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劍
浙江省科技館,浙江杭州 310014
圍繞科技館拓展科學教育功能,加強與學校科學教育,尤其是實驗教育的銜接與結合,策劃設計并組織實施拓展性科學教育活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是當前的一個重要命題。
科學教育是一種以傳授基本科學知識為載體,關注科學技術時代的現代人所必需的科學素養的一種養成教育,是將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作為整體的體系,使其內化成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為的教育過程,從而使科學態度與每個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讓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現代文明中交融貫通[1]。
學校作為正規教育場所,擔負著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職責。在學校里,科學教育以一種有組織的方式進行,教師按照預先設計好的科學教學內容進行教學,這種方式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學校往往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程,學生好奇心難以得到滿足,培養學生創新型思維不足;缺乏交流和互動,導致學生難以發現問題,不能完全激發對科學知識探索和學習的欲望。
在中英科技館論壇上,英國專家梅蘭妮·康指出:科技館不是一座學校,它扮演的角色是輔助教師的工作,它豐富了人們的體驗,開發了人們的科學意識,擴大學生的眼界,增進公眾理解科學,這對現代技術社會人們的思辨能力極其重要。這是科技博物館所特有的,是它的“賣點”,是它同教室里的正規教育的區別所在,是它能夠吸引教師、學生前來參觀,政府關注的原因[2]。
科技館作為社會教育場所,是對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它將較為枯燥、抽象的課本知識以生動、直觀、互動的形式展示出來,能有效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解決學校課題教育不易解決的問題。
中央文明辦、教育部、中國科協聯合開展“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明確要求將科技館資源與學校教育特別是科學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促進校外科技活動與學??茖W教育有效銜接,對科學教育加強前置性研究與多樣化設計,為學校探究式學習與素質教育搭建了平臺。
1995年美國政府頒布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科技博物館的教育項目開始向標準靠攏,各種服務活動主動配合學校正在進行的科學教育改革。這是世界發展趨勢,因此將科技博物館的科學資源融入到正規學校的科學教育,已成為我國科技館的戰略目標。
我們正處在創新時代,科技館務必更新觀念,將教育重點轉移為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激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它直接影響著科技館的展覽教育內容與活動的設置。
中國科技館三期設置了探索與發現主題展廳,展覽圍繞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的若干重要方向搭建展覽框架,按照“問題比答案重要,過程比結果重要,方法比知識重要”的原則設計展項,參觀者通過融入科學實驗之中,享受其過程中的快樂和啟發。
近年,國內科技館的實驗教育得到日益發展。
例如作為全國“科技館活動進校園”試點單位,浙江省科技館充分發揮非正規教育場所的教育功能,推出了內容豐富而活潑互動的“暑期趣味實驗小課堂”活動,頗受師生家長的歡迎;與省教育部門大力合作,從全省3000余所學校的層層選拔出22位選手,在科技館展廳聯合主辦了省首屆中小學科學教師實驗技能大賽決賽;與區教育局合作,把學校科學課的課堂搬到了科技館的展廳,結合展品展項實施科學教育實驗課并進行競賽活動;還與教育出版社合作,結合展廳展項出版《趣味科學實驗》科普系列叢書,培養孩子不斷探索的精神。
重慶科技館將學生的“科學課”搬到科技館,開展情景化教學,通過詮釋某一展品在生活中的運用,剖析其科學原理,從而引發進一步的科學探究。[3]鄭州科技館把科學實驗作為實現科學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于2010年成功舉辦“科學小實驗競賽”活動??茖W體驗活動是廣西科技館的品牌節目,在中小學《科學》課基礎上進行的延伸和拓展,學生和學校團體均可通過電話預約,免費參與科學實驗活動。
新西蘭國家博物館展廳中用鷹翅與機翼的剖面加以比對,并輔以圖像文字來說明伯努利原理;然后再讓觀眾雙臂套上特制的仿生翅膀,通過鼓風實驗親身體驗氣流產生向上的升力。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科學技術博物館和學校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學校經常組織學生來館做理化實驗,內容以趣味性而吸引學生,以貼近生活而受到歡迎。
美國科技博物館的教育項目圍繞著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各種服務活動主動配合學校正在進行的科學教育改革,其中科學展示與科學實驗為其中的重要內容;新加坡科學中心的各種培訓實驗活動均圍繞教學大綱的內容,每年接待15萬名學生,真正成為青少年校外學習的課堂。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
科學探索是科學家發現自然規律、獲取科學知識的主要過程和方法,一般包括提出和聚焦問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和獲取證據,分析數據、取得結論,表達和交流五個要素。中小學科學課程把把探究作為青少年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強調通過親身經歷科學活動過程學習科學知識,促進科學態度的發展。
浙江省科技館在籌建新館時,曾邀請一批科學老師參加“展項設置意見征詢座談會”,各位老師表示熱烈歡迎有浙江自己的科技館,還一致提出建立可以做各種理化生實驗的綜合實驗室的建議。一些昂貴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設備設施,中小學無力各自獨立置辦,由科技館統一設置,然后安排各學校到科技館做實驗,確實是一種最佳選擇。
既然建立科技館實驗室很有必要,接下來是討論建立科技館實驗室的原則。
科學性原則:科學性是實驗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必須保證實驗原理的科學性,實驗過程和結果力求現象明顯,直觀,以體現實驗的科學性;趣味性原則:讓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促使更加投入和專注,以達到最佳實驗效果;參與性原則:包括過程參與和結果參與,不但培養良好的動手能力,而且體現更好的教育實踐性;關聯性原則:科技館流動實驗室實驗設置要與學校《科學》教程同步進程,緊密結合,還要與生活常識相關聯,以期取得更好的實驗效果;拓展性原則:不拘泥于《科學》教材的內容于范圍,可充分利用科技館科學資源,拓展與延伸實驗內容;差異性原則:考慮學生個體能力、知識水平、知識結構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國內外科技館在科技館科學實驗教育方面的先進經驗,我們可以借鑒如下:
1)實驗項目的選擇
中國科技館開發的“科普活動體驗箱”,結合中小學《科學》課程,配有使用說明書、課程教案及配套活動器材。例如據《科學》課中“材料”單元設計的《再生紙》實驗箱,保留古代造紙工藝,由學生動手制作一張再生紙作品,通過實驗直觀地了解造紙原理和工藝流程,并養成珍惜水資源的環保意識。
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針對小學中年級以上的學生,設置了“奇妙的潛望鏡”實驗項目,利用鏡片和紙筒組合,制作多角度觀察潛望鏡,認識光的反射與折射原理;又通過制作簡易的溫度控制警報器,認識雙金屬片的特性及其電路應用原理。
2)實驗活動的具體實施
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科學教育服務活動影響廣泛,每年向各教育局發函,由教育局視轄內各校需要而提供名冊給科博館;科博館再與各學校聯系,以洽商適當的到校服務時間及內容;各校填寫相關申請表格,由教育局匯集后函送科博館,最后確定時間和內容,到校進行科學實驗服務。在日本,科技博物館是學生的第二課堂,中小學校有組織地帶領學生來上課,展區中設立若干組書寫區域,以方便學生的討論、記錄。美國新澤西自由科學中心與州教育局密切合作,充分研究每個學校使用的教材,邀請當地學生來館做實驗,集中展示學校不能展示的科學原理。
由此可見,科技館實驗室在國內外都有廣泛的需求,關鍵問題是科技館必須與教育部門經常溝通,與各校密切合作,才能開拓更廣闊的道路,使之蓬勃發展而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1]劉文利.科學教育的重要途徑:非正規學習.[J]教育科學,2007,1.
[2]梅蘭妮·康·科學博物館:交流和學習.[C]//中英科技館論壇論文報告集,2004,8:1-7.
[3]黃迪,韓琳.關于科技館的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思考[C]//2011(廣西·南寧)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科技館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11:19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