,更在于人與宇宙的和諧統一,在于生命的主體和自然的客體在生態學和美學基礎之上,實現“天人合一”的生態美的合理結合。在中國傳統哲學里的“天人”關系實際上是指人和自然的關系。中國傳統文化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的親和與協調,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自然而然,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則,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為自然界所接納。在天之道與人之道的對比中,舍棄“人之道”而崇尚“天之道”,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與和諧,以獲得“天人”之親和。而人也必須遵循自然的法則才能發展?!碧斓馈?、“地道”、“人道”之本是“生態”之道。
道家主張把個體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掙脫“物役”的束縛,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主張“返璞歸真”,認為人的生命存在要與自然溝通,節制和超越物質欲望,不讓塵世的喜怒哀樂擾亂自己恬淡自由純潔的心境,自始至終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
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家提出的“無為而治”,其基本涵義一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為。
中國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和卓越的園林文化遺產是現代風景園林師的寶貴財富。其中蘊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現地域景觀的手法,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借鑒,并融匯貫通于實踐之中。實際上,現代國際風景園林設計大師無不從前人的理論與實踐中吸取了大量的設計理念與靈感。就中國現代園林而言,有許多極富現代意義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現代風景園林師去繼承和發揚。
自然是風景園林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國傳統園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自然文化是中國園林的核心與精華所在。所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就是強調按照自然的客觀規律來造園,要以自然景物為主體,更要強調人對自然的深刻認識和藝術再現。這與國際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發展趨勢十分接近,表現出人類認知方式國際一體化的傾向。
風景園林設計的要旨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再現地域的自然景觀類型和地域文化特色。與西方傳統園林一樣,中國傳統園林也是再現本土自然景觀典型特征的范例。對地域性景觀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營造適宜大環境的景觀類型,是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前提,也是體現其景觀特色的所在。但關鍵在于繼承因地制宜的思想,而不是山水園林的形式本身。
中國傳統園林以自然山水為依托,通過借景、隱喻等手法將園林景物與周邊景觀相聯系,起到擴大空間效果的作用,并使各個空間之間相互滲透、彼此呼應,形成整體?,F代風景園林設計也要求將場地的視域空間作為設計范圍,把地平線作為空間的參照,強調風景園林設計與地域性景觀的融合,這與傳統園林追求無限外延的空間整體不謀而合。
中國傳統園林在相對局促的空間中,借助對比、突出三維空間、加強空間的深遠效果、采用環形游線形成散點視點視線、避免一覽無余的逼迫式景點布置,以及借助山體和屋頂起翹將人的視線引向天空等手法,達到擴大空間感的目的,獲得震撼人心的效果。這對現代風景園林設計尋求的在有限的空間中表現廣袤的地域性景觀特征的手法不無啟示。
園林是人類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環境的產物,創造更加舒適宜人的小氣候環境,是享受園林生活樂趣的前提。園林的疊山理水、植物配置、亭廊構建,乃至城市布局,都在很大程度上考慮到如何利用自然氣候條件,在園林中營造出舒適宜人的小氣候環境。在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光影、氣流、溫度、濕度等影響人體舒適度的氣候因子,也是十分重要的設計依據。
在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之間營造過渡空間,是中西方園林的通用手法。中國傳統園林多建造在人工性的城市環境之中,需要在人工與“自然”之間營造出一系列過渡性空間,并以庭園或園中園的方式來起到聯系和過渡作用。園林空間因此而劃分成一系列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序列主題的庭園空間,但彼此之間又密切聯系。
“道法自然”是中國景觀藝術和設計總的指導原則,在這思想的指導下,園林設計將按照人為思想指導景觀的設計從而到達自然之美。美的意識形態是主觀與客觀、感情與理智和諧平衡的產物。這思想也是道家哲學文化中具有決定性的理念,這種思想勢必影響著中國園林設計藝術的發展。
中國園林設計中的構景元素之一“石”,石頭是靜止的、無生命的大自然中天然材料,按照中國人的觀念把它擬人化了,石頭的用途、功能被賦予了自然生命的象征。山石在園林中能夠表現豐富的情感;石頭作為一種立體的構景要素,起到向上引導視線增加空間感的作用;作為屏障,可以起到隔離空間的作用;可以豐富園林中光影的空間變化和視覺藝術效果。可以說,大自然是一張紙,那么我們構景觀元素的“石”就是畫上的線條,能夠勾勒出豐富多彩的景色。從抽象和象征意義來說,它是人與自然之間互通的橋梁,它能起到從人到地、從地到天的過渡,從而達到天、地、人和諧統一,體現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意境。
在中國園林設計中的支配構景元素如流水、游魚、花草、樹木,通過相互整合也能達到“道法自然”的意境。中國園林設計的石求奇、水求曲、廊求回、路求幽,假山疊置,奇花異木,四季更迭。中國園林的水元素包括湖泊、河流、淵潭、泉水、水渠等多種形式。似帶的河流,有聲的溪澗,空靈的淵潭,雄壯的瀑布,細膩的泉水能把濃濃的生命力注入園林靈魂中。山靜水流,水繞山行,動中有靜,靜中起伏,山水相得益彰,賦予了園林無限的活力。通過設計師們精心打造,能夠給人以一種回歸自然的感受。中國園林景觀大多數都以自省、含蓄、內秀、恬靜、淡泊、循矩、守拙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領悟。哲學上追求的是一種道法自然、清靜無為、天人合一和虛實調和,與自然之間保持著和諧的,相互依存的融洽關系。
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頤景山莊”地形地貌起伏多變,因此,在景觀規劃中,采用了兩種不同的空間處理手法:對局部的硬質景觀利用地形高下、山巒遠近等自然條件,因山就勢,在不破壞地形的前提下,沿襲傳統的造園藝術手法,使空間的“虛”與建筑的“實”相協調;對大環境的軟質景觀,結合獨有的山地景觀條件,引入生態園林理念,達到“以人為本”、“返璞歸真”、“人天合一”的藝術境界。這也是受道家文化指引下,現代景觀設計的價值趨向?!半m由人作,宛自天開”,說明造園所要達到的意境和藝術效果。如何將“幽”“雅”“閑”的意境營造出一種“天然之趣”,是園林設計者的技巧和修養的體現。在中國無論是園林也好現代景觀也好以建筑、山水、花木為要素,取詩的意境作為治園依據,取山水畫作為造園的藍圖,經過藝術剪裁,以達到雖經人工創造,又不露斧鑿的痕跡。
道家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影響、浸潤著園林,成為園林創作的主導思想、造園實踐的理論基礎之一。它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參與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發生與發展歷程,且對西方園林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也是西方造園家對道家哲學思想百學不厭的原因。
21世紀以來,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在世界哲學史中,道家的哲學思想相對而言對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是最具有啟發性的思想之一。目前,重人文、重環保的設計趨勢也與道家“樸素自然觀”有著一定的聯系,從而啟發我們學習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并適當地運用到現代園林設計中。園林設計必須注重內在的思想性以及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文化水平在不斷提高,社會會越來越需要有思想、有品味的園林景觀設計,道家哲學思想的借鑒和應用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張家冀.中國造園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2]瑪麗安娜·鮑謝蒂.中國園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吳雋宇.從中國傳統文化看中國園林[J].中國園林,2001(4):27~28.
[5]流沙河.莊子現代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陳從周.園林談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8]喬永強,陳元欣,周 曦.中國園林與道家思[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4(7):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