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聯合舉辦了面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培養工程博士校企對接會,對重大專項科研攻關人才隊伍的建設做出了前瞻性安排。自2006年頒布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20年)》以來,我國陸續啟動了大型飛機等16個重大科技專項,為我國在關鍵科技領域的跨越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綜合性重大科技計劃是國外最常采用的重大科技計劃的組織形式。這些重大科技計劃通常需要在宏觀層面集中國家戰略目標,并由多個政府部門、組織或機構參與組織實施。針對此類重大科技計劃,國外政府主要采取協調機制下“集中+分散”的組織管理方式,即在宏觀計劃管理層面上設立統一的計劃協調部門,集中對計劃進行組織協調;而在計劃項目管理層面上由各參與的政府部門或機構根據自身的需求,結合計劃的戰略目標,以分散的方式自行組織計劃項目的管理與實施。如美國針對國家納米技術計劃這一涉及美國24個聯邦機構的跨學科、跨部門的復雜計劃,一方面設立了納米科學技術與工程分委會,統一協調計劃的總體目標和預算安排;另一方面,各參與政府部門則在統一計劃目標下,根據各部門自身的職責使命分散安排具體項目并進行項目管理。
重大科技計劃由于投資額大,因此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國外政府往往會根據計劃項目的性質,采取多元化的資助方式。對于一些無法吸引企業投資但事關國家戰略和未來的重大基礎性綜合科技計劃,國外一般采取以政府研發經費直接補貼為主的方式,如美國國家納米技術計劃主要以政府投資為主,在每年的政府研發預算中均有相應的安排。隨著計劃的開展,企業也開始對其中一些可能產業化的會帶來經濟效益的領域進行投資。
為有效抵御重大科技計劃高投入帶來的高風險,國外政府均十分注重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機制,并充分利用有效的評估工具,保障計劃總體目標的實現。鑒于科技管理體制上的差異,各國重大科技計劃的評估機制不盡相同。通常,作為政府科技活動一部分的重大科技計劃,其實施管理必然受到國家宏觀科技管理制度的約束,如美國多數科技計劃都要接受計劃評估等級工具(PART)的評估。除此之外,國外政府專門針對重大科技計劃的評估做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如《21世紀納米技術研究開發法案》中便對美國國家納米技術計劃的評估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注重產學研結合是國外政府在組織實施重大科技計劃過程中的重要特征。隨著科技創新速度的不斷加快,從原始創新到產品開發的周期不斷縮短,在重大科技計劃中加強產學研合作也是一種必然趨勢。美國的重大科技計劃通常均有以合同商為代表的產業界參與,產業界在面向重大產品開發的重大科技計劃中更是承擔了主要的研發任務。即使更加注重基礎研究的美國國家納米技術計劃,也積極倡導產業界的參與,并在計劃的組織管理上對產學研合作給予了重要保障,如在納米科學技術與工程分委會下設工作組的工作內容中,就明確了與產業界聯系的職責。歐盟在2007年開始實施的第七研發框架計劃中,也推出了由公共資金與私人資金共同參與完成重大科技項目的聯合技術行動,旨在大力鼓勵由產業界驅動的研發,確立歐盟在未來戰略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日本在重大科技計劃的實施過程中也十分重視產業界的參與和產學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