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惠
(西安翻譯學院工會 陜西 西安 710105)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實踐中,學習管理與學習其他的科目(例如:歷史,經濟或數學)有著很明顯的區(qū)別。 后者為獨立的知識體,影響對知識的觀點,但不能讓人們做自我評估。 學習管理能讓人們反思個人的性格特征,是如何影響自己處理工作的手法和與同事的關系。 在現今的教育領域中,怎樣才能處理好教育與學習的關系,用管理的手段擺正教與學在教育工作中的位置? 教育管理是一種文化領導,或者說是學術領導,在高等學校更是如此。 同時,管理者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的勝任力,才能搞好教育管理。
高等學校的管理主要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領導,也是一種學術領導。 所有的行政管理要為學術服務。
與其他公共服務一樣,在教育領域,管理也變成了一項公益性重要的活動。 若以視領導為動態(tài)和統(tǒng)轄的觀點來看,管理是為了確保組織能夠發(fā)揮功能和順利運作,好好應付日常工作;若從另一個相反觀點來看,即視管理為一統(tǒng)攝的概念,內里包含領導。 這樣便可以避免把領導與高職位掛鉤,而管理工作也就可以有組織中職位較低的員工執(zhí)行。 管理者在教育工作中重點是擔任教與學的管理活動,當然,資源管理與人的管理等也是管理活動中的必要因素。 身為一所學院的教育管理者,如何找出最有效能和效率的教育方案,以達到組織所預期的目標,并科學的管理員工機構,是這項管理活動的宗旨。 理論與行動對教育管理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也是我們所探討的問題之一。
大部分管理理論都認定四種特定的管理功能。 第一種是市場管理,目的是確定組織所做的與服務對象的要求互相配合;第二種是財務管理,目的是確保組織有足夠的資源去進行他的主要工作,并確保資源運用能達到最大效益;第三種是人事管理,目的是確保組織中有適當的人才去完成各種任務;最后一種功能是生產管理,這里的“生產”泛指組織內所進行的所有主要活動,正如學?!吧a”的是教育服務。 同時,為了履行管理責任, 管理者必須能夠理解和分析有關情況,并做出適當的行動。
高等學校是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機構,高等學校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學術管理上、文化領導上,應當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對全部教育資源進行整合。
組織文化主要是一個融合的工具,藉著集體和共同的意識或刻意的管理活動使成員團結起來。 日常的人員管理離不開對各種組織文化的理解。 有時可以采取召開會議來解決一些問題。 在會議進行的時候,可以針對具體情況,鼓勵比較沉默寡言的成員表達意見,或制止一些成員做出蠻橫無理的行為,甚至責罰那些使他人感到受威脅的成員。 另外,還要在必要的時候對討論做出總結,并確保討論不致離題,在必要時向上司報告情況。 因此,管理者必須能自行裁決,以決定在某些情況下應做什么,并找出適當的行動來配合。
有效管理的重點在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領導是成功作到這一點的關鍵條件。 有效領導包含了管理,而有效管理也包含了領導。 在教育領域里,領導和團隊協(xié)作是人力資源管理最常進行的活動。 對于一個教育機構來說,其教與學是否成功,這些活動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建立高效能院校的過程中,領導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這個角色在研究,政策制定和實務方面,也愈來愈受到注意。 正如科林?里奇斯(Colin Riches)指出,“由于教育界日益重視人力資源管理,人們開始對動機進行研究。 提高他人努力工作的動機以取得工作成果,是管理的核心所在”。
管理者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自信心、耐力、冒險精神以及能夠協(xié)調他人的工作以實現目的的能力。 有這樣一種觀點:領導者不應只是執(zhí)行日常的管理工作;教育管理者愈來愈需要采取主動。 他們不但要人是轉變,也要管理轉變,還必須肩負以下責任:鼓勵員工參與,提高他們的工作動機,營造積極的氣氛,建立團隊的遠景,發(fā)展優(yōu)質的教育課程,提供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鼓勵良好的表現,進行批評工作,分析和了解效果,承擔后果以及充分利用資源。
學校在教育方面也要實行文化上的領導。 領導力量的種類不少,包括技術、人力、教育、文化等方面這些力量廣泛分布與全校。 這就需要正確的審視和學習團隊的特征和功能。領導者的職責與組織中關系的處理有著密切的關系,要判斷領導者的效能,便要考慮他與其他人的關系,以及他在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其他同事的行為方面的能力。 團隊領導者的角色與責任便突顯了出來。 為什么我會參與這團隊? 我的目標切合實際嗎?我如何在團隊中提高效能?因此,領導者的功能是界定和完成工作任務,建立和統(tǒng)籌團隊并同時滿足團隊中個別成員的需要。
高等學校的管理,關鍵在于提高管理者的勝任力。 近年來,人們都在研究勝任力模式有何吸引人之處? 首先,勝任力模式可以有系統(tǒng)的描述教育管理的過程。 此外,它還可以提供一個全面的概要,讓我們了解何謂優(yōu)秀的教育管理者。 勝任力是指某人在特定的工作領域中執(zhí)行任務是能夠作到的事情。 它描述了某人應該展示的行動,行為或表現。
從事多年的管理工作,我總結出有兩個方面的“個人勝任力”需要改進。 其一,必須理解工作中存在專業(yè)性,協(xié)作性和集體性的權利。 其二,個人所關注的是在效率和效能兼?zhèn)涞那闆r下開展工作,達到目標。 正如伊勞特所說,一個人熟練的完成一件事情,并不表示他具備了如何完成這件事的外部知識。 因此,賈維斯認為,能夠發(fā)揮一項技能屬于內隱知域,要把這種知識傳授給他人并不容易。 員工個人承受著一定的壓力。 所以,管理者必許對壓力怎樣產生以及處理本身的壓力有一定的認識,才可以找出辦法協(xié)助組織處理員工備受壓力困擾這個問題。
要提高個人勝任力,必須先充實個人的知識理據,以及對概念理論事實和程序的理解。 另外以專業(yè)取向執(zhí)行工作是所需的個人技能和素質,還有對專業(yè)思考的認知過程。 學習如何去委派任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經常分辨清楚以及適當的分配團隊的工作和責任,對于所有的教師的個人及專業(yè)發(fā)展,以及組織的效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賈維斯(Jarvis,1987)的研究顯示,學習是通過不同的形式和途徑實現的。 即使所有的學習都是從經驗開始,但學習過程所經歷的路線格式各樣: 其中一條路線是完全實踐的,其他的路線則是認知的。 因此,管理者在對于學習的管理上要大膽的開展教育實踐工作。 要經常與員工進行學習上的溝通與交流。 及時的獲取人員所需要的信息,進行有效的學習。
尼伊里提出了一種情況:經過不斷的實驗,人們會從實驗中慢慢吸收到新的知識,而他們往往未能把這些知識清晰的表達出來。 實用知識許多時候都是隱藏在事務人員的身上而不被察覺的。 對人員學習的管理也應該中意到這一點。 要不時的進行探討與交流,審查員工的學習情況。 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
高等學校的管理要提高辦學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關鍵在于應當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好的管理群體,提高管理者的“勝任力”。 高等學校各級管理人員,包括校長、處長、系主任、科長以及一般的管理人員,都應當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和思想素質,具有較好的文化層次。 高等學校的管理者應當熟悉教育教學規(guī)律,熱愛教育事業(yè),具有本崗位專業(yè)知識,掌握現代化的管理技能,敬業(yè)誠信,不斷進取,增強勝任力,成為合格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