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梅芳
(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常州 213002)
當前,受國家政策的大力的扶持,職業教育得到迅速發展,隨著招生規模的快速增長,許多職業學校,尤其是衛生類高職校的教學設施(教室、實驗實訓室、教學設備等)、教學人員(教師、實驗實訓指導老師、班主任等)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導致辦學質量經受著嚴峻考驗。因此,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已成為當前衛生類高職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教學質量監控是根據教學管理制度與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通過一定的組織機構,按照一定的程序對影響教學質量的諸要素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規劃、檢查、評價、反饋和調節,以確保教學工作按計劃進行并達到預期教學質量目標的過程。在衛生類高職校開展教學質量監控,有利于提升教學管理水平,促進專業建設的良性循環,為用人單位培養高質、優秀的技能型衛生人才。
衛生類高職校工作中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患者,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工作質量與每個患者的性命攸關。衛生類高職校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患者及患者家屬的信賴。
衛生類高職校開設的醫學課程均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決定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性。理論教學、技能訓練、觀看錄像、視頻,到醫院頂崗實習等這些教學形式的開展可安排在教室、實驗實訓室、醫院、社區等場所,無疑增加了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監控的難度。
衛生類高職校專業教師主要是從醫學院校畢業生中招聘,專業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課堂駕馭能力,教學方法應用等方面相對于經過專項訓練的師范院校畢業生而言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醫療衛生單位的待遇明顯高于學校,衛生類高職校專業教師數量相對不足,加上招生規模的擴大,專業教師教學任務繁重,難以抽出有效時間到醫院進行專業實踐,易導致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的脫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生源質量有所下降,加上部分學生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缺乏進取精神的學生明顯增多,學困生也在逐年增加,給專業教學帶來一定影響。
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由組織職責、組織學習、資源管理、過程控制、測量評價與持續改進等六個要素組成。
2.1.1 校長室 校長制定全校教學質量管理的方針和戰略;分管校長定期對教學質量控制體系進行評審,由教學督導室具體負責組織落實。
2.1.2 教學督導室 教學督導室在學校制定的全校教學質量管理方針和戰略的基礎上負責擬定每年的教學質量監控計劃,檢查教學質量控制標準的執行情況,并根據監控結果提出進一步整改的方案和措施;組織教學督導員隨機和重點相結合的聽課、評課,準確把握學校教學運行的實際狀態,嚴格控制教學過程中各環節的質量,并實時將檢查結果反饋給學校領導、教務處和教師;采用召開研討會和座談會等形式收集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對學校教學質量管理的意見、建議,并及時反饋給有關職能部門。
2.1.3 教務處、系部 教務處、系部主要負責有關教學質量反饋信息的采集和處理。反饋信息的采集來自以下幾方面。①開展問卷調查,對象有用人單位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任課教師、班主任、學生、學生家長,調查學校教學質量的總體情況;②召開座談會,對象是教研室主任、任課教師、學生,了解學校教學過程的具體情況;③網上測評,對象是學生,主要了解每個教師授課的具體情況;④通過其中、期末的常規教學質量檢查,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信息收集后及時歸納整理,形成書面分析報告,反饋給校領導、教學督導室、系部、各教研室及每個教師。
2.1.4 教研室 教研室是教學質量監控組織的第一關,教研室負責人定期組織集體備課、做好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工作,組織同行聽課、對執行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制定授課計劃、教案的書寫進行具體落實與檢查。
2.1.5 教師 教師在教學時要有嚴格的自律性,要認真學習教學管理規范,具有敬業愛崗精神,嚴格執行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刻苦鉆研業務,專業課教師要努力培養雙師素質,認真備課、授課,正確評價學生。
2.1.6 教學班集體 教學班集體是教學的基本單位,教師施教、學生評教、大都以教學班集體為單位。
組織學習是教學質量監控的核心要素之一。學校教學質量監控組織要健全各種學習制度,組織全體教師、行政管理人員認真學習教學管理規范、現代教育理論,聘請專家舉行專題講座,選派骨干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外出參加短期培訓,各系部定期舉行公開教研活動和經驗交流活動,使全體師生員工明確教學質量控制內容,認識質量監控的作用及運行程序,使教學質量監控得以有效實施。
良好的教學資源是教學質量監控的基礎要素。首要的教學資源是師資,對應聘人員進行全面考察,對現職人員加強培訓力度,實行淘汰制。第二個是教學環境的創設,教務處、后勤管理處、實訓中心、信息處、圖書館等教學服務機構要為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
教學過程控制是教學質量監控的主體要素。要建立健全制度,抓制度的執行、落實,制定教學過程質量控制評價指標,對教學準備、課堂教學(上課與實踐環節)、說課、聽課、評課、作業與輔導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評價,保障教學管理規范、教學秩序穩定,對教學質量產生積極的保障作用。
教學效果評價是教學質量監控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學效果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對學生相對完整、全面的評價。在評價時既注重檢查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又觀察學生最終的學習結果。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要綜觀學生的學習態度、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練習、課外應用、合作學習等整個過程。終結性評價主要是課程結束后的考試以及實際應用的評價,主要有其中考試、期末考試、畢業考試、護理專業的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等。
持續改進是教學質量監控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學校質量管理活動的核心環節。學校建立校內、校外信息反饋制度,實施教學質量的控制與檢查。校內信息反饋成員由教學督導室、教務處、系部、教師、學生組成,校外信息反饋成員由專業教學委員會、企事業(用人單位)、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專家、畢業生等組成。通過召開各種專題研討會,做好學校教學質量的總結與分析,保持對學校教學質量現狀有一個清醒認識。在總結與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和實施措施,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衛生類高職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搖籃,要明確質量控制的基本內容,建立科學的教學質量控制體系,采取針對性的教學質量控制措施,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努力實現優質、高品的教學質量目標,為社會培養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衛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