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邦奎
(貴州省羅甸縣林業局羅悃林業站,貴州 羅甸550100)
林業站是指導和組織農村集體、個人發展林業生產的基層事業單位,行使行政職能。一是林業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站;二是保護森林資源的管理站;三是林業科學技術的推廣站;四是為農村集體發展興林致富的服務站。
林業站在整個林業建設中承擔著林業法規、政策宣傳、教育職能,組織指導林業站保護、管理森林資源,推廣、應用林業科學技術,重點做好以下幾點工作。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執行林業法規條例。組織指導林業生產,大力培育森林資源。抓種苗管理,組織造林施工和檢查驗收,加強幼林的撫育管理,改造低產林,恢復和發展森林資源。控制森林資源消耗,加強資源林政管理。加強資源保護措施,做好“三防”工作。加強護林隊伍建設,制定護林公約,防止亂砍濫伐,做好火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把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開展種苗檢疫,嚴禁疫情蔓延。嚴格強化薪材管理,抓好“兩證”節材。開展林業站技術服務,積極推廣實用技術。建立森林資源檔案,做好統計上報工作。協助林業主管部門做好森林資源清查工作,建立森林資源檔案,根據資源變化情況,做好森林資源的統計工作和分析,及時準確提供數據,為資源管理、林業生產建設、林業方針政策的制定和貫徹執行情況提供依據。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抓好自身建設。為提高林業站工作效率,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同時搞好自身建設,如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明確的工作目標等。開展多種經營活動,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林業站的主要職責包括宣傳、貫徹執行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等法律、法規和各項林業方針,協助鄉鎮人民政府制定林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組織和指導農村集體、個人開展林業生產經營活動;配合林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資源調查、造林檢查驗收、林業統計和森林資源檔案管理工作,掌握轄區內森林資源消長和野生動植物物種變化情況;協助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林木采伐工作,配合做好林木采伐調查設計,并參與監督伐區作業和伐區驗收工作;協助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依法保護、管理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依法保護濕地資源;協助有關部門處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權爭議,查處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的資源案件;協助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轄區內的鄉村林場、個體林場;配合鄉鎮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鄉村護林網絡,負責鄉村護林隊伍的管理;推廣林業科學技術,開展林業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等社會化服務,為林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代收向林業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承擔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的其他事項。
目前全國僅有少部分的基層林業站為縣級林業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一些地方撤銷、合并基層林業站的現象還很嚴重,機構和隊伍不穩,真正在崗的林業工作人員人數很少,難以充分發揮行政執法職能作用。目前全國還有近2萬個基層林業站并沒有得到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執法委托,無法更好地履行資源保護職責。一些林業主管部門對基層林業站的法律監督工作仍然不夠有力,有法不依、監管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仍然存在,人民群眾對此意見很大。必須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強基層林業站依法行政的工作力度。
基層林業工作人員組成多數由農村招聘進入和林業職工子女技工校畢業分配,現有林業站工作人員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下者占有不小的比例。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高層次的林業類畢業生很難進入到基層林業工作站工作,遠不能適應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并且由于基層林業站人員流動性比較大,林業站上崗培訓工作開展難度很大,一些工作人員沒有經過系統林業專業教育,專業知識不豐富,這就造成了基層林業站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偏低,嚴重影響了基層林業工作的開展。
基層林業站肩負著林業兩大工程的建設任務,同時承擔資源管理、林政執法、科技推廣、社會服務等多項工作。自身工作任務重,林業站資金僅限于下拔人頭經費和育林基金超收分成。現行工資組成中,有部分要靠林業站創收,林業站本身是一個服務機構,林政管理規范以后,罰沒收入明顯減少,經費問題直接制約著林業站工作的開展。資金嚴重缺乏,造成林業工作站的基礎設施落后,工作條件差,難以適應工作要求,有很多站還沒有電腦、交通工具,更談不上服務大廳[1]。基礎條件落后,使得工作人員就難掌握最新信息、傳達科技知識,林業社會化服務難度就更大了。
林業的服務工作主要是政策、法律的宣傳,科學技術的推廣,林業信息的傳達,造林技術的指導等。這些都是專業性很強,技術性很強的東西,而基層林業站的技術人員少之又少,很多林業站很難找到中級職稱以上的技術人員,更不要談高級職稱的人員。林業站的干部隊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非專業技術人員還比較多,很難在林業站找到一些優秀的科技人才,一些有潛力的人才也由于多種原因才能很難得到發揮。另外,當今基層林業工作站的服務意識薄弱,服務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服務工作不到位等現象十分嚴重,多種因素制約著服務型林業站建設的推進。
從國家的政策和要求來看,基層林業站收歸縣級林業部門管理是最終的目的。理順鄉鎮林業站的管理體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將基層林業站收歸林業主管部門、實行垂直領導”,既有政策又有要求,時機也已成熟。
隨著市場經濟意識的不斷增強,引入競爭機制加快林業發展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同樣,要加快林業的發展,必須引入競爭機制。引入競爭機制就是對站長實行競爭上崗,對成員實行雙向選擇;對人員的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在林業系統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圍。
鄉鎮林業站工作量大,從退耕還林到林改,從森林防火到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經費,如果這些工作經費不能得到很好地解決,勢必會造成工作失誤,不利于森林資源的保護。各級政府部門要對林業站建設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提高人員待遇,將林業站的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省級財政應保證每年安排一定的建設補助經費,同時建立有效的多渠道林業投入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林業站建設專項資金要獨立設戶,統一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切實改善林業站工作環境。
隨著“科教興林”戰略的實施和貴州省各項林業事業改革的進行和不斷發展,基層林業站人員素質已難以適應新時期林業生產和建設的需要,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大基層林業站隊伍建設的力度,加強對現有基層林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力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學習各地經驗,在堅持崗位培訓和持證上崗制度、開展學歷教育的同時,抓好新品種引進、林業生產技術、計算機網絡等知識的培訓,把具有一定專業理論水平和業務知識的人才充實到基層林業隊伍中。特別是要建立林業站進入招考制度,以提高林業站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增強林業人員的服務能力。不斷加強為廣大林農提供造林調查設計、優質種苗、營造林技術、病蟲害防治等系列化服務,組織開展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科技興林與依法治林意識。在生態建設的重點地區,林業站還要積極參與林業重點工程的規劃設計,組織施工作業,進行技術指導,檢查驗收等工作。尤其是山區的鄉鎮林業站要主動在政府與農戶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及時了解和反映山區農民在林業建設活動中的需求和困難,協助當地政府制訂出臺林業發展規劃。根據山區的自然經濟條件、市場動向和林業發展規劃,以技術服務為支撐,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等,引導農戶參與當地生態建設。
[1]廖海軍.加快服務型林業站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8(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