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型旋轉超聲電機(Traveling wave type Rotary Ultrasonic Motor,TRUM),簡稱超聲電機(USM),是超聲電機中發展最早、技術相對最為成熟且產業化和工程應用也較為成功的一種超聲電機。
其原理是利用壓電材料的逆壓電效應將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即定子背面粘貼的環狀壓電陶瓷片因受到兩路相位差為90°的交流電信號的激勵而產生伸縮變形,分別在定子的與轉子接觸的那一面上產生兩列沿圓周均布的振動波,兩列相位差為90°的振動波疊加起來,形成了可以順時針或者逆時針轉動的行波,其振幅約為幾個微米,但通過摩擦作用,可以推動與之緊密貼合且有一定接觸壓力的轉子產生旋轉運動,至此,完成了電能到機械能的轉換,并可以對外做功。因為定子振動的頻率超過20kHz,屬于超聲頻段,所以常常被稱為“超聲電機”,或者“超聲波馬達”。
因為其特殊的原理和結構,超聲電機與電磁電機相比具有許多突出的特點,如:不產生磁場干擾,斷電自鎖,響應快,推力/重量比大,結構簡單,形式靈活多樣等。所以,作為控制系統的執行器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已經被應用于精密定位等方面。然而,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應用系統對運動過程的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速度穩定性是超聲電機廣泛用于精密控制系統的必要條件。
行波型超聲電機速度穩定性與定、轉子間的接觸界面密切相關。
發表在《中國電機工程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1年10月第29期的《行波型旋轉超聲電機速度穩定性的研究》,提出了通過結構優化設計以提高速度穩定性的一種方法。
為了提高行波型旋轉超聲電機速度穩定性,論文分析了現有雙軸承支撐情況下,加工和裝配誤差對速度穩定性的影響,認為沿圓周壓力不均衡是造成速度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提出了單軸承支撐附加調心結構的方案,使接觸界面實現壓力自平衡。理論和實驗分析表明,這種方案使接觸界面的壓力分布更加均勻,速度穩定性更好。
與原結構對比實驗結果為,在超聲電機輸出力矩、速度范圍等主要性能指標基本一致的情況下,超聲電機的空載速度波動率降低了約40.0%,波動范圍達到±2.0%以內。
近幾年,超聲電機、壓電電機在國際上發展很快,公司與科研院所、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迅速地搶占了很多行業的橋頭堡。
為了能在超聲電機產業化的大潮中占得一席之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淳生院士團隊成立了自己的萬瑪超聲電機公司,為將先進的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創建了良好的平臺??梢灶A見,與產業化的結合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國超聲電機技術的發展,為我國的高科技的加速發展盡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