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有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森林資源管理站,福建 三明 365500)
伴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提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走上了一條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經濟發展道路。因此,在新時期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不僅成為一直以來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內容,更成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黨中央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也對林業生態環境的發展做了明確的指出,“在可持續發展中,賦予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以重要地位”。隨后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也紛紛提出了,以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為主,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發揮區域優勢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運用有效措施和途徑加快林業生態保護建設,成為了發展的重要目標。
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較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影響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因素眾多,國家綜合國力、人們生活條件、生態環境破壞程度及社會的政治文化發展等,都是現階段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但是,林業建設作為生態環境問題的一部分,影響其保護與建設發展的主要因素還是環境問題的破壞,如森林資源的嚴重缺乏,水土流失情況嚴重等,是影響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主要因素。
據統計,我國現階段的人均森林面積占有量只達到世界人均森林面積占有量的21%,而人均森林蓄積量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2%,不僅嚴重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而且在發展中國家也是處于末端,在森林覆蓋率上,世界的平均水平約26%,我國比世界平均森林覆蓋率低了大約10%。目前我國東北地區的森林資源較多,占全國森林資源的比重較大,東部11省平均森林覆蓋率約31%,而黑龍江、吉林、四川、云南、內蒙古5個省、自治區的森林面積就占了全國總面積的41%。可見,我國的森林資源不僅嚴重缺乏,而且分布不均勻。
長期以來,我國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方面的工作,如水土流失保護,林業生態建設,草原生態保護和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都有所成就,但是相對我國的實際國情來說,工作力度還需要加強,因為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中,雖然完成的林業面積不少,但是從建設的質量上來看,一般都達不到標準,如在林業建設上,樹木品種過于單一,樹種種植結構和搭配不合理,不能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發揮不到預期的生態經濟效益。
一直以來,受傳統發展模式的影響,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同步發展的進程中,還普遍存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偏見,人們總是把林業作為一個促進生產部門創造經濟效益的產業來看待,一直忽視了林業本身具有的生態保護作用,只是目光短淺地看到短期的生產部門經濟增長,以至于一味地砍伐林業,換取經濟增長,使我國的森林越來越少,而且,面對大量人工生態林遭到砍伐后,對林業的修復工作嚴重不到位,不僅使生態問題更加惡化,而且對日后的林業修復工作也造成很大困難,再加上相關部門對于人工生態林砍伐后的修復種植工作缺少合理的政策,如人工生態林更新采伐后得不到及時的更新,或者種植闊葉樹收益不明顯,種植闊葉樹的政策得不到落實,使生態環境發生了急劇的惡化。
隨著經濟的急速增長,使得生態破壞嚴重,而有關于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法規不完善,宣傳工作也不到位,相關的部門和政策,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與經濟和諧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使得在普遍民眾之中,沒有形成健全的生態保護、水土維持意識,致使生態破壞嚴重,生態保護無力,而有關人員對生態進行保護和治理的時候,還無法可依。
由于長期以來人們都對生態環境建設保護的不重視,使得缺少一個完善的林業生態環境保障體系,同時政府和國家對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太小,人員委派和動員政策都沒有相應政策,而且沒有形成對社會上積極參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力量進行有效獎勵機制和完善的林業生態效益保護體制,使得許多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都無從下手。
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念的不斷深入,處理好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和諧關系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不僅要看森林綠化面積的不斷增加,而且更要看人們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條件的增長。一方面看到生態環境的不斷好轉,另一方面更要帶來經濟效益。要把林業的保護和建設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下,不斷促進經濟發展,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西部大開發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總趨勢下,加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同時,更要兼顧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對此,相關林業發展部門應該充分地發揮好控制和引導作用,為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效進行,維持好工作,創造好條件。
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根本目的,始終是現階段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實現有效的綜合治理。因此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在具體實施之前,應做好整體規劃,從全局出發,與全球生態環境接軌,完善系統的規劃布局,針對具體情況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對癥下藥、因地制宜,如對沿海城市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要加大懲治力度,對內陸和東北地區的林業砍伐要加大管理力度。
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的突飛猛進發展,對我國原有的生態系統破壞也較為嚴重,生態系統作為一個長期恢復的系統,其恢復和發展都需要長期時間。因此,在加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工作中,要提高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長期認識,樹立長遠看問題的觀念。從全局策劃,到局部進行,都要循序漸進。如針對我國現階段的土地沙化和濕地減少,還有生物多樣性的嚴重破壞,都要從局部入手,規劃上大力推動,行動上穩步滲透,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加強林業生態保護和建設,政府的財政投資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各級政府把林業生態建筑保護工程的投資,納入到財政預算開支中,而且要加大投資比例,提高重視程度,優先撥款安排。此外還要充分引入現代樹木種植方面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支持,擴寬生態保護渠道,加大社會動員力量,爭取國際合作和國外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
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認真實行相關政策,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有效聯系,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合作,貫徹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整體原則。對長江流域的林業生態重點地區要重點保護,著重治理水土流失問題,以河流主干為主,進而對支流進行治理工作,并與其他農林水部門積極配合,確保工作有效進行。
針對當前人工生態林采伐后的修復種植存在很多問題,在現階段的人工生態林采伐后修復種植工作中,要把更新闊葉樹種植政策落到實處,加大闊葉林種植力度,種植闊葉樹后不宜再給予采伐,這部分造林資金由國家生態林補助資金出,并適當給林地使用者一定補償后劃歸集體所有,成為現階段加強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內容,通過加大闊葉樹的種植,不光有效地達到防風固沙作用,而且合理了林業綠化配置,提高蓄水功能,加強了林業生態建設。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總是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環境問題。近年來,隨著全球溫室效應的出現和資源緊缺的現象嚴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問題逐漸受到世界人們的廣泛關注。各國在大刀闊斧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時候,也不得不把生態環境問題考慮其中,伴隨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等多種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的經濟發展模式相應提出,并獲得廣泛應用。因此,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恢復林業生態環境,加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王海燕.保護森林資源就是保護生態環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1):63~64.
[2]馬春艷.森林資源管理與保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4):112~113.
[3]于 峰.淺析少數民族習慣法對森林資源的保護[J].學理論,2010(36):7~9.
[4]汪春云,鐘 衛.如何協調森林資源保護與礦產資源開發的關系[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0(2):146~148.
[5]王惠卿.試論保護森林資源的意義與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4):17~18.
[6]林宏貴,張曉鋒.旅游環境開發利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阿壩科技,2010(1):55~56.
[7]趙生順.關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及建設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1(6):44~47.
[8]李紅軍.天然森林資源保護面臨的問題[J].科學咨詢,2010(3):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