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向陽
偃師市水利局,河南洛陽 471900
沙河三水庫灌區自1959年興建以來,受到灌區人民群眾的普遍好評。但由于當時設計標準低、工程質量差,經過40多年的運行,工程老化失修,渠道淤積、滲漏現象十分嚴重,不能正常運行,灌區水利用系數只有0.35左右,渠系水利用系數也只有0.4左右,造成了大量的水資源浪費,灌溉效益逐年衰減。為改變這種狀況,近年來,在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的實施中,通過積極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節水效果十分顯著。作物復種指數由現狀的120%提高到170%,灌溉水利用系數由現狀的0.35提高到0.85。
沙河三水庫灌區舊渠道采用的是砼防滲材料,已損壞殆盡,通過多年的運行實踐表明,防滲效果并不佳且造價高。近年來,我們不斷總結經驗,采用了復合土工膜防滲。即一布一膜土工布。復合土工膜是一種土工合成材料,將復合土工膜鋪設在需要進行防滲處理的坡面上,上面鋪設砂墊層和C15砼,厚度一般5cm~9cm,堤頂封頂層砼形成一個整體完全封閉的防滲體系,保護膜料不被外力破壞和防止其老化以延長工程壽命。復合土工膜不僅具有防滲標準高、施工簡單、質量可靠,而且能適應較大的凍脹變形、造價低廉等優點,彌補了混凝土襯砌型式中的許多缺陷。目前,灌區干、支渠防滲工程都采用這種板膜復合結構形式,具有較好的防滲效果。
沙河三水庫灌區干渠渠道選用的是U型斷面,支、斗渠選擇弧底梯形斷面。由于襯砌都是在原工程的基礎上進行的,渠道斷面尺寸、形式主要根據控制面積、各類作物種植比例及灌溉制度、渠道有效利用系數、地形和土質等因素決定。
U型斷面在水力條件和抗凍能力等方面都大大優于矩形或梯形斷面。較梯形斷面每公里輸水損失可減少4%,防滲效果最好。
弧底梯形斷面同時具備了梯形和U形斷面的優點;濕周較小,水力半徑大,過水條件好,抗凍性能高,占地少,投資省。
老渠道一般多采用瀝青砂膠、瀝青油氈等作為填料。但這些材料粘接強度往往不足,在發生溫度變形,止水材料與混凝土的結合面容易分離,使止水效果下降導致滲漏水。近年來經過試驗對比,在工程上我們大都采用上海盈帆環保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JS-18防水卷材,埋設于伸縮縫內,取得了較好的止水效果,并且工方便,造價低。
復合土工膜采取邊挖、邊鋪、邊夯、邊護的區段循環作業。施工程序包括渠道斷面開挖處理、土工膜剪裁和鋪襯、保護層回填夯實等三個環節。在渠道斷面開挖處理過程中,不但要進行滅草處理,而且要把石塊、秸稈等雜物清理掉,確保基槽處理整平。膜料加工、鋪襯時根據渠道基槽尺寸加工成大幅,然后由下而上,從一岸向另一岸鋪襯,平貼渠基,不能留有氣泡,也不能拉得過緊,一定要留有小褶。最后是進行保護層的回填夯實,采用土保護層時,可用壓實法或浸水泡實法填筑,采用砂礫料保護層時要逐層壓實。這一環節很重要,直接關系到保護層的穩定性及襯砌的防滲效果。
基槽清理是在舊渠道上進行,由于原渠道多為土渠, 首先進行清淤和清基土,再進行填筑。清除深度按浮土、雜物深度而定,一般要求30cm以上,但一定要清除干凈,若有洞穴或裂縫,應用土回填夯實或泥漿灌縫。基面不能有凹凸現象,清理好的基面要夯緊,在施工中我們采用人工夯實和機械碾壓相結合的施工方法,機械碾壓不到位的地方,人工夯實補上。夯實或碾壓時,分層壓實,每層鋪土厚30cm,壓實到21cm,土塊最大粒徑不得超過8cm,填土干容重達到1.6t/m3。碾壓工作按照進退錯距法進行碾壓,在局部區域,用打夯機夯實。填筑后,要按設計坡度進行削坡,削坡時要先粗削,然后拉繩進行細削。基槽清理后必須要保證密實平整,并滿足防滲層斷面設計要求。
1)剪裁:土工膜一般寬度為4m~6m,長度為50m~100m成卷狀,使用時,根據基槽斷面尺寸和實際情況剪裁。縱向尺寸:按基槽的斷面大小計算所需膜料的幅數。橫向尺寸:按鋪設基槽斷面的長度為一幅。
2)接縫:防滲膜的拼接方法有膠粘法和熱熔焊接機焊接法兩種。熱熔焊接機焊接的接縫強度比膠接法的高,沙河三水庫灌區近年來多采用的是雙軌熱熔焊接法,焊接時的搭接寬度一般不小于12cm。
3)膜料鋪設:保持防滲膜料的完整性,是膜料施工質量的核心問題。基槽開挖整平合格后,灑水濕潤,以保證膜料與基床能夠壓平貼緊。橫鋪時,從渠道一岸經渠底鋪到另一岸,縱鋪時,將膜料加工剪裁后,橫放在下游基槽內,然后與鋪好的土工膜或原建筑物焊接,最后鋪開拉展。我們在鋪設時,復合土工膜上面一層采用的是90g/m2~170g/m2的土工布,下面一層為不小于0.25mm厚的聚氯乙烯膜,是主要的防滲材料。
保護層回填時,土料一定要夯打密實,土料含水量應控制在17%左右,填土干容重達到1.6t/m3,要隨時取樣檢驗。緊挨土工膜15cm厚的保護層土料要過篩處理,顆粒粒徑小于6mm,這樣易于保護土工膜不被刺破。回填保護層護面時,一定要避免撞破土工膜。
近年來,沙河三水庫灌區在渠道防滲襯砌工程中,積極探索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累計襯砌干、支、斗渠道32km。共改善灌溉面積373公頃,擴灌面積400公頃,工程的實施,大大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促進了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作物復種指數由現狀的1.20提高到1.70,年節約水量約100多萬立方米,優質、高產、高效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不斷增大,作物產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為灌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1]婁宗秤.節水灌溉新技術——渠道防滲技術[J].農村實用工程技術,2002(5).
[2]馬愛華.克孜爾水庫除險加固F2斷層防滲墻施工方案關鍵技術探析[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