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蓉,陳開偉
(1.西昌市飛機造林管理站,四川 西昌615013;2.西昌市林業局,四川 西昌615000)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目前,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愈加明顯,國際經濟競爭更加激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逐漸深入,改革成效初顯,國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森林資源是重要的經濟、生態資源,是經濟發展和人類生存的重要基礎。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保護森林資源能夠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實現科學、可持續性地發展;區域經濟的科學、可持續性發展又能夠為森林資源保護提供良好的經濟、社會保障與支持。因此,要關注、研究、處理和協調好森林資源保護和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探討造成二者不協調的深層次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和調整,從而推動森林資源和區域經濟長期、穩定、健康、協調發展。
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包括林木資源、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及其他自然環境因子等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經濟資源。它自身具有強大的天然更新與生態修復功能,是大自然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依托;森林資源中的林木及其他資源,則是經濟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原料和經濟物資。森林資源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和區域經濟發展都有重大的意義。在協調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社會實踐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關系。
森林資源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對于提高森林的覆蓋率、增加森林資源的儲備量、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有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物質資源消耗量較大,為了滿足現時經濟發展的需要而過度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忽視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情況較為普遍。長此以往,勢必會引起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和經濟問題。森林資源是重要的經濟物資,必須把握好“合理保護”和“有效利用”之間的“度”,應在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力求兼顧好資源恢復與經濟發展,既不能重復“先破壞,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影響了經濟的正常發展。
現實發展與長遠發展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矛盾關系?,F實發展既是長遠發展的基礎,若過度重視現實發展則對長遠發展造成損害;長遠發展又是現實發展的目標,但如果過度期待長遠發展也會制約和影響現實發展。森林資源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要兼顧和協調好現實發展與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要立足現實、兼顧長遠,既要重視現實發展,為長遠發展儲備和積蓄力量;也要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做出長期規劃。
區域經濟的發展是一種局部利益,有可能對整體環境形成維護或者造成傷害;整體環境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作用。要協調好區域經濟與整體環境之間的關系,既要避免因重視區域經濟發展而對整體環境造成的傷害,也要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為整體環境的保護工作做出積極努力。這樣才能使區域經濟與其外部環境保護之間形成和諧穩定、互惠互利的關系。
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只有在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謀求區域經濟增長,才能最終實現二者之間的協調發展。針對我國目前的情況,需加大政府的資金投入,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森林保護體系,調整林區經濟產業結構,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中央及地方政府在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安定方面負有重大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森林資源保護和區域經濟發展是政府履行自身職能和職責的重要內容,要充分發揮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為協調森林資源保護和區域經濟發展關系做出重要努力。首先,要加強對森林資源保護的資金投入力度,中央及地方政府應合理分擔森林資源保護的成本,拓展保護資金來源渠道,構建一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融資為輔的林業投入保障體系,為森林資源保護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其次,要堅持森林資源保護和可持續開發利用政策的一貫性和連續性,中央在森林資源保護、可持續性開發利用上要統籌規劃,并定下總的政策基調,地方政府則應堅決貫徹和落實這一政策,結合區域內森林資源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圍繞“可持續性”這一中心點制定具體的措施和策略,并最終形成統一、有效的森林資源保護和區域經濟發展制度體系,為森林資源保護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最后,要積極開展關于協調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宣傳。意識是行動的先導,要想真正實現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目的,就必須要促進人的觀念意識的轉變,使全社會都能夠認識到這一重要性,并在具體的森林資源保護、開發和區域經濟發展中付諸于實際行動。政府要利用自己在信息資源、傳播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充分借助宣傳媒體,將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信息發布給人民群眾,在全社會營造一種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森林生態平衡系統本身具備自主更新和再生的能力。但在現代人類文明社會,人在森林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而相對地,森林生態系統自我更新及保護的能力則越來越弱。目前,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比較突出,要在喚醒和促進森林生態系統的自我更新和保護能力、維護森林生態系統自身的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在森林資源保護中的作用,人為地構建和完善科學、規范、系統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確保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有序推進。首先,要對現有的森林資源進行實地、全面的統計和普查,以便全面、真實地掌握森林資源的情況和資料,為保護、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創造最為有利的條件;其次,森林是一個動態、變化和發展的生態系統,要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動態監測和有效管理,力爭在第一時間內掌握最新的情況,以便及時對森林資源保護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最后,采取有效措施科學地經營和管理森林資源,加大森林資源培育力度,提高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為森林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維護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正常生態環境提供保障。
林業經濟是所在區域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協調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矛盾的最佳切入點。大力發展林區經濟,對于發展所在區域經濟、化解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有著積極的作用。為了促進林業經濟發展,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加強對林業經濟發展的統籌規劃、長遠布局,依據森林資源整體情況,對森林資源做出長期、科學化的預測,在能夠確保森林資源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絕不能為了眼前利益犧牲長遠利益,為了局部利益犧牲整體利益,為了經濟利益犧牲生態利益,要走一條保護與開發并舉的林業經濟發展道路。其次,轉變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優化林區產業結構,改變過去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結合區域實際情況調整林種結構,科學制定林業經濟發展方案,提高林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確保森林資源的有效開發和高效利用。
發展始終是人類社會追求的目標。森林資源是促進經濟增長、維護生態環境平衡的重要自然資源,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資源短缺與生態環境惡化情況日益嚴重,甚至已經成為阻礙經濟發展、威脅人類生存的大問題。因此,有效協調資源利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顯得至關重要。要結合實際,深入分析森林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所遇到的具體情況和現實矛盾,找到協調二者關系的重要癥結和切入點,發揮中央及地方政府作用,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體系,充分發展林業經濟,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做出積極的貢獻。
[1] 宋書偉.協調與持續發展理論和中國發展道路[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 祝列克,智 信.森林可持續經營[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3] 李勝芬,劉 斐.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探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2(1):78~80.
[4] 鄧紅兵,王 歡,董仁才,等.我國未來森林資源需求特點與林業發展對策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6(4):13~16.